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今議者惟引東晉重造鄭太后神主事為證。伏以鄭太后本瑯邪王妃,薨后已祔瑯邪邸廟。其后,母以子貴,將升祔太廟。賀循請重造新主,改題皇后之號,備禮告祔,當時用之。伏以諸侯廟主與天子廟主長短不同。若以王妃八寸之主上配至極,禮似不同。時諂神貪君之私,用此謬禮,改造神主。比量晉事,又絕非宜。且宣懿非穆宗之后,實武宗之母。母以子之貴,已祔別廟,正為得禮,饗薦無虧。今若從祀至尊,題主稱為太后,因臣因子,正得其宜。今乃別造新主,題去太字,即是穆宗上仙之后,臣下追致作殯之禮,瀆亂正經,實驚有識。
臣當時并列朝行,實知謬戾。以漢律,擅論宗廟者以大不敬論,又其時無詔下議,遂默塞不敢出言。今又欲重用東晉謬禮,穢媟圣朝大典。猥蒙下問,敢不盡言。
臣謹按國朝前例,甚有明文。武德元年五月,備法駕于長安通義里舊廟,奉迎宣簡公、懿王、景皇帝神主,升祔太廟。既言于舊廟奉迎,足明必奉舊主。
其加謚追尊之禮,自古本無其事,自則天太后攝政之后累有之。自此之后,數用其禮。歷檢國史,并無改造重題之文。若故事有之,無不書于簡冊。臣等愚見,宜但告新謚于廟而止。其改造重題之文,開元初,太常卿韋縚以高宗廟題武后神主云"天后圣帝武氏",縚奏請削去"天后圣帝"之號,別題云"則天順圣皇后武氏",詔從之。即不知其時削舊題耶?重造主耶?亦不知用何代典禮?禮之疑者,決在宸衷。以臣所見,但以新謚寶冊告陵廟,正得其宜。改造重題,恐乖禮意。
時宰相覆奏就神主改題,而知禮者非之,以發議為是。
改授太常少卿,出為蘇州刺史。蘇,發之鄉里也。恭長慈幼,人士稱之。還,改福州刺史、福建觀察使。甌閩之人,美其能政,耆老以善績聞。朝廷以發長于邊事,移授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屬前政不率,蠻、夏咸怨;發以嚴為理,軍亂,為軍人所囚,致于郵舍。坐貶婺州刺史,卒于治所。
子乘,亦登進士第,有俊才,尤能為歌詩,歷顯職。
假,字仁之,進士擢第。故相鄭覃刺華州,署為從事。從覃鎮京口,得大理評事。入為監察,轉侍御史。由司封郎中知雜事,轉太常少卿。出為常州刺史,卒官。
初,遺直娶元氏,生發、假。繼室長孫氏,生收、嚴。
收長六尺二寸,廣顙深頤,疏眉秀目;寡言笑,方于事上,博聞強記。初,家寄涔陽,甚貧。收七歲喪父,居喪有如成人。而長孫夫人知書,親自教授。十三,略通諸經義,善于文詠,吳人呼為"神童"。兄發戲令詠蛙,即曰:"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又令詠筆,仍賦鉆字,即曰:"雖匪囊中物,何堅不可鉆?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每良辰美景,吳人造門觀神童,請為詩什,觀者壓敗其藩。收嘲曰:"爾幸無羸角,何用觸吾藩。若是升堂者,還應自得門。"收為母奉佛,幼不食肉,母亦勖之曰:"俟爾登進士第,可肉食也。"
收以仲兄假未登第,久之不從鄉賦。開成末,假擢第;是冬,收之長安,明年,一舉登第,年才二十六。
時發為潤州從事,因家金陵。收得第東歸,路由淮右,故相司徒杜悰鎮揚州,延收署節度推官,奏授校書郎。悰領度支,以收為巡官。悰罷相鎮東蜀,奏授掌書記,得協律郎。悰移鎮西川,復管記室。宰相馬植奏授渭南尉,充集賢校理,改監察御史。收辭曰:"仆兄弟進退以義。頃仲兄假鄉賦未第,收不出衡門。今假從事侯府,仆不忍先為御史。相公必欲振恤孤生,俟仆稟兄旨命可也。"馬公嘉之。收即密達意于西蜀杜公,愿復為參佐,悰即表為節度判官。馬公乃以收弟嚴為渭南尉、集賢校理,代收之任。
周墀罷相,鎮東蜀,表嚴為掌書記。墀至鎮而卒,悰乃辟嚴為觀察判官。兄弟同幕,為兩使判官,時人榮之。俄而假自浙西觀察判官入為監察御史,收亦自西川入為監察。兄弟并居憲府,特為新例。
裴休作相,以收深于禮學,用為太常博士。時收弟嚴亦自揚州從事入為監察。尋丁母喪,歸蘇州。既除,崔珙罷相,鎮淮南,以收為觀察支使。入為侍御史,改職方員外郎,分司東都。宰相夏侯孜領度支,用收為判官。罷職,改司勛員外郎、長安令。秩滿,改吏部員外郎。上言先人未葬,旅殯毗陵,擬遷卜于河南之偃師,請兄弟自往。從之。及葬,東周會葬者千人。時故府杜悰、夏侯孜皆在洛,二公聯薦收于執政。宰相令狐綯用收為翰林學士,以庫部郎中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賜金紫,轉兵部侍郎、學士承旨。左軍中尉楊玄價以收宗姓,深左右之,乃加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累遷門下侍郎、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