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其年十二月,景儉朝退,與兵部郎中知制誥馮宿、庫部郎中知制誥楊嗣復(fù)、起居舍人溫造、司勛員外郎李肇、刑部員外郎王鎰等同謁史官獨(dú)孤朗,乃于史館飲酒。景儉乘醉詣中書謁宰相,呼王播、崔植、杜元穎名,面疏其失,辭頗悖慢。宰相遜言止之,旋奏貶漳州刺史。是日同飲于史館者皆貶逐。
景儉未至漳州而元稹作相,改授楚州刺史。議者以景儉使酒,凌忽宰臣,詔令才行,遽遷大郡。稹懼其物議,追還,授少府少監(jiān)。從坐者皆召還。而景儉竟以忤物不得志而卒。景儉疏財(cái)尚議,雖不厲名節(jié),死之日,知名之士咸惜之。
景儉弟景儒、景信、景仁,皆有藝學(xué),知名于時(shí)。景信、景仁,皆登進(jìn)士第。
史臣曰:仲尼有言:"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若渤論考第,仲方駁謚,誠知后悔,不能息言,可謂狷歟?當(dāng)賊注挾邪之辰,群公結(jié)舌而寢默,而中敏、李甘、元裕,或肆其言,或奮其筆,暴揚(yáng)丑跡,不憚撩須。謂之為狂,即有遺恨,比夫請劍斷佞,亦可同年而語也。南紀(jì)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協(xié)比權(quán)幸,顛沛終身。君子慎獨(dú),庸可忽諸。景儉自負(fù)太過,蕩而無檢,良驥中年跅弛之患也。
贊曰:張、李切言,利刃決云。裴諫方士,深誠愛君。言排賊注,高、李不群。漢、儉朋比,夫何足云。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