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遂器用不弘,僻于聚斂,而非兼撫之才。但峻威刑,以繩亂俗。其所制笞杖,率逾常制。遂既死,監軍使封其杖進呈。上令出示于朝,以誡廉使。
曹華,宋州楚丘人,仕宣武軍為牙校。貞元末,吳少誠叛,本軍以華驍果有智算,用為襄城戍將。蔡賊攻襄城,華屢敗之,德宗特賜旗甲。元和九年,以功授寧州刺史。未行而吳元濟叛,朝廷命河陽帥烏重胤討賊。重胤請華為懷汝節度行營副使。前后數十戰,大破賊于青陵城。賊平,授棣州刺史,封陳留郡王。棣鄰于鄆,賊屢侵逼,華招募群盜之勁者,補之軍卒,分據要路。其后,賊至皆擊敗之,鄆人不敢北顧。及李師道誅,分所管十二州為三鎮。王遂為沂兗海觀察使,褊刻不能馭眾,為牙將王弁所害,朝廷遂授華左散騎常侍、沂州刺史、沂海兗觀察使。
華至鎮,視事三日,宴將吏,伏甲士千人于幕下。群校既集,華喻之曰:"吾受命廉問,奉圣旨,以鄆州將士分割三處,有道途轉徙之勞。今有頒給,北州兵稍厚。鄆州士卒處右,州兵處左,冀易以區別。"分定,并令州兵出外。既出闔門,乃謂鄆卒曰:"天子深知鄆人之勞,然前害主帥者,不能免罪。"甲士自幕中出,周環之,凡鄆一千二百人,立斬于庭,血流成渠。是日,門屏之間,有赤霧高丈余,久之方散。自是海、沂之人,重足股栗,無敢為盜者。
華惡沂之地褊,請移理于兗,許之。初,李正己盜有青、鄆十二州,傳襲四世,垂五十年,人俗頑驁,不知禮教。華令將吏曰:"鄒、魯儒者之鄉,不宜忘于禮義。"乃躬禮儒士,習俎豆之容,春秋釋奠于孔子廟,立學講經,儒冠四集。出家財贍給,俾成名入仕,其往者如歸。
及鎮州軍亂,殺田弘正,華表請以本軍進討,就加檢校工部尚書,升兗海為武寧節度,賜之節鉞。李絺叛于大梁,華不俟命赴討。絺方遣兵三千人取宋州,華逆擊敗之。由是,宋、亳不從絺亂。絺平,以功加檢校尚書右仆射。以河朔拒命,移華為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長慶三年七月,卒于鎮,時年六十九。
華雖出自戎行,而動必由禮。尤重士大夫,未嘗以富貴驕人;下迨仆隸走使之徒,必待之以誠信,人以為難。贈司空。
韋綬,字子章,京兆人。少有至性,喪父,刺血寫佛經。初為長安縣尉,遭朱泚之亂,變服乘驢赴奉天。于頔鎮襄陽,辟為賓佐。嘗因言政,面刺頔之縱恣。入朝為工部員外,轉屯田郎中。元和十年,改職方郎中,充太子諸王侍讀,再遷諫議大夫。
時穆宗在東宮,方幼好戲。綬講書之隙,頗以嘲誚悅之。嘗密赍家所造食,入宮餉太子。憲宗嘗召對,綬奏曰:"太子學書,至'依'字,輒去旁'人'。臣問之,太子云:'君父以此字可天下奏事,臣子不合全書。'"上益嘉太子之賢,賜綬錦彩。綬無威儀,時以人間鄙說戲言以取悅太子。太子因入侍,道綬語。憲宗不悅,謂侍臣曰:"凡侍讀者,當以經義輔導太子,納之輒物,而綬語及此,予何望耶?"乃罷侍讀,出為虔州刺史。
穆宗即位,以師友之恩,召為尚書右丞,兼集賢院學士,甚承恩顧,出入禁中。綬以七月六日是穆宗載誕節,請以是日百官詣光順門賀太后,然后上皇帝壽。時政道頗僻,敕出,人不敢議。久之,宰臣奏古無生日稱賀之儀,其事終寢。綬在集賢,遇重陽,賜宰臣百官曲江宴;綬請與集賢學士別為一會,從之。長慶元年三月,轉禮部尚書,判集賢院事。
帝嘗問:"禳災祈福,其可必乎?"綬對曰:"昔宋景公以一善言而法星退之三舍,此禳災以德也。漢文帝除秘祝,每于祠祭,盡敬而已,言無所祈,以明福不可以求致也。而二君卒能變已變之災,享自致之福,著于史傳,其理甚明。如失德以祈災消,媚神以祈福至,神茍有知,當因以致譴,非祈禳之道也。"時人主失德,綬因以諷之。
二年十月,檢校戶部尚書、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辭日,請門戟十二,自將赴鎮。又訴家貧,請賜錢二百萬。又面乞授子元弼官。上皆可之。綬御事無術,洎臨戎鎮,庶政隳紊。二年八月卒,贈尚書右仆射。博士劉端夫請謚為"通",殿中侍御史孟琯上言以為非當。博士權安請謚為"繆",竟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