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亙強明嚴毅,所至稱理。初赴兗州,延英面奏曰:"凡節度使握兵分屯屬郡者,刺史不能制,遂為一州之弊,宜有處分。"因詔天下兵分屯屬郡者,隸于刺史。越之永喜郡,城于海閆,常陷寇境,集官吏廩祿之半,以代常賦,因循相踵,吏返為幸。亙按舉贓罪,表請郡守以降,增給其俸,人皆賴之。
張正甫,字踐方,南陽人。曾祖大禮,坊州刺史。祖紹貞,尚書右丞。父泚,蘇州司馬。正甫登進士第,從樊澤為襄陽從事,累轉監察御史。于頔代澤,辟留正甫。正甫堅辭之,遂誣奏貶郴州長史。后由邕府征拜殿中侍御史,遷戶部員外郎,轉司封員外、兼侍御史知雜事。遷戶部郎中,改河南尹。由尚書右丞為同州刺史,入拜左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轉工部尚書。五年,檢校兵部尚書、太子詹事。明年,以吏部尚書致仕。正甫仁而端亮,蒞官清強。居外任,所至稱理。太和八年九月卒,年八十三,累贈太師。子毅夫。
毅夫,登進士第。初正甫兄式,大歷中進士登第,繼之以正甫,式子元夫、杰夫、征夫又相次登科。太和中,文章之盛,世共稱之。元夫,太和初兵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出為汝州刺史。毅夫位至戶部侍郎、弘文館學士判院事。諸群從登第者數人,而毅夫子祎最知名。
祎,字冠章,釋褐汴州從事、戶部判官,入為藍田尉、集賢校理。趙隱鎮浙西,劉鄴鎮淮南,皆辟為賓佐。入為監察御史,遷左補闕。乾符中,詔入翰林為學士,累官至中書舍人。黃巢犯京師,從僖宗幸蜀,拜工部侍郎,判戶部事。奉使江淮還,為當涂者不協,改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轉吏部侍郎,歷刑部、兵部尚書。從昭宗在華,為韓建所構,貶衡州司馬。昭宗還京,征拜禮部尚書、太常卿,充禮儀使,遷兵部尚書。
祎苦心為文,老而益壯。為刑部時,劉鄴子覃,當巢寇時避禍于金吾將軍張直方之第,被害。僖宗還京,而惡覃者以托附逆黨,死不以義,下三司詳罪。祎上章申理,言覃父子并命于賊廷,豈附逆耶?其家竟獲洗雪,覃亦贈官。其行義始終,皆如此類。
史臣曰:孟陽、王遂儒雅之曹,才有可稱,竟以財媚時君,陷為俗吏。蹈道之論,可不懼耶!全義官由妄進,霞寓位以卒升,勇毅不足以啟行,謀慮不足以應變,敗亡之辱,不亦宜乎?朝無責帥之刑,蓋自恥也。權、瑀長者,末涂喪真,雖牽于食貧,純則偽矣。
贊曰:蘊仁則哲,蘊利則狂。搢紳之胤,勿效潘、王。全義逃責,貞元失策。霞寓薄刑,元和復興。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