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太祖五王
偉四子:恪,恭,虔,祗。世子恪嗣。
恭字敬范。天監八年,封衡山縣侯,以元襄功,加邑至千戶。初,樂山侯正則有罪,敕讓諸王,獨謂元襄曰:"汝兒非直無過,并有義方。"
恭起家給事中,遷太子洗馬。出為督齊安等十一郡事、寧遠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征為秘書丞,遷中書郎,監丹陽尹,行徐、南徐州事,轉衡州刺史,母憂去職。尋起為云麾將軍、湘州刺史。
恭善解吏事,所在見稱。而性尚華侈,廣營第宅,重齋步櫩,模寫宮殿。尤好賓友,酣宴終辰,座客滿筵,言談不倦。時世祖居藩,頗事聲譽,勤心著述,卮酒未嘗妄進。恭每從容謂人曰:"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勞神苦思,竟不成名,豈如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尋以雍州蠻文道拘引魏寇,詔恭赴援,仍除持節、仁威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便道之鎮。太宗少與恭游,特被賞狎,至是手令曰:"彼士流骯臟,有關輔余風,黔首捍格,但知重劍輕死。降胡惟尚貪婪,邊蠻不知敬讓,懷抱不可皂白,法律無所用施。愿充實邊戍,無數遷徙,諜候惟遠,箱庾惟積,長以控短,靜以制躁。早蒙愛念,敢布腹心。"恭至州,治果有聲績,百姓陳奏,乞于城南立碑頌德,詔許焉。
先高祖以雍為邊鎮,運數州之粟,以實儲倉,恭后多取官米,贍給私宅,為荊州刺史廬陵王所啟,由是免官削爵,數年竟不敘用。侯景亂,卒于城中,時年五十二。詔特復本封。世祖追贈侍中、左衛將軍。謚曰僖。
世子靜,字安仁,有美名,號為宗室后進。有文才,而篤志好學,既內足于財,多聚經史,散書滿席,手自讎校。何敬容欲以女妻之,靜忌其太盛,距而不納,時論服焉。歷官太子舍人、東宮領直。遷丹陽尹丞,給事黃門侍郎,深為太宗所愛賞。太清三年,卒,贈侍中。
鄱陽忠烈王恢,字弘達,太祖第九子也。幼聰穎,年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發擿無所遺。既長,美風表,涉獵史籍。齊隆昌中,明帝作相,內外多虞,明帝就長沙宣武王懿求諸弟有可委以腹心者,宣武言恢焉。明帝以恢為寧遠將軍,甲仗百人衛東府,且引為驃騎法曹行參軍。明帝即位,東宮建,為太子舍人,累遷北中郎外兵參軍,前軍主簿。宣武之難,逃在京師。
高祖義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為輔國將軍。時三吳多亂,高祖命出頓破崗。建康平,還為冠軍將軍、右衛將軍。天監元年,為侍中、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封鄱陽郡王,食邑二千戶。二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徐州刺史。四年,改授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后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如故。義兵初,郢城內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殯,及恢下車,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內大治。七年,進號云麾將軍,進督霍州。八年,復進號平西將軍。十年,征為侍中、護軍將軍、石頭戍軍事,領宗正卿。十一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雍、益、寧、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十三年,遷散騎常侍、都督益、寧、南、北秦、沙七州諸軍事、鎮西將軍、益州刺史,使持節如故,便道之鎮。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帜耸旭R千匹,以付所訂之家,資其騎乘,有用則以次發之,百姓賴焉。十七年,征為侍中、安前將軍、領軍將軍。十八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普通五年,進號驃騎大將軍。七年九月,薨于州,時年五十一。詔曰:"故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鄱陽王恢,風度開朗,器情凝質。爰在弱歲,美譽克宣,洎于從政,嘉猷載緝。方入正論道,弘燮臺階,奄焉薨逝,朕用傷慟于厥心。宜隆寵命,以申朝典。可贈侍中、司徒,王如故。并給班劍二十人。謚曰忠烈。"遣中書舍人劉顯護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