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
緘,官按察使,分巡遼陽,以知兵名。
王學夔,安福人。正德時,以吏部主事諫南巡,跪闕下,受杖。嘉靖初,奏請裁戚畹,又申救言官。歷考功、文選郎中,廉謹為時所稱。嘗撫治鄖陽。有偽稱皇子者,諸司議用兵。學夔曰:“妄豎子耳。”密捕致之辟。累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隆慶、萬歷間,存問者再。年九十四卒。贈太子少保。
曾鈞,字廷和,進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行人。擢南京禮科給事中。時四方銀場得不償費,且為盜窟,鈞奏罷之。
鈞剛廉疾俗。首劾罷參贊尚書劉龍。已,劾翊國公郭勛、禮部尚書嚴嵩。未幾劾工部侍郎蔣淦、延綏巡撫趙錦。最后劾罷操江都御史柴經。直聲震一時。
出為云南副使。兩司詣黔國公率廷謁,鈞始正其禮,且厘還所侵麗江民地。遷四川參政。黔寇亂,撫定之。屢遷河南左布政使。三十一年以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徐、邳等十七州縣連被水患,帝憂之,趣上方略。鈞請浚劉伶臺至赤晏廟八十里,筑草灣老黃河口,增高家堰長堤,繕新莊等舊閘。閱數月,工成。進工部右侍郎。治河四年,入為南京刑部右侍郎。久之,乞歸。家居十余年卒。贈刑部尚書,謚恭肅。
贊曰:鄭岳等居官,歷著風操。箴主闕,抑近幸,本末皆有可觀。斤斤奉職,所至以治辦聞,殆列卿之良歟!唐胄論安南,切于事理。歐陽鐸之均田賦,惠愛在民;令久于其任,幾與周忱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