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鐵鉉 暴昭(侯泰) 陳性善(陳植 王彬 崇剛) 張昺(謝貴 彭二葛誠 余逢辰) 宋忠(余瑱) 馬宣(曾浚 卜萬 朱鑒 石撰) 瞿能(莊得 楚智 皂旗張 王指揮 楊本) 張倫(陳質(zhì)) 顏伯瑋(唐子清 黃謙 向樸 鄭恕 鄭華) 王省 姚善(錢芹) 陳彥回(張彥方)鐵鉉,鄧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調(diào)都督府?dāng)嗍。嘗讞疑獄,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建文初,為山東參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鉉督餉無乏。景隆兵敗白溝河,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fēng)潰。鉉與參軍高巍感奮涕泣,自臨邑趨濟南,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鉉。德州陷,燕兵收其儲蓄百余萬,勢益張。遂攻濟南,景隆復(fù)大敗,南奔。鉉與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長圍,晝夜攻擊。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又遣千人出城詐降。燕王大喜,軍中皆歡呼。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別設(shè)伏、斷橋。既而失約,王未入城板驟下。王驚走,伏發(fā),橋倉卒不可斷,王鞭馬馳去。憤甚,百計進攻。凡三閱月,卒固守不能下。當(dāng)是時,平安統(tǒng)兵二十萬,將復(fù)德州,以絕燕餉道。燕王懼,解圍北歸。
燕王自起兵以來,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獨以得濟南,斷南北道,即畫疆守,金陵不難圖。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鉉入謝,賜宴。凡所建白皆采納。擢山東布政使。尋進兵部尚書。以盛庸代景隆為平燕將軍,命鉉參其軍務(wù)。是年冬,庸大敗燕王于東昌,斬其大將張玉。燕王奔還北平。自燕兵犯順,南北日尋干戈,而王師克捷,未有如東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復(fù)道山東。
比燕兵漸逼,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部十萬與鉉合,絕燕后。文師至直沽,為燕將宋貴等所敗,無一至濟南者。四年四月,燕軍南綴王師于小河,鉉與諸將時有斬獲。連戰(zhàn)至靈璧,平安等師潰被擒。既而庸亦敗績。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
燕王即皇帝位,執(zhí)之至。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子福安,戍河池。父仲名,年八十三,母薛,并安置海南。
宋參軍者,逸其名。燕兵攻濟南不克,舍之南去。參軍說鉉直搗北平。鉉以卒困甚,不果。后不知所終。
暴昭,潞州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大理寺司務(wù)。三十年,擢刑部右侍郎。明年進尚書。耿介有峻節(jié),布衣麻履,以清儉知名。建文初,充北平采訪使,得燕不法狀,密以聞,請預(yù)為備。燕兵起,設(shè)平燕布政司于真定,昭以尚書掌司事,與鐵鉉輩悉心經(jīng)畫。平安諸軍敗,召歸。金川門陷,出亡,被執(zhí)。不屈,磔死。
繼昭為刑部尚書者侯泰,字順懷,南和人。以薦舉起家。建文初,仕至尚書。燕王舉兵,力主抗御之策。嘗督餉于濟寧、淮安。京師不守,行至高郵,被執(zhí)下獄,與弟敬祖,子玘,俱被殺。
陳性善,名復(fù)初,以字行,山陰人。洪武三十年進士。臚唱過御前,帝見其容止凝重,屬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遷翰林檢討。性善工書,嘗召入便殿,繙錄誠意伯劉基子璉所獻其父遺書。帝威嚴(yán),見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舉動安祥,字畫端好。帝大悅,賜酒饌,留竟日出。
惠帝在東宮,習(xí)知性善名。及即位,擢為禮部侍郎,薦起流人薛正言等數(shù)人。云南布政使韓宜可隸謫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獨留性善賜坐,問治天下要道,手書以進。性善盡所言,悉從之。已,為有司所格,性善進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顧問。既僣塵圣聽,許臣必行。未幾輟改,事同反汗。何以信天下?”帝為動容。
燕師起,改副都御史,監(jiān)諸軍。靈璧戰(zhàn)敗,與大理丞彭與明、欽天監(jiān)副劉伯完等皆被執(zhí)。已,悉縱還。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見吾君?”朝服躍馬入于河以死。余姚黃墀、陳子方與性善友,亦同死。燕王入京師,詔追戮性善,徙其家于邊。
與明,萬安人。貢入太學(xué),歷給事中。建文初,為大理右丞,廉勤敏達。以督軍被執(zhí)?v歸,慚憤裂冠裳。變姓名,與伯完俱亡去,不知所終。
時以侍郎監(jiān)軍者,有廬江陳植。植,元末舉鄉(xiāng)試,不仕。洪武間,官吏部主事。建文二年官兵部右侍郎。燕兵臨江,植監(jiān)戰(zhàn)江上。慷慨誓師。部將有議迎降者,植責(zé)以大義,甚厲。部將殺之以降,且邀賞。燕王怒,立誅部將,具棺殮葬植白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