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一
一日,問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爾所宜問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遇歲旱,輒率宮人蔬食,助祈禱;歲兇,則設(shè)麥飯野羹。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積之先備也。”奏事官朝散,會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飲食親嘗之。味弗甘,遂啟帝曰:“人主自奉欲薄,養(yǎng)賢宜厚。”帝為飭光祿官。帝幸太學(xué)還,后問生徒幾何,帝曰:“數(shù)千。”后曰:“人才眾矣。諸生有廩食,妻子將何所仰給?”于是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太學(xué)生家糧自后始。諸將克元都,俘寶玉至。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寶歟。”帝曰:“朕知后謂得賢為寶耳。”后拜謝曰:“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恒恐驕縱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細(xì)微,故愿得賢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shù)擾必困,民困則亂生。”帝嘆曰:“至言也。”命女史書之冊。其規(guī)正,類如此。
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視。平居服大練浣濯之衣,雖敝不忍易。聞元世祖后煮故弓弦事,亦命取練織為衾裯,以賜高年煢獨(dú)。余帛颣絲,緝成衣裳,賜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艱難。妃嬪宮人被寵有子者,厚待之。命婦入朝,待之如家人禮。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輒悲哀流涕。帝封馬公徐王,鄭媼為王夫人,修墓置廟焉。
洪武十五年八月寢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yī)。后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y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yī)乎?”疾亟,帝問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慟哭,遂不復(fù)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謚曰孝慈皇后。宮人思之,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于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永樂元年上尊謚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謚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元末兵亂,妃父母俱亡,從仲兄蕃避兵揚(yáng)州。青軍陷城,元帥馬世熊得之,育為義女。年十八,太祖納焉。及即位,冊封貴妃,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葬褚岡。賜兄瑛田租三百石,歲供禮。后附葬孝陵。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廣武衛(wèi)指揮北征,卒于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
寧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時過其家,山甫相之,大驚曰:“公相貴不可言。”因謂諸子興、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從渡江,并遣妃侍太祖。后封寧妃。李淑妃薨,妃攝六宮事。山甫累贈營國公,興、英皆以功封侯,自有傳。
惠帝皇后馬氏,光祿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皇太孫妃。建文元年二月冊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達(dá)長女也。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太祖聞后賢淑,召達(dá)謂曰:“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達(dá)頓首謝。
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高皇后深愛之。從王之藩,居孝慈高皇后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后遺言可誦者,后一一舉之不遺。
靖難兵起,王襲大寧,李景隆乘間進(jìn)圍北平。時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御,多稟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冊為皇后。言:“南北每年戰(zhàn)斗,兵民疲敝,宜與休息。”又言:“當(dāng)世賢才皆高皇帝所遺,陛下不宜以新舊間。”又言:“帝堯施仁自親始。”帝輒嘉納焉。初,后弟增壽常以國情輸之燕,為惠帝所誅,至是欲贈爵,后力言不可。帝不聽,竟封定國公,命其子景昌襲,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終弗謝。嘗言漢、趙二王性不順,官僚宜擇廷臣兼署之。一日,問:“陛下誰與圖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務(wù),翰林職論思。”后因請悉召見其命婦,賜冠服鈔幣。諭曰:“婦之事夫,奚止饋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從有違,夫婦之言,婉順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為念,汝曹勉之。”嘗采《女憲》、《女誡》作《內(nèi)訓(xùn)》二十篇,又類編古人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