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第三十二列禦寇
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宣云:“德而有心,已非自然,心中又有多竅,如有睫然,賊何如之!”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及其有睫,則方寸之內,審視多端。內視而敗矣。多紛擾之害。
兇德有五,中德為首。謂耳、目、口、鼻、心,而心為首。何謂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其所不為者也。郭云: “□,訾也。”成云:“心所好者,自以為是;所不為者,訾而非之。以心中自是為得,故曰中德。”
窮有八極,達有三必,形有六府。美、□、長、大、壯、麗、勇、敢,八者俱過人也,因以是窮。宣云:“自恃故也。”緣循、成云:“循,順也。緣物順他,不能自立也。”偃佒、 釋文:“偃佒,守分歸一也。”郭嵩燾云:“尋釋文意,偃佒即偃仰,猶言俛仰從人也。”困畏郭云:“困畏,怯弱也。”不若人,三者俱通達。不若人,與上“俱過人”對文。三者皆自處於不若人,然必通達。知慧外通,逐外者,其神勞,下文所雲“ 其功外”也。勇動多怨,壯往者仇隙眾。仁義多責。言仁義者責望厚。達生之情者傀,達于知者肖;郭云:“傀然,大恬解之貌也。”王念孫云:“郭以傀為大,是也。肖當訓小。方言:‘肖,小也。'廣韻同。肖與傀正相反,言任天則大,任智則小也。”達大命者隨,大命,謂天命之精微,達之則委隨于自然而已。達小命者遭。小命,謂人各有命,達之則安於所遭,亦無怨懟。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 李云:“自驕而稚莊子也。”郭慶藩云:“稚亦驕也。管子軍令篇‘工以雕文刻鏤相稚',尹知章注:‘稚,驕也。'”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郭慶藩云:“北堂書鈔簾部、御覽七百並引司馬云:‘蕭,蒿也。織緝蒿為薄簾也。'”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釋文:“謂椎破之。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宣云:“言殘食無餘也。”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粉夫!”
或聘於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 成云:“犧,養也。君王預前三月養牛祭宗廟曰犧。”衣以文繡,食以芻叔,釋文:“叔,大豆也。”及其牽而入於太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偏見平天下,其平仍是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 郭云:“征,應也。”成云:“聖人無心,有感則應,此真應也,若有心應物,不能應也。” 明者唯為之使,成云:“ 自炫其明以應務,為物驅使,何能役人!”神者征之。宣云:“任神理者,則無往而不應。”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專用己智。入於人,宣云:“溺於人事。”其功外也,其功力皆徇外矣。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