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二百八十一
隸福建布政使王德榜部下,戰豐谷等處,為總兵黃喜光,副將胡陽春、武鴻來,參將左廷秀、譚家璐、王得永、蔡玉堂、黃祖富、左占元,游擊陶得玉、聶章壽、王得才、柳臣玖,都司王天喜、陳永發、趙步云、譚連勝、胡克勝、田玉貴,守備邱正亮、鄧青云,千總謝廷蘭、張玉魁、楊大德、胡士英,把總蕭恩清、王成吉,外委劉云漢、謝薛昌,六品軍功黎占元、唐復興、譚以明等。
隸福建巡撫劉銘傳部下者,為總兵曾照禮,副將劉義高,千總殷有升,把總尤運農、祁文等。均分別上聞,贈恤有差,高州鎮總兵楊玉科,則以宿將有功,戰歿諒山,自有傳。
高善繼,字次浦,江西彭澤人。由附生舉同治元年孝廉方正,朝考用教職,署弋陽縣訓導。舉優行,皆寒畯士,積弊為清。尋調贛州府學教授,又調南安。光緒十四年,舉鄉薦,會試不第,謁李鴻章於天津,鴻章,其父執也,語不合,投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二十年,日本侵朝鮮,廷議主戰。六月,善繼佐營官駱佩德乘英國高升輪船運送軍實。駛至牙山口外,日本舉旗招撫,善繼不肯屈。管駕英人先逸去,善繼忿極,令懸紅旗示戰備,且進薄之。方與佩德指揮御敵,忽船中魚雷,逾時,水勢注射益洶涌,眾強善繼及佩德亟下,善繼奮然曰:“吾輩自請殺敵,而臨難即避,縱歸,何面目見人?且吾世受國恩,今日之事,一死而已!”佩德曰:“如此,吾豈忍獨生?”高升船遂沉,善繼溺死,佩德從之。
時護行者為濟遠艦,亦為敵船在豐島襲擊,大副都司沈壽昌堅守炮位,竭力還攻。及中炮陣亡,則守備柯建章繼之;復陣亡,則黃承勛繼之。與軍功王錫三、管旗劉鹍同與於難,爭趨死地,奮不顧身,尤為當時所稱。廣乙快船管輪把總何汝賓,亦於是役中彈陣亡。
林永升,福建侯官人。入船政學堂肄業駕駛,派兵輪練習,周歷南北洋險要,以千總留閩,充船政學堂教習。復出洋留學,歸,晉守備,調直隸。從平朝鮮之亂,擢都司。赴德國接收代造經遠快船,保升游擊。光緒十五年,北洋海軍新設左翼左營副將,以永升署理。辦海軍出力,升用總兵。二十年八月,朝命海軍護送陸軍赴大東溝登岸援朝鮮,日本海軍來襲,我鐵艦十,當敵艦十有二。副將鄧世昌管帶致遠,都司陳金揆副之;參將黃建勛管帶超勇;參將林履中管帶揚威;經遠,則永升主之。永升夙與世昌等以忠義相激勵,既合諸艦,沖鋒轟擊,沉日艦三,卒以敵軍船快炮快為所勝,世昌戰歿。提督丁汝昌坐定遠督船,畏葸不知所為,又被傷,總兵劉步蟾代之。船陣失列,有跳而免者,永升仍指揮艦勇,冒死與戰,驟中敵彈,腦裂死。是役也,血戰逾三時,為各國海戰所僅見。
永升而外,金揆、建勛、履中及守備楊建洛、徐希顏,千總池兆濱、蔡馥,把總孫景仁、史壽箴、王宗墀、張炳福、易文經、王蘭芬,外委郭耀忠,五品軍功張金盛,六品軍功王錫山,均死之。世昌自有傳。
李大本,安徽六安州人。咸豐間投效江西軍營,以功累擢游擊,復投效直隸,充哨長,晉副將。光緒二十年,日本犯朝鮮,葉志超統軍往援,扼守公州,聶士成率五營駐成歡驛。敵軍來襲,大本與游擊王天培、王國祐同亡於陣。時武備學生于光炘、周憲章、李國華、辛得林并赳健士,伏要隘,狙擊敵前鋒,以接應不至,皆死焉。士成旋繞渡大同江至平壤與諸軍合,軍無斗志,潰退相繼。獨左寶貴扼險惡戰,死最烈,自有傳。自是朝鮮無我駐軍,敵遂內犯。
黃祖蓮,安徽懷遠人。少有志節,嘗思立功異域。光緒初,入上海廣方言館,列優等,送美國游學。調天津水師駕駛學堂,旋派赴威遠兵輪練習。敘千總,署海軍中軍左營守備,充濟遠駕駛二副。海軍出力,以都司升用。中日釁啟,說丁汝昌以“嚴兵扼守海口,而以兵艦往搗之,攻其不備,否則載勁旅抵朝鮮東偏釜山鎮等處,深溝高壘,絕其歸路,分兵徇朝鮮諸郡邑,彼進則迎擊,彼退則尾追,又出偏師撓之。彼糧盡援竭,人無斗志,必土崩瓦解,此俄羅斯破法蘭西之計也。”汝昌不從。及大東溝將戰,又說以“海戰宜乘上風,兵法貴爭先著。今西北風利,宜乘其兵輪未集,急擊不可失”。汝昌復不決,遂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