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一百二十九
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玉努斯聽其妻色奇納言,多不法,私與浩罕酋愛瑪爾交通。愛瑪爾欲使尊為汗,遣使請自設哈子伯克,用浩罕稅例徵安集延商。十九年,松筠巡視回疆,誅色奇納,械玉努斯,禁錮伊犁;拒浩罕之請,斥去其使。二十年,喀什噶爾回人仔牙敦作亂,親往治之。仔牙敦就獲,與布魯特比圖爾第邁莫特并置極刑。詔斥松筠不待命,削宮銜,召還京。松筠初任時,筑四堡於伊犁河北,議移置八旗散丁,事未竟而去。再至,乃筑室堡中,堡置百戶,戶授田三四十畝,三時務農,冬則肄武。規畫粗備,以屬代者,而代者不置意,田遂荒。
二十二年,詔來年幸盛京,抗疏諫阻,罷大學士,出為察哈爾都統,署綏遠城將軍。逾年,子熙昌歿,帝憐之,召還為正白旗漢軍都統。尋授禮部尚書,調兵部,復御前兼職。未幾,出為盛京將軍。松筠素以忠諒見重,在朝時,凡燕游執御之事,乘間直言無避。既屢忤旨,二十五年,以兵部遺失行印,追論,降山海關副都統。復以事,迭降為驍騎校。是年秋,仁宗崩於熱河,梓宮回京,宣宗步行於班僚中見之,扶而哭,翌日授左副都御史,擢左都御史。其復起也,甚負時望,然卒不安於位,未一月,出為熱河都統。
道光元年,召授兵部尚書,調吏部,復為軍機大臣。二年,暫署直隸總督。以代改理藩院奏稿,忤尚書禧恩,被劾,降六部員外郎。尋授光祿寺卿,遷左都御史。又出為盛京將軍,調吉林。數年之中,兩召還朝,為左都御史、禮部尚書;迭出署烏里雅蘇臺將軍、熱河都統、直隸總督。九年,調兵部尚書,往科布多鞫獄。十年,往山西按巡撫徐炘被控事。回疆方用兵,密疏有所論列,詔令陳善后方略,多被采納。是年秋,自以衰病請罷,數日復請任使,詔斥進退自由,負優禮大臣之意。又以前赴科布多囑道員徐寅代購什物,罷職,予三品頂戴休致。
至十二年,浩罕遣使進表,松筠曾言浩罕通商,邊境可靖,帝思其言,復頭品頂戴,署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命赴歸化城勘達爾漢、茂明安、土默特三部爭地,據乾隆朝圖記判定,三部皆悅服。還,授理藩院侍郎,調工部,進正藍旗蒙古都統。十四年,以都統銜休致。逾年,卒,年八十有二,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謚文清,祀伊犁名宦祠。
松筠廉直坦易,脫略文法,不隨時俯仰,屢起屢蹶。晚年益多挫折,剛果不克如前,實心為國,未嘗改也。服膺宋儒,亦喜談禪。尤施惠貧民,名滿海內,要以治邊功最多。
子熙昌,以蔭生官至刑、工兩部侍郎,署熱河都統兼護軍統領。數奉使赴各省按事,亦被信用。嘉慶二十三年,卒於長沙,帝深惜之,贈都統,謚敬慎。
富俊,字松巖,卓特氏,蒙古正黃旗人。翻譯進士,授禮部主事,歷郎中。累遷內閣蒙古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副都統。嘉慶元年,擢兵部侍郎,充科布多參贊大臣。四年,授烏魯木齊都統,調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歷葉爾羌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召署鑲紅旗漢軍都統、兵部侍郎。
八年,出為吉林將軍,調盛京。清治民典旗地,限年首官,不首者治罪,追典價租息入官。富俊疏言:“一年之內,一千六百馀案,應追繳者不下萬人,年久轉典,株連繁多。旗、民多窮苦,既獲罪,又迫追呼,情實可憫,請悉寬免。”允之。十二年,考覈軍政,以潔己奉公,邊陲安輯,特詔褒美,予議敘。十五年,因采葠攙雜,受屬員蔽,褫職,遣往吉林效力。既而言官論關東三省賭博風熾,仁宗念富俊在官時曾嚴禁,即起授盛京工部侍郎,兼管奉天府尹及六邊邊門事務。十八年,授黑龍江將軍,疏請內外臣工三年更調,及禁奢、講武數事,詔以更調非可限年,馀并嘉納。又以東三省官兵技藝優嫻,每屆五年挑送京營,著為令。
十九年,調吉林將軍。先是,議籌八旗生計,詔勘吉林荒地開墾,移駐京旗,將軍賽沖阿言拉林近地閒荒可墾,未有規畫。富俊至,疏言:“乾隆中移駐京旗,建屋墾地,多藉吉林兵力,墾而不種,酌留數人教耕,一年后裁汰。京旗蘇拉不能耕作,始而雇覓流民,久之田為民有,殊失國家愛育旗人之意。今籌試墾,莫若先辦屯田。請發吉林閒散旗人一千名為屯丁,每丁給銀二十五兩、耔種二石,官置牛具,人給荒地三十晌。墾種二十晌,留荒十晌,四年徵糧,每晌一石。十年后移駐京旗,人給熟地十五晌,荒五晌,馀十晌荒、熟各半,給原駐屯丁為忄互產,免徵其租。因利而利,糜帑無多,將來京旗移到,得種熟地,與本處旗屯犬牙相錯,學耕夥種,實為有益。”并詳列屯墾、出納、設官、經理事宜,詔如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