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八
十年七月,英、法二國兵至天津,命至通州與僧格林沁辦防,并諭綿愉及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等籌商交涉。同治二年,穆宗典學,太后以綿愉行輩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專司督責,并令王子奕詳、奕詢伴讀。三年十二月,薨,上親臨奠,賜銀五千治喪,謚曰端。
子六,有爵者三:奕詳、奕詢、奕謨。奕詳,綿愉第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賜三眼孔雀翎,進鎮(zhèn)國公,襲郡王。穆宗大婚,加親王銜。十三年,命食親王俸。光緒十年十月,太后萬壽,命食親王全俸。十一年六月,授內大臣。十二年正月,薨,謚曰敬。子載潤,襲貝勒。奕詢,綿愉第四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封鎮(zhèn)國公。卒,無子,以愉恪郡王允潖五世孫載澤為后,襲輔國公,進鎮(zhèn)國公,加貝子銜。光緒末,授度支部尚書。奕謨,綿愉第六子。初封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再進封貝子,加貝勒銜。卒,以醇賢親王奕譞孫溥佶為后,襲鎮(zhèn)國公。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靜成皇后生順和郡王奕綱、慧質郡王奕繼、恭忠親王奕䜣,莊順皇貴妃生醇賢親王奕譞、鍾端郡王奕詥、孚敬郡王奕譓,和妃納喇氏生隱志郡王奕緯,祥妃鈕祜祿氏生惇勤親王奕誴。奕誴出為惇恪親王綿愷后。
隱志郡王奕緯,宣宗第一子。嘉慶二十四年,封貝勒。道光十一年四月,薨,以皇子例治喪,進封隱志貝勒。文宗即位,進郡王。無子,以貝勒綿懿子奕紀為后,襲貝勒。卒,謚恭勤。子溥倫,襲貝子,進貝勒;溥侗,授一等鎮(zhèn)國將軍。
順和郡王奕綱,宣宗第二子。二歲,殤。文宗即位,進封謚。
慧質郡王奕繼,宣宗第三子。三歲,殤。文宗即位,追封謚。
恭忠親王奕䜣,宣宗第六子。與文宗同在書房,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xié)力”,刀曰“寶鍔宣威”,并以白虹刀賜奕䜣。文宗即位,封為恭親王。咸豐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
三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以王署領侍衛(wèi)內大臣辦理巡防,命仍佩白虹刀。十月,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年,迭授都統(tǒng)、右宗正、宗令。五年四月,以畿輔肅清,予優(yōu)敘。七月,孝靜成皇后崩,上責王禮儀疏略,罷軍機大臣、宗令、都統(tǒng),仍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七年五月,復授都統(tǒng)。九年四月,授內大臣。
十年八月,英吉利、法蘭西兵逼京師,上命怡親王載垣、尚書穆蔭與議和,誘執(zhí)英使巴夏禮,與戰(zhàn),師不利。文宗幸熱河,召回載垣、穆蔭,授王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王出駐長辛店,奏請飭統(tǒng)兵大臣激勵兵心,以維大局。克勤郡王慶惠等奏釋巴夏禮,趣王入城議和。英、法兵焚圓明園。豫親王義道等奏啟城,許英、法兵入。王入城與議和,定約,悉從英、法人所請,奏請降旨宣示,并自請議處。上諭曰:“恭親王辦理撫局,本屬不易。朕深諒苦衷,毋庸議處。”十二月,奏通商善后諸事。初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命王與大學士桂良、侍郎文祥領其事。王疏請訓練京師旗兵,并以吉林、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憐,邊防空虛,議練兵籌餉。上命都統(tǒng)勝保議練京兵,將軍景淳等議練東三省兵。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王請奔赴,兩太后召見,諭以贊襄政務王大臣載垣、端華、肅順等擅政狀。穆宗侍兩太后奉文宗喪還京師,譴黜載垣等,授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并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王堅辭世襲,尋命兼宗令、領神機營。
同治元年,上就傅,兩太后命王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三年,江寧克復。上諭曰:“恭親王自授議政王,於今三載。東南兵事方殷,用人行政,徵兵籌餉,深資贊畫,弼亮忠勤。加封貝勒,以授其子輔國公載澂,并封載濬輔國公、載瀅不入八分輔國公。”四年三月,兩太后諭責王信任親戚,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尋以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及通政使王拯、御史孫翼謀、內閣學士殷兆鏞、左副都御史潘祖蔭、內閣侍讀學士王維珍、給事中廣誠等奏請任用,廣誠語尤切。兩太后命仍在內廷行走,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入謝,痛哭引咎,兩太后復諭:“王親信重臣,相關休戚,期望既厚,責備不得不嚴。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