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八
七年二月,西捻逼畿輔,命節制各路統兵大臣。授右宗正。十一年九月,穆宗大婚,復命王爵世襲。十二年正月,穆宗親政,十三年七月,上諭責王召對失儀,降郡王,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并奪載澂貝勒。翌日,以兩太后命復親王世襲及載澂爵。十二月,上疾有間,於雙俸外復加賜親王俸。旋復加劇,遂崩。德宗即位,復命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光緒元年,署宗令。十年,法蘭西侵越南,王與軍機大臣不欲輕言戰,言路交章論劾。太后諭責王等委靡因循,罷軍機大臣,停雙俸。家居養疾。十二年十月,復雙俸。自是國有慶屢增護衛及甲數,歲時祀事賜神糕,節序輒有賞賚,以為常。二十年,日本侵朝鮮,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見,復起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并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內廷行走;仍諭王疾未愈,免常川入直。尋又命王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十一月,授軍機大臣。二十四年,授宗令。王疾作,閏三月增劇,上奉太后三臨視,四月薨,年六十七。上再臨奠,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謚曰忠,配享太廟,并諭:“王忠誠匡弼,悉協機宜,諸臣當以王為法。”
子四:載澂,貝勒加郡王銜,卒,謚果敏;載瀅,出為鍾端郡王奕詥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載濬,與載瀅同時受封;載潢,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載澂、載濬、載潢皆前王卒。王薨,以載瀅子溥偉為載澂后,襲恭親王。
醇賢親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大臣,管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德宗即位,王奏兩太后,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獨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兩太后下其奏王大臣集議,以王奏誠懇請罷一切職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從之。命王爵世襲,王疏辭,不許。光緒二年,上在毓慶宮入學,命王照料。五年,賜食親王雙俸。
十年,恭親王奕䜣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設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鴻章專司其事。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鴻章經畫海防,於旅順開船塢,筑炮臺,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艦凡五,輔以蚊船、雷艇,復購艦英、德,漸次成軍。五月,太后命王巡閱北洋,善慶從焉,會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威海、煙臺,集戰艦合操,遍視炮臺、船塢及新設水師學堂,十馀日畢事。王還京,奏獎諸將吏及所聘客將,請太后御書榜懸大沽海神廟。
太后命於明年歸政,王疏言:“皇帝甫逾志學,諸王大臣籥懇訓政,乞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俟及二旬,親理庶務。至列圣宮廷規制,遠邁前代。將來大婚后,一切典禮,咸賴訓教。臣愚以為諸事當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承圣母之歡顏,免宮闈之劇務。此則非如臣生深宮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后命毋庸議。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后諭預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儉,命王稽察。十四年九月,王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藩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太后從之,別賜第,發帑十萬葺治。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衛。葺治邸第未竟,復發帑六萬。并進封諸子:載灃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