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九十 列傳七十七
煦正直忠厚,所建白必歸本於教化。嘗奏:“請敕州縣歲舉孝子悌弟,督撫旌其門,免徭役,見長官如諸生。其有慈惠廉節,篤於交友,下逮仆婢,行有可稱,皆得申請獎勸,庶化行俗美,人知自愛。”又請敕州縣勸農桑,或別設農官以專其任。又言:“督撫於命、盜重案,每用‘自行招認’四字,援以定罪。夫民奸黠者抵死不服,愚懦者畏刑自誣。請嗣后必證據確然,然后付法司閱實。一有不當,旋即駁正,庶得慎刑之意。”他所陳奏,如廣言路,裕積儲,汰浮糧,省冗官,平權量,多切於世務。乾隆間,高宗詔求遺書,徵煦著述。時季堂官江蘇按察使,以煦著周易函書進。五十九年,特命追謚,謚文良。季堂自有傳。
魏廷珍,字君璧,直隸景州人。李光地督學,招入幕閱卷,旋以舉人薦直內廷,與王蘭生、梅瑴成校樂律淵源。五十二年,成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五十四年,遷侍講,直南書房。五十六年,轉侍讀。五十九年,轉擢詹事,復遷內閣學士。六十一年,命領兩淮鹽政。
雍正元年,授偏沅巡撫。世宗諭曰:“爾清正和平,但不肯任勞怨。今為巡撫,宜剛果嚴厲,不宜因循退縮。”二年,以辰谿諸生黃先文故殺人,讞斗殺擬絞,遇赦請免;會同民譚子壽等因奸斃三命,擬斬候,皆失出;又以撥綠旗兵餉未具題:部議降調。上諭:“廷珍學問操守勝人,乃料理刑名錢穀,非過則不及。”召回京,授盛京工部侍郎。三年,授安徽巡撫,又以按治涇縣吏王時瑞等假印徵賦,寬徇,為部駁,上戒其毋姑息。廷珍疏言:“清釐錢糧,官吏侵蝕,往往匿民欠中,不易清察。請視民欠多少,多限一年,少限半年,分別詳察。官吏侵蝕,循例責償,如實欠在民,督徵催解,州縣有逋賦,繼任受代,許以時察報。”詔如所請行。嗣以清察限促,敕部更定。廣東總督孔毓珣入對,言道經宿州靈壁,積潦妨稼,上責廷珍怠玩,令出俸疏濬。廷珍乞內補,上不許。八年,調湖北。九年,召回京,授禮部尚書。十年,授漕運總督,署兩江總督。十二年,授兵部尚書。十三年,仍調禮部。
高宗即位,命以尚書銜守護泰陵。乾隆三年,授左都御史。四年,遷工部尚書。五年,以老病乞休。上以:“廷珍在世宗朝服官中外,不克舉其職,屢奉申誡,今以老病乞休,似此因循懈怠、持祿保身之習,斷不可長。”命奪官。時方苦旱,太常寺卿陶正靖謝上入對,上問:“今苦旱,用人行政或有闕失,宜直言。”正靖因奏:“廷珍負清望,無大過。近日放還,天語峻厲,非所以優老臣。”上霽顏聽之。后數日,上以語禮部尚書任蘭枝,蘭枝言正靖其門生也。上知蘭枝與廷珍為同年進士,因不懌,諭:“朝臣師友門生援引標榜,其端不可開。”命蘭枝書上諭戒正靖,蘭枝書上諭,言:“上問正靖,知為蘭枝門生。”上詰蘭枝,蘭枝對“年老耳聾,一時誤聽。”上愈怒,責蘭枝詐偽,對稱“老”,以舊臣自居,下吏議,蘭枝、正靖皆奪官。上命留蘭枝,正靖降調。
十三年,上東巡,過景州,廷珍迎謁,命還原銜,賜以詩,有句曰:“皇祖栽培士,於今賸幾人?”并書“林泉耆碩”榜賚之。十六年,又賜詩,予其子錫麟蔭生。二十一年,復東巡,廷珍迎謁,年已將九十,又賜詩,予錫麟員外郎銜。尋卒,賜祭葬,謚文簡。
任蘭枝,字香谷,江蘇溧陽人。康熙五十二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累遷內閣學士。五年,與安南定界,偕左副都御史杭奕祿赍詔宣諭,語詳杭奕祿傳。使還,遷兵部侍郎。命如江西按南昌總兵陳玉章侵餉。調吏部。高宗即位,命充世宗實錄總裁。擢禮部尚書,歷戶、兵、工部,復調禮部。十年,以老致仕。十一年,卒。
蔡世遠,字聞之,福建漳浦人。父璧,拔貢生,官羅源訓導,有學行,巡撫張伯行延主鼇峰書院,招世遠入使院校訂先儒遺書。
世遠,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大學士李光地以宋五子之書倡后進,得世遠,深器之。四十九年,乞假省親。五十年,遭父喪,服除,赴京師。以假逾期,於例當休致,世遠不欲以父喪自列。會上命纂性理精義,光地充總裁,薦世遠分修,書成,世遠不欲以編輯敘勞,辭歸。巡撫呂猶龍延主鼇峰書院,以正學教士。居久之,雍正元年,特召授編修,直上書房,侍諸皇子讀。尋遷侍講。四年,遷右庶子,再遷侍講學士。五年,遷少詹事,再遷內閣學士。六年,遷禮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