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一百八
紹詩父子明習法律,為高宗所器。紹詩兩為侍郎,垣、壇在后在郎署,特命毋相避。及紹詩移貳吏部,以壇繼其后。父子相代,尤異數(shù)。乾隆初,重修大清律例,紹詩充纂修官,綱目二卷,實所釐定。壇復(fù)著大清律例通考三十九卷。
閻循琦,字景韓,山東昌樂人。乾隆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工部主事。三遷廣東道御史,仍兼工部行走。疏言:“江南諸行省水災(zāi)治賑,應(yīng)照戶口秤定銀封。主其事者每假手胥吏,不能無扣減,甚或私用輕戥。宜令督撫派專員監(jiān)封,仍令道府以時抽驗。貧民以銀易錢買米,當禁奸民剝削。富家積錢,亦應(yīng)令其散易,以平市價。”上曰:“循琦所言,頗中情弊。但若明降諭旨,不肖者未必畏憚;本無此弊者,或轉(zhuǎn)因此啟其舞弊。當抄循琦奏寄諸行省督撫,令加意體察。”又疏言八旗義學教習多不實心督課,請歲派大臣會禮部堂官嚴察,上為罷八旗義學,令董理各官學大臣盡心教育。遷轉(zhuǎn)吏科掌印給事中。
三十四年,特命兼吏部文選司郎中。遷內(nèi)閣侍讀學士,仍兼吏部行走。京西門頭溝煤窯歲久淤塞,有議他處營采者,因緣為利,命循琦會勘。謂舊窯產(chǎn)煤本旺,鑿溝隧,疏積水,淤去而煤暢;他處有可采,當以時招商。議上,大學士傅恒覆奏如循琦言。三十六年,超擢工部侍郎。會試知貢舉,事畢入對,上問:“諸臣知貢舉每有條奏,汝獨無,何也?”循琦對:“科場條例已甚詳備,諸臣實力奉行自足,不敢毛舉一二端自謂曉事也。”上曰:“汝言是。凡事皆當如此,非獨知貢舉而已。”三十八年,遷工部尚書。四十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恭定。
王際華,字秋瑞,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十三年,大考翰詹,擢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廣東舊設(shè)兩學政,十五年,以侍讀程巖督廣韶學政,際華督肇高學政,旋用巖議裁并,以憂歸。服除,起原官。三遷至侍郎,歷工、刑、兵、戶、吏諸部。在兵部,疏言:“武鄉(xiāng)會試舊例,外場挑雙好、單好、合式三類入內(nèi)場,雙、單好列東號,合式列西號。不肖者見列西號,知不能幸中,紛紛求出。即有歸號,終日喧嘩。請嗣后武鄉(xiāng)會試,但挑雙、單好,毋更挑合式。”在吏部,疏請在京文武官吏議處,及各部會議外省文武官吏議處,當分別定限,皆如所議。三十四年,遷禮部尚書。三十八年,加太子少傅,調(diào)戶部尚書。四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莊。賜其子朝梧內(nèi)閣中書,官至山東兗沂曹道。
程巖,字巨山,江西鉛山人。以檢討督廣東肇高學政,移督廣韶學政。建議裁并,即以命巖。官至禮部侍郎。
曹秀先,字恒所,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未試,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十年,遷浙江道御史。十七年八月,舉恩科會試,秀先從子詠祖坐關(guān)節(jié)誅,秀先當奪職,上以秀先初不與知,但失察,命寬之。十八年,近畿蝗,秀先請御制文以祭,舉蠟禮;州縣募捕蝗,毋藉吏胥。上曰:“蝗害稼,惟實力捕治,此人事所可盡。若欲假文辭以期感格,如韓愈祭鱷魚,鱷魚遠徙與否,究亦無稽。朕非有泰山北斗之文筆,好名無實,深所弗取。”下部議,罷蠟禮,馀如所請。七遷至侍郎,歷工、戶、吏諸部。三十九年,遷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命為總師傅。四十六年,禮部議四十七年祀祈穀壇日用次辛。上曰:“朕御極以來,遇正月上辛在初三日前,當隔歲齋戒,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次辛者,以為圣母皇太后祝釐,朕率王公大臣拜賀東朝,禮不可闕。至明歲正月上辛,則非向年可比矣。如謂不敢輕易朝正令典,亦當備稽往例,具奏請旨。乃遽行題達,何昧昧至此!”禮部堂官悉下部議,秀先當奪職,復(fù)命寬之。四十七年,罷上書房總師傅。四十九年,卒,贈太子太傅,謚文恪。
秀先少孤,事母胡孝,嘗為吮疽。母卒,庶母龔為攜持,事如母。學於兄茂先,事之如嚴師。既貴,收宗族,弭鄉(xiāng)里水患。蒞政勤慎廉儉,罣吏議數(shù)四,輒命減免。秀先顏其堂曰“知恩”,紀上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