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李靚字彥和,吉州龍泉人。幼孤,母督之學,不肯卒業,母詰之,辭曰:"國家遭女真之變,寓縣云擾,士當捐軀為國勘大憝,安能呫囁章句間,效淺丈夫哉?"岳飛督師平虔寇,挺身從之,未行,奔母喪。服除,走淮南,以策干都督張浚,浚奇之,使隸淮西總管孫暉戲下。累功授承信郎。紹興十年,金遣其將翟將軍犯境,靚與部曲當其鋒,轉戰至西京天津橋南,俘翟將軍,乘勝逐北。會金兵大至,遂死之,年三十一。
楊照者,濠州將官也。金人圍城急,照躍上角樓,刺賊之執黑旗者,洞腹抽腸而死。照俄中流矢,卒。有統領丁元者,遇金人十八里洲,被圍,元大呼其徒,勉以毋得負國。一舟二百人皆斗死。詔并贈承信郎,錄其后。
宋昌祚,和州鈐轄也。建炎三年,兀術犯和州,州人推昌祚權領軍事,率眾堅守,金人圍之數匝。禁軍左指揮使鄭立亦拳勇忠憤,共激士卒,晝夜備御不少怠。閱數日,軍士胡廣發弩中兀術左臂,兀術大怒,飛炮雨集,徑登弩發之地,城立破,金人入屠其城。昌祚與權倅唐璟、歷陽令蹇譽、司戶徐兟、縣尉邵元通及立、廣皆死譙樓上,磔裂以徇。軍士多不降,潰圍西出,保麻湖水砦,推鄉豪為統領。聞于朝,遂以趙霖為和州鎮撫使,昌祚、璟、譽、兟、元通各贈官,錄其子弟。
李政,為云騎第六指揮,在京東立戰功,補官授河北將官,冀州駐紥。靖康二年,知州權邦彥以兵赴元帥府勤王,金兵來攻,政守御有法,紀律嚴明,軍民皆不敢犯。金屢攻城,政皆卻之。夜搗其砦,所得財物盡散士卒,無纖毫入私家。號令明,賞罰信,由是人皆用命。俄攻城甚急,有登城者,火其門樓,與官兵相隔,政呼曰:"事急矣。有能躍火而過者,有重賞。"于是有十數人皆以濕氈裹身,持仗躍火而過,大呼力戰,金人驚駭,有失仗者,遂敗走。政大喜,皆厚賞之。未幾政死,城遂陷。權知州事單某者不降,自經死。
姜綬,處州麗水人。金人再犯京師,內外不相聞。朝遷募忠勇士赍蠟書往南京總管司調兵赴援,綬以忠翊郎應募,乃刲股藏書,縋下南壁,為邏騎所獲,厲聲叱罵,遂被害。建炎中,州上其事,官其子特立承信郎。
劉宣,為秦鳳路兵馬都監。金人入關、陜,宣遣蠟書密與吳玠相結,且率金將任拱等以所部歸朝。約日已定,有告之者,金人取宣縷擘之,其家屬配曹州。
屈堅,為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建炎二年,金人圍陜府,堅引所部救之。圍解,金人執堅,堅曰:"始吾所以來,為解圍也。城茍全,吾死何憾。"叱金人使速殺之。后贈三官,錄其家五人。
王琦,為弓門砦巡檢。建炎四年,金人還自熙河,琦御之。金人立招降旗榜,改年號阜昌,眾皆拜,琦獨不屈。金人執而殺之。
韋永壽者,紹興三十二年,以統制官與金人戰和州,子承節郎世堅救之,同死。張浚以言,贈中衛大夫、融州觀察使,世堅贈三官。
鄭覃,字季厚,明州人。靖康二年貢于鄉。建炎四年春,金人陷明州,縱兵大掠,覃挈族辟難山谷間。金人追及,與兄章俱被執,脅以刃,曰:"予吾金,即貰死。"覃號泣指所瘞黃金釵遺之,遂見釋。而金兵相屬,覃拿小舟與其妻董同載去,顧謂章曰:"萬一不得脫,覃豈北面事異國者,兄勉主祭祀。"復為兵所劫去,迫使之降,覃厲辭罵不屈,躍入水中。董哭曰:"夫亡矣,與其受辱以生,不如死。"亦自沈。
覃死后,孫、曾多舉進士,而清之最顯。覃累贈太師、秦國公,董秦國夫人。
姚興,相州人。靖康中,以州校用。劫殺金人有功,借補承信郎。建炎初,張琪聚兵歸東京留守宗澤,興往從之,又從琪依劉洪道于池州。紹興元年,琪叛,掠饒州,呂頤浩招降之。琪既聽命而中變,執總管巨師古將殺之,興密諭所部,挾師古同其妻游騎而馳,夜歸頤浩。頤浩義之,請于朝,授武義郎,隸張俊軍中。復從劉锜守順昌,復宿、亳,下城父、永城、臨渙、蘄縣朱家村,遷武略大夫。戰淮壖有功,授右武大夫,累遷建康府駐紥御前破敵軍統制,充荊湖南路兵馬副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