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恪有弓勝一石七斗,其箭鏃如鏵,名曰鏵弓。又于羽間識其官稱、姓氏,凡所發必中,至一箭貫二人。他日,取蕉蒿砦歸,恪獨殿后,為數千騎所襲。屬視矢箙止有二鏵,即為引滿之勢,賊遽卻。嘗與總管杜惟序、鈐轄高繼隆將兵分討漢乞、薛馬、都嵬等三砦,恪先破都嵬,而繼隆圍薛馬不能下,恪馳往取之,既又援惟序下漢乞砦。改左騏驥副使。
虜犯大順城,諸將皆閉城自守。恪率兵二千余,戰克之。改宮苑副使、環慶路兵馬都監,因特召見。仁宗謂曰:"適有邊奏,賊犯高平軍劉璠堡,可乘驛亟往。"遂遷禮賓使、榮州刺史、環慶路鈐轄,手詔令趣范仲淹麾下起兵赴援。恪晝夜兼行,比至平涼,賊已解。頃之,遷洛苑使,權秦鳳路兵馬總管。
恪驍勇善射,臨難敢前,故數有戰功,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累遷至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歷坊州刺史、解州防御、宣州觀察使、保信軍節度觀察留后,以疾出為永興軍路副都總管,數月卒,贈昭化軍節度使。
馬懷德,字得之,開封祥符人。父玉,東頭供奉官,言懷德可試引弓、擊劍、角,補三班奉職,為延州南安砦主、東路巡檢。數以少擊西賊,敗其眾。范仲淹知延州,修青澗城,奏懷德為兵馬監押,以所部兵入賊境,破遮鹿、要冊二砦,親射殺其酋狗兒廂主,遷左班殿直。又率蕃漢燒蕩賊海溝、茶山、龍柏、安化十七砦三百余帳,斬首數百級,虜馬駝牛羊萬數,遷右侍禁。
以范仲淹、韓琦薦,授閣門祗候,延州龐籍入奏為東路都巡檢使。夷黑神、厥保等十八砦,賊以四萬騎犯邊,趨仆射谷。懷德以兵數千據谷旁高原待之,斬首二百級,得畜產、器械以千數。遷內殿崇班。又以兵修龍安城,虜不敢犯,遂為鄜延路都監。又城綏平,破賊青化、押班、吃當三砦,殺獲甚眾。
元昊為夏國主,命國子博士高良夫與懷德會西人畫界。龐籍具論其前后功,遷供備庫副使兼閣門通事舍人。時用兵久,民多亡散,懷德招輯有方,經略使梁適奏請推其法諸路。歷知保安軍、環州、環慶益利路鈐轄,累遷至四方館使、舒州團練使,徙鄜延路副都總管。
坐違法賂宦官閻士良,為安撫呂景初奏,降四方館使、英州刺史。大名府路總管,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象州防御使、鄜延路副都總管,遷馬軍都虞候,徙環慶路。環州蕃官蘇恩以其屬叛,往降之。又遷殿前都虞候、步軍副指揮使、隨州觀察使。
英宗即位,遷靜難軍節度觀察留后,召還,卒,贈安遠軍節度使。嘗因戰,流矢中其顙,鏃入于骨,以弩弦系鏃,發機而出之。
安俊,字智周,其先太原人。祖赟,高州團練使。仁宗為皇太子,俊以將家子謹厚,選為資善堂祗候。及即位,補右班殿直,累遷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為環州都監。破趙元昊吃、井那等諸砦,安撫使韓琦上其功,遷內殿崇班、環慶路都監,徙涇原。契丹欲渝盟,與狄青、范恪同召至京師,將使備北邊,擢內園副使。翌日,改禮賓使。
會葛懷敏敗,命為秦鳳路鈐轄,復徙涇原。因條上御戎十三事,改原州,徙麟州,遷六宅使、貴州刺史、知忻州,徙代州。為帥臣誣奏,降京東路鈐轄。富弼知青州,為之辨理,真除虢州刺史,徙高陽關路,又遷原州刺史,知滄、涇、冀三州。秦州筑古渭城,蕃部大擾,徙秦鳳路總管。歷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果州團練使,環慶路副總管;遷侍衛步軍都虞候、陵州防御使。卒,贈閬州觀察使。
俊久在邊,羌人識之。環州得俘虜,知州種世衡問之曰:"若屬于吾將孰畏?"曰:"畏安大保。"指俊于坐曰:"此長髯將軍是也。"
向寶,鎮戎軍人,為御前忠佐,換禮賓使,涇原、秦鳳鈐轄。積勞,自皇城使帶御器械,歷真定、鄜延副總管,遷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嘉州團練使,卒。
寶善騎射,年十四,與敵戰,斬首二級。及壯,以勇聞。有虎踞五原卑邪州,東西百里斷人跡,寶一矢殪之。道過潼關,巨盜郭邈山多載關中金帛、子女,寶射走之,盡得其所掠。嘗至太原,梁適射弩再中的,授寶矢射之,四發三中。適曰:"今之飛將也。"神宗稱其勇,以比薛仁貴。及死,厚恤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