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又兼權參知政事,遷參知政事。萬里始雖俯仰容默,為似道用,然性峭直,臨事不能無言。似道常惡其輕發,故每人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為師相,至涕泣拜留之。萬里以身掖帝云:"自古無此君臣禮,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復言去。"似道不知所為,下殿舉笏謝萬里曰:"微公,似道幾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講筵,每問經史疑義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對,萬里常從旁代對。時王夫人頗知書,帝語夫人以為笑。似道聞之,積慚怒,謀逐之。萬里四丐祠,不候報出關。加資政殿大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不拜,予祠。后二年,知太平州兼提領江淮茶鹽兼江東轉運使,召拜參知政事,進封南康郡公,既至,拜左丞相兼樞密使。丐祠,加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辭,依舊職,提舉洞霄宮。又授知潭州、湖南安撫大使,加特進,尋予祠。時咸淳九年,萬里年七十有六矣。
明年,大元兵渡江,萬里隱草野間,為游騎所執,大詬,欲自戕,既而脫歸。先是,萬里聞襄樊失守,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諭其意,及聞警,執門人陳偉器手,曰:"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及饒州城破,軍士執萬頃,索金銀不得,支解之。萬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鎬相繼投沼中,積尸如疊。翼日,萬里尸獨浮出水上,從者草斂之。萬里無子,以蜀人王橚子為后,即鎬也。事聞,贈太傅、益國公,后加贈太師,謚文忠。萬頃歷守大郡,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官至正郎。城破時,郴州守趙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
王爚,字仲潛,一字伯晦,紹興新昌人。登嘉定十三年進士第,知常熟縣。紹定四年,江淮制置司辟通判泰州。五年,差知滁州。端平元年,知瑞州。嘉熙元年,提轄左藏東西庫兼提轄封樁下庫。二年,遷籍田令兼督視干辦公事。淳祐二年,改監三省樞密院門,乞免所居官,詔從之。四年,再任。五年,遷太府寺丞、秘書丞,戶部郎官、淮西總領,主管右曹。六年,為尚書左司員外郎。賜對,乞祠,不許。七年,遷秘書少監,以侍御史周坦言,罷為福建提點刑獄,差知溫州。十年,差知寧國府,遷太府卿。
寶祐元年,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權兵部侍郎,試司農卿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疏奏:"愿詔大臣相與憂亂而思治,懼危而圖安,哀恫警省,修德行政,摧抑群陰之氣焰,保護微陽之根本。批札畢杜于私蹊,官賞宏辟于正路。使內治明如天日,外治勁如風霆。則精神運動,陽匯昭蘇,世道昌明,物情熙洽。上以迓續天命于譴告之余,下以固結人心于解紐之際。其孰能御之。"以右文殿修撰提舉太平興國宮。五年,京湖宣撫大使趙葵辟為判官。
開慶元年,召赴行在,授集英殿修撰、樞密都承旨、權吏部侍郎。景定元年,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為真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極言正論,太子聽而說之,帝聞之甚喜。二年,遷禮部尚書,權吏部尚書,加龍圖閣學士、知平江府、淮浙發運使。五年,召赴行在,進端明殿學士,提舉佑神觀兼侍讀。召赴行在。
咸淳元年二月,拜簽書樞密院事;閏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二年,以疾乞祠,不許。乞放歸田里。帝遣尚醫視之,且賜食,復兩乞歸,皆不許。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立皇太子,加食邑,三辭免官,不許。乞奉祠、休假,皆不許。最后乞祠祿,乃授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四辭免,不許。七年,臺州言:"乞差爚充上蔡書院山主,"詔從之。八年,加觀文殿學士提舉萬壽宮兼侍讀,詔遣刑部郎官董樸起之,四上疏辭免,始從之。十年,乞致仕,不許。十一月,以爚為左丞相,章鑒為右丞相,并兼樞密使。尋授爚特進,加食邑。乞致仕,兩乞辭免,皆不許。
德祐元年,兩乞改命經筵庶可優閑,再乞以舊職奉京祠侍讀,皆不許。右丞相章鑒、參知政事陳宜中奏"諭留爚以鎮人心,以康世道"。從之。爚兩請毋暑省院公櫝,不許;又奏:"乞將臣先賜罷斥,臣本志誓死報國,愿假臣以宣撫招討等職,臣當招募忠義,共圖興復。"鑒、宜中又奏"爚單車絕江,已至蕭山,乞遣中使趣還治事"。乃授觀文殿大學士、浙西江東路宣撫招討大使,置司在京,以備咨訪。乞解大使職名,不許。進少保、左丞相兼樞密使,尋加都督諸路軍馬。累辭,皆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