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初,神御殿酌獻,設皇帝位于庭下,而忌日兩府列于殿上;寺院行香,左右巡使、兩赤縣令于中門相向分立,俟宰臣至,立位前,直省官贊通揖,于禮無據。乃命行香群臣班殿下,宰相一員升殿跪爐,而罷通揖。又詔:大忌日不為假,執政官蚤出。禮部言:"順祖及惠明皇后既葬遷主,罷行香。忌日,請于永昌院佛殿之東張幄齋薦。"乃詔:"僖祖、翼祖并后六位忌日咸如之。"先是,翼祖、簡穆皇后神主奉藏夾室,依禮不忌。后復詔還本室,而忌日亦如舊焉。
《政和新儀》:群臣進名奉慰,其日質明,文武朝參官入詣朝堂就次。御史臺先引殿中侍御史一員入就位,次西上閣門、御史臺分引朝參官及諸軍將校,次禮直官引三公以下在西上閣門南階下,每等重行異位,并北向東上。知西上閣門官于班前西向立,搢笏,執名紙,躬。三公以下文武百僚俱再拜,俊閣門官執笏、置名紙笏上、入西上閣門訖,退。群臣奉慰詣景靈宮,每等重行異位,并北向東上。禮直官揖班首以下再拜訖,引班首自東階升殿,舍人接引同升,詣香案前,搢笏,上香,跪奠茶訖,執笏興,降階復位,又再拜;次引班首以下分左右搢笏,行香,宰相、執政官分左右行香訖,執笏俱復位;次引班首升殿,詣香案前俯伏,跪,搢笏,執爐,俟讀疏畢,執笏俯伏,興,降階復位,又再拜,退。
中興之制:忌日,百僚行香,在外州軍亦詣寺院行香,如在以日易月服制之內,并依禮例權停。大祥后次年,于歷日內箋注立忌辰,禁音樂一日。紹興元年二月,太常少卿蘇遲等以徽宗、欽宗留北,有朔望遙拜之禮,乃言:"凡遇祖宗帝后忌,前一日并忌日,皇帝自內先服紅袍遙拜訖,易服行禮。"從之。二年八月,詔:"應諸路州、軍見屯軍馬統兵官,每遇國忌,免行香。"
十三年正月,御史臺言:"正月十三日,欽圣憲肅皇后忌,其日立春。準令,諸臣僚及將校立春日賜幡勝,遇稱賀等拜表、忌辰奉慰退即戴。欲乞候十三日忌辰行香退,即行戴插。"從之。三十一年六月,禮部侍郎金安節等言:"六月二十八日,欽慈皇后忌辰,系在淵圣皇帝以日易月釋服之外,百官行香,宜如常制。"詔依。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已降旨:欽宗祔廟,翼祖當遷。于正月九日告遷翼祖皇帝、簡穆皇后神主奉藏于夾室,所有以后翼祖皇帝忌及諱、簡穆皇后忌,欲乞依禮不諱、不忌。"詔恭依。
淳熙元年十一月詔:"文武百僚詣景靈宮國忌立班行香,自今如遇宰執俱致齋不及趁赴,于東班從上引官一員升殿跪爐行香,以次官一員詣西班行香。"先是,閣門得旨:國忌行香,宰執致齋不赴,其西壁武臣闕官押班,已降指揮,差使相或太尉、節度使等押班,可令文武班內班上一員東壁押班,止令西壁散香,今后準此。至是,禮部、太常寺重別指定來上,故有是命。
四年十月,太常少卿齊慶胄言:"每遇國忌,文臣班列莫敢不肅,唯是武臣一班員數絕少,或以疾病在告,多不趁赴。"詔閣門、御史臺申嚴行下,如有違戾,彈劾聞奏。九年十月,侍御史張大經奏:"比來國忌行香日分,合赴官類多托疾在告,以免夙興拜跪之勞。乞自今如遇行香日,有稱疾托故不赴者,從本臺彈奏,乞置典憲。"從之。
群臣私忌。開寶敕文:"應常參官及內殿起居職官等,自今刺史、郎中、將軍以下遇私忌,請準式假一日。忌前之夕,聽還私第。"其后有司言:"臣僚忌日恩賜,其間甚有無名者:如劉繼元、李煜、劉鋹之類,皆身為降俘,亡沒已久,而尚沾恩賜;及周朝忌日,尚有追薦;本朝亦有追尊皇后生日道場,并諸神祠亦有為生日者。請付禮官詳議,不經之物,一切省去。"詔周朝忌日仍舊,余罷之。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