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五行五○土
稼穡作甘,土之性也。土失其性,則為災兇。舊說以恒風、脂夜之妖,華孽、臝蟲之孽,牛禍、黃眚、黃祥,皆屬之土,今從之。
建隆元年,河南諸州乏食。
乾德元年,齊、隰等州饑。二年,州府二十二饑。
開寶四年,州府六水、一旱,諸州民乏食。五年,大饑。六年,水,民饑。九年,州府十二饑。
太平興國四年,太平州饑。
淳化元年,開封、河南等九州饑。五年,京東西、淮南、陜西水潦,民饑。
咸平五年,河北及鄭、曹、滑饑。
景德元年,江南東、西路饑。二年,淮南、兩浙、荊湖北路饑。三年,京東西、河北、陜西饑。
大中祥符三年,陜西饑。四年,河北、陜西、劍南饑。五年,河北、淮南饑。七年,淮南、江、浙饑。八年,陜西州府五饑。
天禧元年,饑。三年,江、浙及利州路饑。
天圣三年,晉、絳、陜、解饑。
明道元年,京東、淮南、江東饑。二年,淮南、江東、西川饑。
寶元二年,益、梓、利、夔路饑。
嘉祐三年,夔州路旱,饑。
熙寧三年,河北、陜西旱。四年,河北旱,饑。六年,淮南、江東、劍南西川、潤州饑。七年,京畿、河北、京東西、淮西、成都、利州、延、常、潤、府州、威勝、保安軍饑。八年,兩河、陜西、江南、淮、浙饑。九年,雄州饑。十年,漳泉州、興化軍饑。元豐元年,河北饑。四年,鳳翔府、鳳階州饑。七年,河東饑。
元符二年,饑。
崇寧元年,江、浙、熙河饑。
大觀三年,秦、鳳、階、成饑。
重和元年,京西饑。五年,河北、京東、淮南饑。
建炎元年,汴京大饑,米升錢三百,一鼠直數百錢,人食水藻、椿槐葉,道殣,骼無余胔。三年,山東郡國大饑,人相食。時金人陷京東諸郡,民聚為盜,至車載干尸為糧。
紹興元年,行在、越州及東南諸路郡國饑;茨、京東西民流常州、平江府者多殍死。二年春,兩浙、福建饑,米斗千錢。時餫餉繁急,民益艱食。三年,吉、郴、道州、桂陽監饑。五年,湖南大饑,殍死、流亡者眾。夏,潼川路饑,米斗二千,人食糟糠。興元饑,民流于果、閬。秋,溫、處州饑。六年春,浙東、福建饑,湖南、江西大饑,殍死甚眾,民多流徙,郡邑盜起。夏,蜀亦大饑,米斗二千,利路倍之,道殣枕藉。是歲,果州守臣宇文彬獻《禾粟九穗圖》,吏部侍郎晏敦復言:"果、遂饑民未蘇,不宜導諛。"坐黜爵。七年夏,欽、廉、邕州饑。九年,江東西、浙東饑,米斗千錢,饒、信州尤甚。十年,浙東、江南薦饑,人食草木。十一年,京西、淮南饑。十八年冬,浙東、江、淮郡國多饑,紹興尤甚。民之仰哺于官者二十八萬六千人,不給,乃食糟糠、草木,殍死殆半。十九年春、夏,紹興府大饑,明、婺州亦如之。二十四年,衢州饑。二十八年,平江府饑。二十九年,紹興府薦饑。
隆興元年,紹興府大饑,四川尤甚。平江、襄陽府、隨、泗州、棗陽、盱眙軍大饑,隨、棗間米斗六七千。二年,平江府、常、秀州饑,華亭縣人食粃糠。行都及鎮江府、興化軍、臺、徽州亦艱食。淮民流徙江南者數十萬。
乾道元年春,行都、平江、鎮江、紹興府、湖、常、秀州大饑,殍徙者不可勝計。是歲,臺、明州、江東諸郡皆饑。夏,亡麥。二年夏,亡麥。三年九月,不雨,麥種不入。四年春,蜀、邛、綿、劍、漢州、石泉軍大饑,邛為甚。盜延八郡,漢饑民至九萬余。五年夏,饒、信州薦饑,民多流徙;罩荽箴嚕耸侈Ц。臺、楚州、盱眙軍亦饑。秋冬不雨,淮郡麥種不入。六年冬,寧國府、廣德軍、太平、湖、秀、池、徽、和州皆饑。七年秋,江東西、湖南十余郡饑,江、筠州、隆興府為甚。人食草實,流徙淮甸,詔出內帑收育棄孩;纯ひ嗨]饑,金人運麥于淮北岸易南岸銅鏹,斗錢八千。江西饑,民流光、濠、安豐間,皆效淮人私糴,錢為之耗。荊南亦饑。八年,江西亡麥。隆興府薦饑,南昌、新建縣饑民仰給者二八千余。九年春,成都、永康、邛三州饑。秋,臺州饑,溫、婺州亦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