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
廣饒令,漢舊縣。
昌國令,漢舊縣。
益都令,魏立。
濟南太守,漢文帝十六年,分齊立。晉世濟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將家于濟、河,故立此郡。安帝義熙中土斷,并濟南。案《晉太康地志》無濟岷郡。《永初郡國》濟南又有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太康地志》無。)、于陵縣(漢舊縣),而無朝陽、平陵二縣。領縣六,戶五千五十六,口三萬八千一百七十五。去州陸四百;去京都二千四百。
歷城令,漢舊縣。
朝陽令,前漢曰朝陽,后漢、晉曰東朝陽。二漢屬濟南,《晉太康地志》屬樂安。
著令,漢舊縣。
土鼓令,漢舊縣,晉無。
逢陵令,二漢、晉無,《永初郡國》、何、徐有。
平陵令,漢舊縣,至晉并曰東平陵。
樂安太守,漢高立,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更名。領縣三,戶二千二百五十九,口一萬四千九百九十一。去州陸一百八十;去京都陸一千八百。
千乘令,漢舊縣。
臨濟令,前漢曰狄,安帝永初二年更名。
博昌令,漢舊名。
高密太守,漢文帝分齊為膠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晉惠帝又分城陽立(城陽郡,前漢有,后漢無,魏復分北海立。);宋孝武并北海。領縣六,戶二千三百四,口一萬三千八百二。去州陸二百;去京都陸一千六百。
黔陬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萊,《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淳于令,二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高密令,前漢屬高密,后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夷安令,前漢屬高密,后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營陵令,二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昌安令,漢安帝延光元年立,屬高密,后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平昌太守,故屬城陽,魏文帝分城陽立,后省,晉惠帝又立。領縣五,戶二千二百七十,口一萬五千五十。去州陸二百;去京都陸千七百。
安丘令,二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瑯邪。
平昌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東武令,二漢屬瑯邪,《晉太康地志》屬東莞。
瑯邪令,二漢屬瑯邪,《晉太康地志》無。
朱虛令,前漢屬瑯邪,安帝永初元年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北海太守,漢景帝中二年立。領縣六,戶三千九百六十八,口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五。寄治州下。
都昌令,漢舊縣。寄治州下,余依本治。
膠東令,本膠東國,后漢、《晉太康地志》屬北海。
劇令,二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瑯邪。
即墨令,前漢屬膠東,后漢、《晉太康地志》屬北海。
下密令,前漢屬膠東,后漢、《晉太康地志》屬北海。
平壽令,漢舊縣。
東萊太守,漢高帝立。領縣七,戶一萬一百三十一,口七萬五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陸五百;去京都二千一百。
曲城令,漢舊縣。
掖令,漢舊縣。
扌弦令,漢舊縣。
盧鄉令,漢舊縣。
牟平令,漢舊縣。
當利令,漢舊縣。
黃令,漢舊縣。
太原太守,秦立,屬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割濟南、太山立。領縣三,戶二千七百五十七,口二萬四千六百九十四。去州陸五百;去京都一千八百。
山茌令,漢舊縣,屬泰山。孝武孝建元年,度濟北。
太原令,晉安帝義熙中土斷立,屬泰山。
祝阿令。(別見)
長廣太守,本長廣縣,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萊,《晉太康地志》云故屬東萊。《起居注》,咸寧三年,以齊東部縣為長廣郡。領縣四,戶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二萬二十三。去州五百;去京都一千九百五十。
不其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萊,《晉太康地志》屬長廣。
長廣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萊,《晉太康地志》屬長廣。
昌陽令,晉惠帝元康八年,分長廣縣立。
挺令,前漢屬膠東,后漢屬北海,《晉太康地志》屬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