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三十
神龍?jiān)晔辉露迦铡S兴咀唷R詫m殿名與沛王諱同者。悉改焉。遂改昭慶殿章德殿昭賢侯廟。
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改元武樓為神武制勝樓。
開元二十六年正月六日。修望春宮。至十月。兩京路行宮。各造殿宇。及屋千間。
貞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戶部侍郎班宏。奉敕修延喜門。筑夾城。五年正月十九日。宏又修元武樓。
十二年八月六日。戶部尚書裴延齡。奉敕修望仙樓。至十三日。令又筑望仙樓東夾城。其年十二月。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副知度支蘇弁。奉敕改造三殿前會慶亭。
十三年九月。上謂戶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齡曰。朕以浴堂院殿。一袱損壞。欲換之而未能。裴延齡曰。陛下自有本分錢物。用之不竭。上驚曰。本分錢物何也。對曰。準(zhǔn)禮經(jīng)。天下賦稅三分。一分充干豆。一分充賓客。一分充君之庖廚。干豆者。供宗廟也。亦不能分財物。至于諸國蕃客。及回紇馬價。皆極簡儉。庖廚之余。其數(shù)尚多。陛下本分也。用修數(shù)十殿。亦不合疑。何況一袱邪。上頷之而已。又奏近于同州。檢得一谷。材木可數(shù)千條。皆長七八丈。上曰。人言天寶中。側(cè)近求覓長五六十尺者尚無。今何近處忽有此木。延齡曰。生自關(guān)輔。蓋為圣時。豈前時合得有也。其奸佞如此。
十四年三月三日。造會慶亭于麟德殿前。
元和二年六月。詔左神策軍。新筑夾城。置元化門晨輝樓。
三年十月。敕修南內(nèi)宮墻舍。共一千六百間。
五年十一月。上謂宰臣曰。朕以禁中舊殿。歲久傾危。欲漸修葺。緣國用未足。每務(wù)簡儉。至于車服食飲。亦畏奢侈。不知竟可營造否。權(quán)德輿對曰。仲尼謂大禹卑宮室。菲飲食。惡衣服。為無間。漢文帝欲起露臺。以百金中人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遂止。是以文帝之代。四海庶富。俗知禮讓。今陛下至誠恭儉。有過前王。當(dāng)為天下幸甚。
六年五月。詔毀興安門南竹亭。
十二年四月。詔右神策軍。以眾二千筑夾城。自云韶門過芳林門。西至修德里。以通于興福佛寺。其年閏五月。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
十三年二月。詔六軍使創(chuàng)修麟德殿之右廊。是月。浚龍首池起承暉殿。雕飾綺煥。徙植佛寺之花木以充焉。
十五年二月。詔于西廊內(nèi)開便門。以通宰臣自閣中赴延英路。七月。新作永安殿及寶慶殿。修日華門。通干門。并朝堂廊舍。八月。發(fā)神策六軍三千人。浚魚藻池。十月。發(fā)右神策兵各千人。于門下省東少陽院前筑墻。及造樓觀。
長慶元年五月。禁中造百尺樓。時帑藏未實(shí)。內(nèi)外多事。土木之工屢興。物議喧然。
寶歷元年五月。神策軍于苑內(nèi)古長安城中。修漢未央宮。掘地獲白玉一。長六尺。其年九月。敕長春宮莊宅。宜令內(nèi)莊宅使?fàn)I建。
太和元年四月。詔毀升陽殿東放鴨亭。望仙門側(cè)看樓十間。并敬宗所造也。
二年八月。敕修安福樓及南殿院屋宇一百八十八間。又修兩儀殿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間。
九年七月。敕修紫云樓于芙蓉北垣。九月。內(nèi)出新造紫云樓彩霞亭額。左軍中尉仇士良。以鼓吹迎于銀臺門。時上好詩。每吟杜甫曲江行云。江頭宮殿鎖千門。細(xì)柳新蒲為誰綠。乃知天寶已前。曲江四面。皆有行宮臺殿。思復(fù)升平故事。故為樓殿壯之。
會昌元年三月。敕造靈符應(yīng)圣院。五年正月。造仙臺。其年六月。修望仙樓及廊舍。共五百三十九間。
大中元年二月。敕修百福殿院八十間。其年七月。敕親親樓號雍和殿。別造屋宇廊舍七百間。二年正月。敕修右銀臺門樓屋宇。及南面城墻至睿武樓。
天佑二年四月敕。自今年五月一日后。常朝出入。取東上閣門。或遇奉慰。即開西上閣門。永為定制。其年五月四日。敕改東都延喜門為宣仁門。重明門為興教門。長樂門為光政門。光范門為應(yīng)天門。干化門為干元門。宣政門為敷政門。宣政殿為貞觀殿。日華門為左延福門。月華門為右延福門。萬壽門為萬春門。積慶門為興善門。含章門為膺福門。含清門為延義門。金鑾門為千秋門。延和門為章善門。以保寧殿為文思殿。其見在門名。與西京門同名。并宜改復(fù)洛京舊門名。
唐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