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八 邊防四
隋文帝既平陳,后遣大將軍劉方率步騎萬馀擊之。其王梵志率其徒乘象而戰。方多掘小坑,草覆其上,因以兵挑之。梵志悉眾而陣,方偽北走,梵志逐之,其象多陷,轉相驚駭,軍遂亂。方縱兵擊,大破之。遂棄城而走。方入其都,獲其廟主十八枚,皆鑄金為之,蓋有其國十八葉矣。方既平其國,班師,故地遂空。梵志收拾遺人,別建國邑。
至大唐貞觀中,其王范頭利死,率國人共立頭利女為王。諸葛地者,頭利之姑子。女王獨任,國中不寧。大臣可倫翁定乃立地為王,妻之以女主,其國乃定。諸葛地自立后,遣使可倫因地盤獻火珠,狀如水精,日正午時,以珠承影,取艾衣之,火見,云得之於羅剎國。(今之環王國主即梵志之后,在日南郡西,陸行二十馀日方至。)
○扶南
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島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馀里。其境廣袤三千馀里。國俗本裸,文身被發,(裸,郎果反。)不制衣裳。其先有女人為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健,有似男子。其南有激國人名混潰來伐,柳葉降之,遂以為妻。惡其裸露形體,乃穿疊布貫其首,理其國。子孫相傳。至王混盤況死,國人立其大將范師蔓為王。蔓勇健有權略,以兵威伐旁國,咸服屬之,自號扶南大王,開地五六千里。蔓死,國亂,大將范尋自立為王。是吳、晉時也。
土地坳下而平博,氣候、風俗、物產大較與林邑同。有城邑宮室,國王居重閣,以木柵為城。海邊生大若葉,長八九尺,編其葉以覆屋。國人亦為閣居。為船八九丈,廣才六七尺,頭尾似魚。國王行乘象。人皆丑黑拳發,裸身跣行。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又好雕文刻鏤,食器多以銀為之。出金鋼,可以刻玉,狀似紫石英,其所生乃在百丈水底盤石上,如鍾乳,人沒水取之,竟日乃出,以鐵鎚之而不傷,鐵乃自損,以羖羊角扣之,漼然冰泮。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類胡。
吳時遣康泰、朱應使於尋國,國人猶裸,唯婦人著貫頭。泰、應謂曰:"國中實佳,但人褻露可怪耳。"尋始令國內男子著橫幅,今干漫也。大家乃截錦為之,貧者以布。又有老雕,入海為玳,可以裁作馬勒,謂之珂西。晉泰始、太康中,皆遣使貢獻。東晉時有竺旃檀稱王,亦遣使。
其后王姓嬌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嬌陳如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迎而立焉。復改制度,用天竺法。今其國人居不穿井,數十家共一池引汲之。俗事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白疊敷前,設金盆香爐於其上。居喪則剃除鬢發。人無禮義,男女恣其奔隨。
宋、齊、梁并獻方物。隋時其國王姓古龍。諸國多姓古龍,訊耆老,言"昆侖無姓氏,乃'昆侖'之訛。"隋代遣使貢獻。大唐武德后,亦頻來貢。貞觀中,又獻白頭國二人於洛陽。其國在扶南之西,在參半之西南,男女生皆素首,身又凝白,居山洞之中,四面巖崄,故人莫至,與參半國相接。
○頓遜
頓遜國,梁時聞焉,(一曰典遜。)在海崎上,地方千里。有五王,并羈屬扶南,北去扶南可三千馀里。其國之東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諸國,賈人多至其國市焉。所以然者,頓遜回入海中千馀里,漲海無涯岸,船舶未曾得逕過也。其市東西交會,日有萬馀人,珍物寶貨無種不有。又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酒甕中,數日成酒。出藿香,插枝便生,葉如都梁,以裛衣。國有區撥等花十馀種,冬夏不衰,日載數十車貨之。其花,燥更芬馥,亦末為粉,以傅身焉。
其俗又多鳥葬。將死,親賓歌舞於郭外,有鳥如鵝,口似鸚鵡而紅色,飛來萬計,家人避之,鳥食肉盡乃去,燒其骨沈海中,以為上行人也,必生天。鳥若回翔不食,其人乃自悲,復以為己有穢,更就火葬,以為次行也。若不能生入火,又不被鳥食,以為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