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邊防一
后魏孝文遣眾征破之。后其王牟大為高句麗所破,衰弱累年,遷居南韓地。隋文開皇初,其王夫馀昌遣使貢方物,拜為帶方郡公、百濟王。大唐武德、貞觀中,頻遣使朝貢。顯慶五年,遣蘇定方討平之。舊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馬韓、東明等五都督府,仍以其酋渠為都督府刺史。其舊地沒於新羅,城傍馀眾后漸寡弱,散投突厥及靺鞨。其主夫馀崇竟不敢還舊國,土地盡沒於新羅、靺鞨,夫馀氏君長遂絕。
○新羅
新羅國,魏時新盧國焉,其先本辰韓種也。辰韓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初曰新盧,宋時曰新羅,或曰斯羅。)其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馀里,(亦在高麗東南,兼有漢時樂浪郡之地。)東濱大海。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后復歸故國,留者遂為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濊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其國小,不能自通使聘。
苻堅時,其王樓寒遣使衛頭朝貢。堅曰:"卿言海東之事與古不同,何也?"答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名號改易,今焉得同。"梁武帝普通二年,王姓慕名秦,始使人隨百濟獻方物。其俗呼城曰"健牟羅",其邑在內曰"喙評",(喙,呼穢反。)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國有六喙評、五十二邑勒。土地肥美,宜植五穀,多桑麻果菜鳥獸,物產略與華同。
至隋文帝時,遣使來貢。其王姓金名真平,(隋東蕃風俗記云:"金姓相承三十馀葉。")文帝拜為樂浪郡公、新羅王。(其王至今亦姓金。按梁史云姓慕,未詳中間易姓之由。)其先附屬於百濟,后因百濟征高麗,人不堪戎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因襲加羅、任那諸國,滅之。(并三韓之地。)其西北界犬牙出高麗、百濟之間。
官有十六等,其一曰伊罰于,貴如相,次伊尺于,次迎于,次破彌于,次大河尺于,次河尺于,次乙吉于,次沙咄于,(咄,都骨反。)次及伏于,次大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土,次大烏,次小烏,次達位。外有郡縣。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選人壯健者悉入軍,烽、戍、邏(郎佐反。)俱有屯營部伍。風俗、刑政、衣服略與高麗、百濟同。
大唐貞觀二十二年,其王金春秋來朝,拜為特進,請改章服以從華制。
○倭
倭自后漢通焉,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馀國。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浮㈧`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宣王之平公孫氏也,倭女王始遣大夫詣京都貢獻。魏以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齊王正始中,卑彌呼死,立其宗女臺輿為王。(魏略云:"倭人自謂太伯之后。")其后復立男王,并受中國爵命。晉武帝泰始初,遣使重譯入貢。
宋武帝永初二年,倭王贊修貢職,至曾孫武,順帝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國偏遠,作蕃於外,自昔祖禰,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征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平海北九十五國。臣雖下愚,忝胤先緒,驅率所統,歸崇天極,道遙百濟,裝船理舫。而句麗無道,圖欲見吞,虔劉不已,每致稽滯。臣欲練甲理兵,摧此強敵,克靖方難,無替前功。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其馀咸各假授。"詔除武使持節、安東大將軍、倭王。
其王理邪馬臺國,(或云邪摩堆。)去遼東萬二千里,在百濟、新羅東南,其國界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於海,大較在會稽、閩川之東,亦與朱崖、儋耳相近。其國土俗宜禾稻、麻纻、蠶桑,知織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其山出銅,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有姜、桂、橘、椒、蘘荷,不知以為滋味。出黑雉。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中之蛇則死。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謂太伯之后,衣皆橫幅結束,相連無縫。女人披發屈紒,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而著之。并以丹朱涂其身,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室,父母兄弟異處,唯會同男女無別。飲食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壽考。國多女,大人皆有四五妻,其馀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其婚嫁不娶同姓,婦入夫家必先跨火,乃與夫相見。其死停喪十馀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肉,親賓就尸歌舞為樂。有棺無槨,封土作冢。舉大事,灼骨以卜,用決吉兇。其行來渡海詣中國,常使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則共顧其財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以為持衰不謹,便共殺之。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義,次小義,次大禮,次小禮,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員無定數。有軍尼百二十人,猶中國牧宰。八十戶置一伊尼翼,如里長也;十伊尼翼屬一軍尼。其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尤信巫覡。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戲飲酒,其馀節略與華同。樂有五弦琴、笛,好棋博、握槊、摴蒲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