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陸州(今理烏雷縣。)秦象郡地。漢以來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海郡。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寧越郡。大唐復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或為玉山郡。領縣三:
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郡
(東至南昌郡二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五十里。西至寧越郡五百里。北至懷澤郡一百里。東南到南昌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招義郡五百七十里。西北到安南都護府一千里。東北到寧越郡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五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三千一十,口一萬三千二十。)
廉州(今理合浦縣。)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后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郡三,理於此。時西江督護陳伯紹請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大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為合浦郡。領縣四:
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并漢合浦縣。)
○安樂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 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五千一百三十。)
巖州(理安樂縣。)土地與合浦郡同。大唐為巖州,或為安樂郡。領縣四:
常樂
思封
高城
石巖
○海康郡
(東至大海二十里。南至珠崖郡四百三十里。西至大海二百里。北至招義郡二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十五里。西南到大海一百里。西北到招義郡一百六十里。東北到招義郡界二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五百一十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三十里。戶四千三百三十,口二萬五百七十。)
雷州(今理海康縣。)秦象郡地。二漢以后并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屬合浦郡。大唐置雷州,或為海康郡。領縣三:
海康
遂溪
徐聞
○溫水郡
(東至連城郡一百九十里。南至陵水郡三百里。西至南昌郡二百里。北至普寧郡一百十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五里,去東京五千里。戶三千一百八十,口一萬二百二十。)
禺州(今理峨石縣。)秦屬象郡。大唐置宕州,后改為東峨州,又改為禺州,或為溫水郡。領縣四:
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八百三十里,去東京六千四百二十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二十。)
湯州(今理湯泉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湯州,或為湯泉郡。領縣三:
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郡
(東至寧越郡六百三十里。南至……西至……北至朗寧郡二百八十二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六百六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瀼州(今理臨江縣。瀼音而章反。)隋大將軍劉方始開此路,置鎮守,尋廢不通。大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尋劉方故道,開置瀼州,以達交趾。今州在郁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瀼水。)其后或為臨潭郡。領縣四:
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
○扶南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三千六百六十,口一萬二百。)
籠州(今理武勒縣。)大唐使清平公李弘節招降,置籠州,或為扶南郡。領縣七:
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環州(今理正平縣。)大唐李弘節招降,置環州,或為正平郡。領縣八:
正平
福零
龍源
饒勉
思恩
武石
歌良
蒙都
○樂古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七百里,去東京六千三百里。戶二百六十,口一千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