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安南府(今理宋平縣。)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廣,若并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后漢因之,兼置交州。(領郡七,理於此。)晉、宋、齊并因之。(晉領郡七,宋領郡八,齊領郡九,皆理於此。)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大唐為交州,后改曰安南都護府。領縣七:
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
朱鳶(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
龍編(漢舊縣。)
太平
交趾(漢龍編縣地。)
武平(吳舊縣。)
平道(齊置昌國縣。)
○武峨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三百里,去東京六千八百里。戶一千八百五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武峨州(理武峨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置武峨州,或為武峨郡。領縣五:
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百三十。)
粵州(理龍水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粵州,或為龍水郡。領縣四:
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口五千三百。)
芝州(理忻城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芝州,或為忻城郡。領縣一:
忻城
○九真郡
(東至安南府……南至日南郡界……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八百里,去東京八千一百里。戶四萬七百,口十三萬五千三十。)
愛州(今理九真縣。)秦象郡地。漢武置九真郡,后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大唐為愛州,或為九真郡。領縣六:
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并漢居風縣地。)
無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在今縣東。)
軍寧
○福祿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福祿州(理安遠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福祿州,或為福祿郡。領縣二:
柔遠
唐林
○文陽郡
(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六百三十,口三千四十。)
長州(理文陽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長州,或為文陽郡。領縣四:
銅蔡
長山
其常
文陽
○日南郡
(東至福祿郡界一百里。南至羅伏郡界一百五十里。西至環王國界八百里。北至九真郡界六百里。東南到海百五十里。西南到當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里。東北到陵水郡五百里。去西京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里,水路一萬七千里。去東京陸路一萬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萬七千二百二十里。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三千八百一十八。)
驩州(今理九德縣。)古越裳氏國,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驩州,后為日南郡。大唐為驩州,或為日南郡。領縣四:
九德(晉舊縣。)
越裳(吳舊縣。)
懷驩(音歡。)
浦陽(晉舊縣。)
○承化郡
(東……南……西……北……東南到安南府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七百一十里,去東京戶一千九百二十,口五千一百一十。)
峰州(今理嘉寧縣。)古文朗國,(有文朗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武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兼置興卅。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煬帝初州廢,并入交趾郡。大唐復置峰州,或為承化郡。領縣五:
嘉寧
承化
新昌(并漢麊泠縣地。麊音麋。)
嵩山
珠綠
○玉山郡
(東至合浦郡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數。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郡七百五十里。東南到海,不知里數。西南到當郡寧海縣二百四十里。西北到蘇茂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寧越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二十里,去東京七千四百二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