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八 禮七十八 開元禮纂類十三 吉禮十
○望秩於山川
柴之明日,望秩祀於岳、鎮、海、瀆、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將祭,所司先為壇於祭所,其神皆以尊卑為敘,重行南向。
前三日,守宮設祭官以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以西為上。設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設登歌於壇上,皆如常儀。右校掃除壇內外,又為瘞埳於壇北之壬地外壝之內,方深取足容物。
前一日,諸祭官各清齋於祭所。諸衛令其屬晡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衛壝門,與太樂工人俱清齋一宿。奉禮設祭官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俱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后。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協律郎位於壇上,在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設望瘞位於瘞埳之東,西向。設祭官以下門外位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南,每等異位,北向西上。設酒樽之位:岳鎮海瀆各山樽二,山林川澤俱蜃樽二,丘陵墳衍原隰俱散樽二,各於壇上南陛之東,北向西上。(其岳壇上加山罍二,置於山樽東,北向。皆加勺冪。)設玉篚於樽坫之所,設洗於壇南陛東南如常,執樽罍篚冪者各位於樽罍篚冪之后,郊社令帥齋郎以樽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
祭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齋郎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入設神座,各於壇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未明一刻,祭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醞令入實樽罍及玉,(山樽實以醍齊,蜃樽實以沈齊,散樽及山罍皆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實於上樽。祭神之玉以兩珪有邸。)太祝以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等。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太祝與執樽罍篚冪者入自東門,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冪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詣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就位。
質明,謁者引獻官,贊引引執事者,俱就東門外位。太樂令帥工人次入就位。謁者、贊引各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俯伏,舉麾,鼓柷,奏順和之樂,以蕤賓之均,(自后壇下之樂皆奏姑洗。)樂三成,偃麾,戛敔,樂止。奉禮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
太祝取玉於篚,立於樽所。謁者引獻官詣岳壇,升自南陛,北向。太祝以玉幣東向授,獻官受。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函鍾之均。謁者引獻官進,北面跪奠於岳神之座,俯伏,興。謁者引退,北面再拜訖,登歌止。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
初獻官升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於東門外;於登歌止,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陛,樂止。饌升南陛,太祝迎引於壇上,設於岳神座前。(籩豆蓋冪徹之如式。)設訖,太官令以下降自東陛以出,太祝還樽所。其鎮海以下之饌,皆祝史迎於壇上,設於神座前,相次而畢。
訖,謁者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升自南陛,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冪,獻官酌醍齊訖,樂作,謁者引詣岳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獻官少退,北向立,樂止。初獻官進奠爵,祝史各以爵酌酒助奠鎮海以下,還樽所。太祝持版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祝文臨時撰。)訖,興。獻官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獻官拜訖,樂止。
太祝酌罍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太祝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西向授,獻官受以授齋郎。獻官跪取爵,遂飲卒爵,太祝受爵復於坫。獻官興,再拜。謁者引獻官降,復位。諸祝各徹豆如常,訖,還樽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獻官不拜。)順和之樂作,奉禮又曰:"再拜。"獻官以下皆再拜。樂一成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