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職官十二
文學:漢時郡及王國并有文學,而東宮無聞。魏武置太子文學,(魏武為丞相,以司馬宣王為文學掾,甚為世子所親信。)自后并無。至后周建德三年,太子文學十人,后省。龍朔三年,置太子文學四員。屬桂坊。桂坊廢而屬司經。開元中,定制為三員,掌侍奉,分掌四部書,判書功事。
校書:宋孝建中,洗馬有校書吏四人,自后無聞。北齊有太子校書。隋太子校書有六人。大唐四人,掌讎校經籍。(無郎字。初弘文、崇文二館置讎校,開元六年省讎校,置校書。弘文四員,崇文二員。)
正字:隋太子正字二員,煬帝改為正書。大唐復為正字,亦置二人,掌刊正文字。
典膳郎:漢魏以來并有太子食官局。至北齊,門下坊始別置典膳局,有監、丞各二人。隋如北齊之制。大唐典膳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進膳嘗食之事,丞貳之。(乾封元年,皇太子久在內不出,典膳丞邢文偉減膳,上啟曰:"竊見禮大戴記曰:'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司過之史,虧膳之宰。史之義不得不書過,不書則死之。宰之義不得不撤膳,不撤則死之。'近日以來,未甚談議,不接謁見,常三朝之后,但與內人獨居,何由發揮圣智,使睿哲文明者乎!今史雖闕官,宰當奉職,忝備所司,不敢逃死。謹守禮經,遽申減膳。"其年,右史闕,宰臣進擬數人,高宗曰:"邢文偉嫌我兒不讀書,不肯與肉吃,此人甚直,可用。"遂拜焉。)
藥藏郎:北齊門下坊領藥藏局,有監、丞各二人,侍藥四人。隋如北齊之制。大唐藥藏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和劑醫藥之事,丞貳之。
內直郎:齊有太子內直兵局,內直兵史二人。梁有齋內、主璽、主衣、扶侍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陳因之。北齊門下坊領殿內局,有內直監二人,副監四人。隋如北齊制。大唐內直局有郎二人,丞二人,掌符璽、繖扇、幾案、衣服之事,丞貳之。
典設郎:南齊置齋居局齋居庫,丞一人。梁齋內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陳因之。北齊門下坊有齋帥局,有太子齋帥、內閣帥各二人。隋如北齊制。大唐典設局有郎四人,掌凡大祭祀湯沐、灑掃、鋪陳之事。
宮門郎:秦有太子門大夫,漢因之,員二人,(漢官儀曰:"門大夫選四府掾屬。")職比郎將。(漢官儀曰:"安帝時,太子謁廟,門大夫乘從,冠兩梁冠。")魏因之。晉太子門大夫準公車令,掌通箋表及宮門禁防。宋因之。梁代視謁者仆射。陳因之。北齊謂之門大夫坊,并統伶官。隋煬帝改門大夫為宮門監。大唐初為宮門大夫。今宮門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東宮殿門管鑰及啟閉之事,丞貳之。
○太子家令(丞 主簿 食官署 典倉署 司藏署)
家令,秦官,屬詹事。(服虔曰:"太子稱家,故曰家令。")漢因之,有丞,(晁錯為太子家令,以奇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為智囊。疏受亦為太子家令。)主倉穀飲食,職似司農、少府。漢代太子食湯沐邑十縣,家令主之。后漢則屬少傅,主倉穀飲食。魏因之。晉又兼主刑獄、穀貨、飲食,職比廷尉、司農、少府。其家令、率更令及仆,為太子三卿。太康八年,進品與中庶子、二率同。自漢至晉,家令在率更下,宋則居上。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主內茵褥床幾諸供中之物及官奴婢、月用錢、內庫、鹽米、車牛、刑獄。齊因之。自宋齊以來,清流者不為之。(沈約為齊文惠太子家令。)至梁天監六年,武帝以三卿陵替,乃詔革選,家令視通直常侍,率更、仆視黃門。陳因之。后魏亦曰三卿。北齊家令有功曹、主簿,領食官、典倉、司藏等三署及領內坊令、丞。隋掌刑法、食膳、倉庫、奴婢等。煬帝改為司府令。大唐復為家令寺,置家令一人,唯不主刑法,馀與隋同。龍朔二年,改家令寺為宮府寺,家令為宮府大夫。咸亨初復舊。丞二人,主簿一人,領食官署、典倉署、司藏署,署令各一人,丞各二人。
丞:漢家令有丞,后無聞。宋書云"家令丞一人,晉置"。宋齊以后并有之。后周無。隋家令丞二人。大唐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宮府丞。咸亨元年復舊。掌判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