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二十七
注“搢插也”:袁本、茶陵本“ 插”作“捷”,是也。今儀禮釋文亦誤改“捷”為“插 ”,與此正同。
王明君詞并序 五言
石季倫臧榮緒晉書曰:石崇,字季倫,渤海人也。早有智慧,稍遷至衛尉。初,崇與賈謐善,謐既誅,趙王倫專任孫秀。崇有妓曰綠珠,秀使人求之,崇不許,秀勸倫殺崇,遂被害。
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觸文帝諱改焉。琴操曰:王昭君者,齊國王襄女也,年十七,獻元帝。臧榮緒晉書曰:文帝諱昭。匈奴盛,請婚于漢。元帝以后宮良家子昭君配焉。琴操曰:單于遣使請一女子,帝以昭君賜單于。漢書曰:詔采良家女也。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漢書曰:烏孫使使獻馬,愿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為公主,以妻烏孫焉。其送明君,亦必爾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聲,故敘之于紙云爾。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漢書曰:匈奴,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辭訣未及終,前驅已抗旌。曹子建應詔曰:前驅舉燧,后乘抗旌。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魏文帝柳賦曰:左右仆御已多亡。長門賦曰:涕流離而縱橫。李陵詩曰:轅馬顧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濕朱纓。李陵詩曰:行行且自割,無令五內傷。沾纓,已見郭璞游仙詩。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魏文帝苦哉行曰: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漢書曰:烏孫公主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讬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為墻。音義曰:□,帳也。蘇林曰:閼氏,音焉支,如漢皇后。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殊類,異類也。李陵答蘇武書曰:但見異類。父子見陵辱,對之慚且驚。漢書曰:呼韓邪死,子雕陶莫皋立,為復系若(是革) 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也。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曹子建三良詩曰:殺身誠獨難。賈誼吊屈原曰:吁嗟默言。墨子曰:哀公迎孔子,席不端不坐,割不正不食。子路曰:何與陳、蔡異?孔子曰:曩與汝為茍生,今與汝為茍義也。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楚辭曰:蓄怨乎積思。王逸曰:結恨在心慮憤郁。蔡琰詩曰:心吐思兮胸憤盈。愿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魏文帝喜霽賦曰:思寄身于鴻鸞,舉六翮而輕飛。高誘呂氏春秋曰:征,飛也。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毛詩曰:佇立以泣。國語,申胥曰:昔楚靈王獨行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并。古詩曰: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說文曰:木槿,朝華暮落也。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漢書,張禹曰:有愛女遠嫁為張掖太守蕭咸妻。
文選考異
注“臧榮緒晉書曰”下至“遂被害 ”:案:此一節注非善之舊。袁、茶陵二本皆并善入“ 銑曰”而如此耳。今無可考。
注“魏文帝苦哉行曰”:陳云“ 文”當作“武”,“哉”當作“
寒”,是也。各本皆誤。
注“為復系若(是革) 單于”:案: “復”下當有“株”字,“系”當作“絫”。各本皆誤。此所引匈奴列傳文也。“(是革) ”作“鞮”,蓋別體字。
注“吁嗟默言”:陳云“言”當作“默”,是也。各本皆誤。
注“思寄身于鴻鸞”:袁本“鸞 ”作“鷰”,是也。茶陵本亦誤“鸞”。
注“高誘呂氏春秋曰”:陳云“ 秋”下脫“注”字,是也。各本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