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 列傳第三十二
臣聞勞臣不賞,不可勸功;死士不賞,不可勸勇。今或勤勞死難,名爵不及;偷榮尸祿,寵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勵行者也。愿表顯徇節(jié),勵勉百僚。古之賞一人,千萬人悅者,蓋云當也。
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歲興,賦役不省,興師十萬,則百萬之家不得安業(yè)。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不聞中國之勝。以庸將御冗兵,徭役日廣,兵甲日敝。愿審量損益,計利害,勢有不可,毋虛出兵,則人安矣。
虺賊干紀,自取屠滅,罪止魁逆,無復緣坐,宗室子弟,皆得更生。然臣愿陛下重曉慰之,使明知天子慈仁,下得自安。臣聞人情不能自明則疑,疑則懼,懼則罪生。惟賜愷悌之德,使居無過之地。
俄遷右衛(wèi)胄曹參軍。
后既稱皇帝,改號周,子昂上《周受命頌》以媚悅后。雖數(shù)召見問政事,論亦詳切,故奏聞輒罷。以母喪去官,服終,擢右拾遺。
子昂多病,居職不樂。會武攸宜討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參謀。次漁陽,前軍敗,舉軍震恐,攸宜輕易無將略,子昂諫曰:"陛下發(fā)天下兵以屬大王,安危成敗在此舉,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兒戲。愿審智愚,量勇怯,度眾寡,以長攻短,此刷恥之道也。夫按軍尚威嚴,擇親信以虞不測。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竊發(fā)之變,良可懼也。王能聽愚計,分麾下萬人為前驅,契丹小丑,指日可擒。"攸宜以其儒者,謝不納。居數(shù)日,復進計,攸宜怒,徙署軍曹。子昂知不合,不復言。
圣歷初,以父老,表解官歸侍,詔以官供養(yǎng)。會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h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納錢二十萬緡,簡薄其賂,捕送獄中。子昂之見捕,自筮,卦成,驚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獄中,年四十三。
子昂資褊躁,然輕財好施,篤朋友,與陸余慶、王無競、房融、崔泰之、盧藏用、趙元最厚。
唐興,文章承徐、庾余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初,為《感遇詩》三十八章,王適曰:"是必為海內文宗。"乃請交。子昂所論著,當世以為法。大歷中,東川節(jié)度使李叔明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學堂至今猶存。
子光,復與趙元子少微相善,俱以文稱。光終商州刺史。子易甫、簡甫,皆位御史。
王無競者,字仲烈,世徙東萊,宋太尉弘之遠裔。家足于財,頗負氣豪縱。擢下筆成章科,調欒城尉,三遷監(jiān)察御史,改殿中。會朝,宰相宗楚客、楊再思離立偶語,無競揚笏曰:"朝禮上敬,公等大臣,不宜慢常典。"楚客怒,徙無競太子舍人。
神龍初,詆權幸,出為蘇州司馬。張易之等誅,坐嘗交往,貶廣州,仇家矯制搒殺之。
趙元省,字貞固,河間人。祖掞,號通儒,在隋,與同郡劉焯俱召至京師,補黎陽長,徙居汲。
元少負志略,好論辯。來游雒陽,士爭慕向,所以造謝皆縉紳選。武后方稱制,懼不容其高,調宜祿尉。到職,非公事不言,彈琴蒔藥,如隱者之操。自傷位不配才,卒年四十九。其友魏元忠、孟詵、宋之問、崔璩等共謚昭夷先生。
贊曰:"子昂說武后興明堂太學,其言甚高,殊可怪笑。后竊威柄,誅大臣、宗室,肋逼長君而奪之權。子昂乃以王者之術勉之,卒為婦人訕侮不用,可謂薦圭璧于房闥,以脂澤污漫之也。瞽者不見泰山,聾者不聞震霆,子昂之于言,其聾瞽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