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
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白虹貫日。二月己丑,亦如之。二年十一月辛巳,日中有黑子,大如雞卵,日赤如赭,晝昏至于癸未。五年正月己丑,日暈,白虹在東,如玉環貫珥。二月丙辰,日有重暈,有赤氣夾日。十二月癸卯朔,日旁有黑氣來觸。
會昌元年十一月庚戌,日中有黑子。四年正月戊申,日無光。二月己巳,白虹貫日如玉環。
大中十三年四月甲午,日暗無光。
咸通六年正月,白虹貫日,中有黑氣如雞卵。七年十二月癸酉,白氣貫日,日有重暈。甲戌,亦如之。白氣,兵象也。十四年二月癸卯,白虹貫日。
乾符元年,日中有黑子。二年,日中有若飛燕者。六年十一月丙辰朔,有兩日并出而斗,三日乃不見。斗者,離而復合也。
廣明元年,日暈如虹,黃氣蔽日無光。日不可以二;虹,百殃之本也。
中和三年三月丙午,日有青黃暈。四月丙辰,亦如之。丁巳、戊午,又如之。
光啟三年十一月己亥,下晡,日上有黑氣。四年二月己丑,日赤如血。庚寅,改元文德。是日,風,日赤無光。
景福元年五月,日色散如黃金。
光化三年冬,日有虹蜺背璚彌旬,日有赤氣,自東北至于東南。
天復元年十月,日色散如黃金。十一月,又如之。三年二月丁丑,日有赤氣,自東北至于東南。
天祐元年二月丙寅,日中見北斗,其占重。十一月癸酉,日中,日有黃暈,旁有青赤氣二。二年正月甲申,日有黃白暈,暈上有青赤背。乙酉,亦如之,暈中生白虹,漸東,長百余丈。二月乙巳,日有黃白暈如半環,有蒼黑云夾日,長各六尺余,既而云變,狀如人如馬,乃消。舊占:"背者,叛背之象。日暈有虹者為大戰,半暈者相有謀,蒼黑,祲祥也。夾日者,賊臣制君之象。變而如人者為叛臣;如馬者為兵。"三年正月辛未,日有黃白暈,上有青赤背。二月癸巳,日有黃白暈,如半環,有青赤背。庚戌,日有黃白暈,青赤背。
○月變
貞觀初,突厥有三月并見。
儀鳳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是謂朓。朓則侯王其舒。
武太后時,月過望不虧者二。
天寶三載正月庚戌,月有紅氣如垂帶。
肅宗元年建子月癸巳乙夜,月掩昴而暈,色白,有白氣自北貫之。昴,胡也;白氣,兵喪。建辰月丙戌,月有黃白冠,連暈,圍東井、五諸侯、兩河及輿鬼。東井,京師分也。
大歷十年九月戊申,月暈熒惑、畢、昴、參,東及五車,暈中有黑氣,乍合乍散。十二月丙子,月出東方,上有白氣十余道,如匹練,貫五車及畢、觜觿、參、東井、輿鬼、柳、軒轅,中夜散去。占曰:"女主兇。"白氣為兵喪,五車主庫兵,軒轅為后宮,其宿則晉分及京師也。
元和十一年,己未旦,日已出,有虹貫月于營室。
開成四年閏正月甲申朔,乙酉,月在營室,正偃魄質成,早也。占為臣下專恣之象。五年正月戊寅朔,甲申,月昏而中,未弦而中,早也。占同上。
景福二年十一月,有白氣如環,貫月,穿北斗,連太微。
天復二年十二月甲申,夜月有三暈,裹白,中赤黃,外綠。
天祐二年二月丙申,月暈熒惑。
○孛彗
武德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于胃、昴間;丁亥,孛于卷舌。孛與彗皆非常惡氣所生,而災甚于彗。
貞觀八年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虛、危,歷玄枵,乙亥不見。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于畢、昴。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七月甲戌不見。
龍朔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于左攝提,長二尺余,乙巳不見。攝提,建時節,大臣象。
乾封二年四月丙辰,有彗星于東北,在五車、畢、昴間,乙亥不見。
上元二年十二月壬午,有彗星于角、亢南,長五尺。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東井,指北河,長三尺余;東北行,光芒益盛,長三丈,掃中臺,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見。東井,京師分;中臺、文昌,將相位;兩河,天闕也。
開耀元年九月丙申,有彗星于天市中,長五丈,漸小,東行至河鼓,癸丑不見。市者,貨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將遷都。河鼓,將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