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 列傳第二十五
初,東都方士朱欽遂為武后所寵,奸贓狼藉。弘機白:"欽遂假中宮驅策,依倚形勢,虧紊皇明,為禍亂之漸。"帝遣中使慰諭,敕毋漏言,逐欽遂于邊,后恨之。永淳中,帝幸東都,至芳桂宮,召弘機使白衣檢校園苑,將復任之,為后犄而止。終檢校司農少卿事。
孫岳子、景駿。景駿別傳。
岳子,武后時為汝州司馬,以辨治稱。召授尚舍奉御,入見,后賞其能,曰:"卿家事,朕悉知之。"因問舊故,至家人皆不忘。出為太原令,以不習武固辭,忤旨,下遷宋州長史。歷廬、海等州刺史,皆著風跡,恩嚴兩施。睿宗立,召為殿中少監,恩遇尤異。竇懷貞等誅,而岳子舊與經過,為姜晈所劾,貶渠州別駕。起授陜州刺史,卒。孫皋,別有傳。
姜師度,魏州魏人。擢明經,調丹陵尉、龍崗令,有清白稱。神龍初,試為易州刺史、河北道巡察,兼支度營田使。好興作,始廝溝于薊門,以限奚、契丹,循魏武帝故跡,并海鑿平虜渠,以通餉路,罷海運,省功多。遷司農卿。出為陜州刺史。太原倉水陸運所湊,轉屬諸河,師度使依高為廥,而注米于舟,以故人不勞。拜太子詹事。
玄宗徙營州治柳城,拜營田支度脩筑使。進為河中尹。安邑鹽池涸廢,師度大發卒,洫引其流,置鹽屯,公私收利不貲。徙同州刺史。又派洛灌朝邑、河西二縣,閼河以灌通靈陂,收棄地二千頃為上田,置十余屯。帝幸長春宮,嘉其功,下詔褒美,加金紫光祿大夫,賜帛三百匹。進將作大匠。左拾遺劉彤建榷天下鹽鐵利內之官,免貧民賦,詔戶部侍郎強循與師度并假御史中丞,會諸道按察使議所以榷之之法,俄為議者沮,閣不行。卒,年七十余。
師度喜渠漕,所至繇役紛紜,不能皆便,然所就必為后世利。是時太史令傅孝忠以知星顯,時為語曰:"孝忠知仰天,師度知相地。"嘲所嗜也。
強循字季先,鳳州人。仕累雍州司士參軍。華原無泉,人畜多曷死。循教人渠水以浸田,一方利之,號強公渠。詔書褒予甚厚。歷大理少卿、太子右庶子。為政辦給,不為威嚴,遇人盡信不疑,然當時恨其少文云。
張知謇,子匪躬,幽州方城人,徙家岐。兄弟五人,知玄、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經高第,曉吏治,清介有守,公卿爭為引重。調露時,知謇監察御史里行,知默左臺侍御史。知謇歷十一州刺史,所蒞有威嚴,武后降璽書存問。萬歲通天中,自德州刺史入計,后奇其貌,詔工圖之,稱其兄弟容而才,謂之兩絕。又門皆列戟,白雀巢其廷,后數寵賜。知泰歷益州長史、中臺左丞、兵部侍郎,封陳留縣公。
中宗在房州,禁察苛嚴。知謇與董玄質、崔敬嗣繼為刺史,供儗保戴不少弛。帝復位,拜知謇左衛將軍,加云麾將軍,封范陽郡公;知泰御史臺大夫,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漁陽郡公。伯仲華首同貴,時以為榮。知泰忤武三思,故出為并州刺史、天兵軍使。終魏州刺史,謚曰定。知謇歷東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將軍、同華州刺史,大理卿致仕。年八十,開元時卒。
知謇敏且亮,惡請謁求進,士或不才冒位,視之若仇。每敕子孫"經不明不得舉",家法可稱云。
武后革命,知泰奏置東都諸關十七所,譏斂出入。百姓驚駭,樵米踴貴,卒罷不用,議者羞薄之。
知默與監察御史王守慎、來俊臣、周興掌詔獄,數陷大臣。守慎雖其甥,惡鞫引之暴,不得去,請度為浮屠,后許之。而知默卒陷酷吏,子孫禁錮,為張氏羞。
知玄子景升,知泰子景佚,開元中皆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