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六十四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戊申,以河東轉運使吳充為鹽鐵副使。帝雅知充,數問充所在。會充入覲,帝諭以教授時事,嘉勞之。居河東才半歲,即召入。
樞密副使、禮部侍郎胡宿,屢乞致仁;庚戌,罷為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知杭州。
以殿前都虞候、容州觀察使郭逵遷檢校太保、同簽書樞密院事。同簽書樞密院事自逵始。
于是知制誥邵必當制,草詞以進,言逵武力之士,不可置廟堂,望留誥敕與執政熟議;弗聽。逵既入西府,眾多不服,或以咎韓琦,琦曰:“吾非不知逵望輕也。故事,西府當用一武臣,上欲命李端愿,吾知端愿傾邪,故以逵當之。”知諫院邵亢、御史吳申、呂景交章論:“祖宗朝,樞府參用武臣,如曹彬父子、馬知節、王德用、狄青,勛勞為天下所稱則可,逵黠佞小才,豈堪大用!”不報。
壬子,司天監奏彗星浸微,群臣詣閤門拜表,乞御正殿,復常膳,不許;三表,乃許之。
是月,遼境霖雨。
五月,乙丑,詔:“河北戰兵三十萬,陜西戰兵四十五萬并義勇,令本路都總管常加訓練,毋得占役。”時邊臣或奏請增兵,朝廷以為兵數不少,故降是詔。
是日,彗行至張而沒。
戊辰,帝謂宰臣曰:“朕日與公等相見,每欲從容講論治道,但患進呈文字頗繁,多不暇及。中書常務有可付有司者,悉以付之。”自是中書細務止進熟狀,及事有定制者歸有司,中書降敕而已。
庚午,詔中書、樞密,自今朔望會于南廳。
吏部流內銓進編修《銓曹格敕》十四卷。
右武衛在將軍、果州刺史叔褒領文州團練使。
初制,宗室入學,十五以上通兩經者,大宗正以聞,命官試論及大義,中者度高下賜出身或遷官。至是叔褒試所學中格,故有是命。叔褒,德恭曾孫也。
乙亥,遼主駐特古里。
丁丑,以屯田員外郎王克臣子孝莊為右屯衛將軍、駙馬都尉,賜名師約,以尚德寧公主故也。初,帝數稱唐公主多下嫁名人,及選得師約,其父子皆業進士,令至宰相第,試以詩,并其所業賦一編進御。召見清居殿,又諭以毋廢學,后又出經籍及紙筆墨硯賜之。
辛巳,遼以戶部使劉詵為樞密副使。詵為戶部使,歲入羨馀錢三十萬緡,故有是擢。
六月,乙酉,以駕部郎中、知磁州李田監淄州鹽酒稅務。嘉祐六年,始置考課法。至是考課院言田再考在劣等,故有是命。坐考劣降等自由始。
丙戌,回鶻貢于遼。
丁亥,免陸詵正衙令,入見,帝勞問之曰:卿嶺外處畫,無不當者,鄜延最當邊境,故選用卿。今將何先?”詵曰:“邊事難以遙度,抑未審陛下意在安靜,或欲示威也?”帝曰:“大抵邊陲宜以安靜為務。昨王索為朕言:‘朝廷與帥臣常欲無事,自馀將校,無不生事要功者。’卿謂此言如何?”詵曰:“素言是也。陛下能責任將帥,令疆埸無事,即天下幸甚。”
辛卯,以太常博士劉庠為監察御史里行。庠私議濮王事與執政意合,故命以言職。
壬辰,贈故霸州文安縣主簿、太常禮院編纂禮書蘇洵光祿寺丞。所修書方奏,未報而洵卒,賜其家銀絹各百兩匹。其子軾辭所賜,求贈官,既從之,又特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蜀。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歐陽修亦善之,勸洵與安石游,而安石亦愿交于洵,洵曰:“吾知其人矣。”安石母死,士大夫皆吊,洵獨不往。
甲辰,準布貢于遼。
己酉,御崇政殿,疏決在京系囚。
壬子,改清居殿曰欽明,召直集賢院王廣淵書《洪范》于屏,謂廣淵曰:“先帝臨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無為。朕方屬多事,豈敢言自逸!故改此殿名。”因訪廣淵先儒論《洪范》得失,廣淵對以張景所得最深,遂進景論七篇。明日,復召對延和殿,謂廣淵曰:“景所說過先儒遠矣,以三德為馭臣之柄,尤為善論。朕遇臣下常失之柔,是以特書此言,置之坐右,以為觀省,非特開元《無逸圖》也。”
秋,七月,癸丑朔,遼以西北路招討使蕭珠澤為北府宰相,以左伊勒希巴蕭惟信為南院樞密使,以同知南院樞密事耶律白為特里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