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
二十九年二月,李南還,至臨清,帝遣使召之,俾為平章政事,佐丞相完澤治省事,李上表力辭。未幾,卒,年五十一。李既卒而淦至,詔以淦為江陰路教授,以旌直言。帝嘗問兵部郎中趙孟頫,李與留夢炎孰優,孟頫對:“夢炎優。”帝笑曰:“不然,夢炎以掄魁位宰相,而附賈似道,病民誤國,伴食中書,無所可否;李舊由諸生,力詆似道,其過夢炎甚遠。然其性剛直,人不能容,而朕獨愛之也。”李前后被賜之物甚多,而自奉甚儉。嘗戒其子曰:“吾世業儒,甘貧約,唯以忠義結主知。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過。”指所賜物曰:“此終當還官也。”比卒,悉表送官,一毫不以自私。至正八年,贈資德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追封南陽郡公,謚文簡。
燕公楠
燕公楠,字國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禮部侍郎肅之七世孫。母雷氏,夢五色巨翼入幃,遂生公楠。十歲能屬文,居父喪,廬墓三年。再貢于鄉,不第,后以連帥辟,五遷至通判贛州事。至元十三年,世祖既平江南,帥臣板授同知贛州事。十四年,以平廣南功,遷同知吉州路總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奏對稱旨,世祖賜名賽因囊加帶,命參大政,辭,乞補外。除僉江浙行中書省事,俄移江淮。尚書省立,就僉江淮行尚書省事。江淮在宋為邊陲,故多閑田,公楠請置兩淮屯田,勸導有方,田日以墾。二十五年,除大司農,領八道勸農營田司事。按行郡縣,興利舉弊,績用大著。劾江西營田使沙不丁貪橫,罷之。
二十七年,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桑哥既敗,而蠹政未盡去,民不堪命。公楠赴闕,極陳其故,請更張以固國本。世祖悅。會欲易政府大臣,以問公楠,公楠薦伯顏、不灰木、阇里、闊里吉思、史弼、徐琰、趙琪、陳天祥等十人。又問孰可以為首相,對曰:“天下人望所屬,莫若安童。”問其次,曰:“完澤可。”明日,拜完澤為丞相,以公楠及不灰木為平章政事,固辭。改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賜弓矢及衛士十人以行。三十年,復為大司農,得藏匿公私田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二頃,歲出粟十五萬一千一百斛、鈔二千六百貫、帛千五百匹、麻絲二千七百斤。元貞元年,進河南行省右丞,厘正鹽法,民便之。召入覲。成宗以公楠先帝舊臣,慰勞良至,改拜江浙行省右丞。明年,遷湖廣行省右丞。轉運司判官唐申,家沅州,豪橫奪民田;武昌縣尹劉權殺主簿,誣系其妻子。悉正其罪。五年,召還朝,以卒。帝聞,甚傷悼之。賻贈有加,特命朝臣護喪南歸。
馬紹
馬紹,字子卿,濟州金鄉人,從上黨張播學。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講論經史,以資見聞。平章政事張啟元以紹應詔,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單州,民刻石頌德。至元十年,僉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寧海饑,紹發粟賑之。十三年,移僉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未行,屬江淮甫定,選官撫治,遷同知和州路總管府事,民賴以安。
十九年,詔割隆興為東宮分地,皇太子選署總管,召至京師,為刑部尚書。萬億庫吏盜絨四兩,時相欲置之重典,紹言:“物情俱輕,宜從貸減。”乃決杖釋之。河間李移住妄言惑眾,謀為不軌,紹被檄按問,所全活幾百人。二十年,參議中書省事。二十二年,改兵部尚書。逾年,復為刑部尚書。二十四年,分立尚書省,擢拜參知政事,賜中統鈔五千緡。時更印至元鈔,前信州三務提舉杜
璠言至元鈔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吾鈔法耶!”欲當以重罪。紹從容言曰:“國家導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豈不與詔書違戾乎?”璠得免。拜尚書左丞。親王戍邊,其士卒有過支廩米者,有司以聞,帝欲究問加罪。紹言:“方邊庭用兵,罪之,懼失將士心。所支逾數者,當嗣年之數可也。”制可。宗親海都作亂,其民來歸者七十余萬,散居云、朔間。桑哥議徙之內地就食,紹持不可。桑哥怒曰:“馬左丞愛惜漢人,欲令餒死此輩耶?”紹徐曰:“南土地燠,北人居之,慮生疾疫。若恐餒死,葛若計口給羊馬之資,俾還本土,則未歸者孰不欣慕。言有異同,丞相何以怒為?宜取圣裁。”乃如紹言以聞,帝曰:“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諸路總管三十人,導之入見,欲以趣辦財賦之多寡為殿最。帝曰:“財賦辦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軍,豈少此哉!”紹退至省,追錄圣訓,付太史書之。議增鹽課,紹獨力爭山東課不可增。議增賦,紹曰:“茍不節浮費,雖重斂數倍,亦不足也。”事遂寢。都城種苜蓿地,分給居民,權勢因取為己有,以一區授紹,紹獨不取。桑哥欲奏請賜紹,紹辭曰:“紹以非才居政府,恒憂不能塞責,詎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敗,跡其所嘗行賂者,索其籍閱之,獨無紹名。桑哥既敗,乃曰:“使吾早信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禍。”帝曰:“馬左丞忠潔可尚,其復舊職。”尚書省罷,改中書左丞,居再歲,移疾還家。元貞元年,遷中書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詩文數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