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七
晚寓武林,病喘上氣者頗久。一旦具酒食,與比鄰別,云將返故鄉(xiāng),門人有識其微意者,問曰:“先生精神不衰,何為遽欲觀化乎?”長孺曰:“精神與死生,初無相涉也。”就寢,至夜半,喘忽止,其子駒排戶視之,則正衣冠坐逝矣。年七十五。所著書有《瓦缶編》、《南昌集》、《寧海漫抄》、《顏樂齋稿》行于世。
其從兄之綱、之純,皆以經術文學名。之綱字仍仲,嘗被薦書。其于聲音字畫之說,自言獨造其妙,惜其書不傳。之純字穆仲,咸淳甲戌進士,踐履如古獨行者,文尤明潔可誦。人稱之為三胡云。
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人。宋咸淳甲戌,登進士第第四人,授從仕郎、寶慶府僉書判官廳公事,未上而宋亡。世祖初得江南,盡求宋之遺士而用之,尤重進士,以故相留夢炎為尚書,召甲戌狀元王龍澤為江南行臺監(jiān)察御史。朋來,龍澤榜下進士,而聲名不在龍澤下,然不肯表襮茍進,隱處州里間,生徒受學者,常百數十人。取朱子《小學》書,提其要領以示之,學者家傳其書,幾遍天下。豫章為江西會府,行中書省、提刑按察司皆在焉,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皆以賓禮延見。廉希憲之子惇為參知政事,以師禮事朋來,終身稱門人。劉宣為提刑按察使,尤加禮敬。朋來和而不肆,介而不狷,與群賢講論經義無虛日,儒者咸倚以為重焉。
會朝廷遣治書侍御史王構銓外選于江西,于是參政徐琰、李世安列薦朋來為閩海提舉儒學官,使者報聞,而朝廷以東南儒學之士唯福建、廬陵最盛,特起朋來連為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律呂,協(xié)歌詩,以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學者化焉。既滿考,以常格調建安縣主簿,不赴。晚以福清州判官致仕,朋來視之,漠如也。四方學者,因其所自號,稱為天慵先生。每燕居,鼓瑟而歌以自樂。嘗著《瑟賦》二篇,學者爭傳誦之。門人歸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滿,至不能容。朋來懇懇為說經旨文義,老益不倦。得其所指授者,多為聞人。
延祐初,詔以進士科取士,時科舉廢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稱明詔為懼,行省官主其事者,諮問于朋來,動中軌度,因以申請,四方得遵用之。及請為考試官,則曰:“應試者十九及吾門,不可。”其后江浙、湖廣,皆卑詞致禮,請為主文,朋來屢往應之。及對大廷,其所選士居天下三之一焉。
初,朋來以《周禮》首薦鄉(xiāng)郡,而元制,《周官》不與設科,治《戴記》者又鮮,朋來屢以為言。蓋朋來之學,諸經中《三禮》尤深,是以當世言禮學者,咸推宗之。至治中,英宗始采用古禮,親御袞冕祠太廟,銳意于制禮作樂之事,翰林學士元明善,揚言于朝,以朋來為薦,未及召而卒,年七十八。
朋來動止有常,喜怒不形于色,接賓客,人人各自以得其意。有家集三十卷,其大者明乎禮樂之事,關于世教,其余若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數,靡不精究。
子太古,鄉(xiāng)貢進士。
戴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州人。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稍長,從里師習詞賦,輒棄不肯為。咸淳中,入太學,以三舍法升內舍生,既而試禮部第十人,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康府。后遷臨安教授,行戶部掌故,皆不就。大德八年,表元年已六十余,執(zhí)政者薦于朝,起家拜信州教授,再調教授婺州,以疾辭。
初,表元閔宋季文章氣萎篸而辭骫蔟,蔟弊已甚,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時四明王應麟、天臺舒岳祥并以文學師表一代,表元皆從而受業(yè)焉。故其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而始發(fā),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施于人者多,尤自秘重,不妄許與。至元、大德間,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者,唯表元而已。
其門人最知名者曰袁桷,桷之文,其體裁議論,一取法于表元者也。
表元晚年,翰林集賢以修撰、博士二職論薦,而老疾不可起,年六十七卒。有《剡源集》行于世。
當表元時,有四明任士林者,亦以文章知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