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十 起著雍灘,盡柔兆執(zhí)徐,凡九年
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遣車騎將軍衛(wèi)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云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各萬騎,擊胡關市下。衛(wèi)青至龍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公孫賀無所得;公孫敖為胡所敗,亡七千騎;李廣亦為胡所敗。胡生得廣,置兩馬間,絡而盛臥,行十馀里;廣佯死,暫騰而上胡兒馬上,奪其弓,鞭馬南馳,遂得脫歸。漢下敖、廣吏,當斬,贖為庶人;唯青賜爵關內(nèi)侯。青雖出于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夏,大旱,蝗。
六月,上行幸雍。
秋,匈奴數(shù)盜邊,漁陽尤甚。以衛(wèi)尉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屯漁陽。
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一二八年
冬,十一月,詔曰:"朕深詔執(zhí)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圣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guī)煛=窕蛑陵H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于上聞也。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議二千石不舉者罪。"有司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
十二月,江都易王非薨。
皇子據(jù)生,衛(wèi)夫人之子也。三月,甲子,立衛(wèi)夫人為皇后,赦天下。
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馀人,圍韓安國壁;又入漁陽、雁門,各殺略千馀人。安國益東徙,屯北平;數(shù)月,病死。天子乃復召李廣,拜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車騎將軍衛(wèi)青將三萬騎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青斬首虜數(shù)千人。
東夷薉君南閭等共二十八萬人降,為蒼海郡;人徒之費,擬于南夷,燕、齊之間,靡然騷動。
是歲,魯共王馀、長沙定王發(fā)皆薨。
臨菑人主父偃、嚴安,無終人徐樂,皆上書言事。
始,偃游齊、燕、趙,皆莫能厚遇,諸生相與排擯不容;家貧,假貸無所得,乃西入關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其辭曰:"《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jié)也。夫務戰(zhàn)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并吞戰(zhàn)國,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得其民,不可調(diào)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沮澤、咸鹵,不生五谷。然后發(fā)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馀年,死者不可勝數(shù),終不能逾河而北,是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天下蜚芻、嚙輓粟,起于東陲、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糧餉,女子紡績,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yǎng),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邊,聞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高帝不聽,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圍。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
"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qū),所以為業(yè)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流,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
嚴安上書曰:"今天下人民,用財侈靡,車馬、衣裘、宮室,皆競修飾,調(diào)五聲使有節(jié)族,雜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觀欲天下。彼民之情,見美則愿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無節(jié),則不可贍,民離本而徼末矣。末不可徒得,故縉紳者不憚為詐,帶劍者夸殺人以矯奪,而世不知愧,是以犯法者眾。臣愿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貧富不相燿以和其心;心志定,則盜賊消,刑罰少,陰陽和,萬物蕃也。昔秦王意廣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將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以攻越。當是時,秦禍北構于胡,南掛于越,宿兵于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馀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jīng)于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滅世絕祀,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今徇西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龍城,議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長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