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 起上章涒灘,盡昭陽大淵獻,凡四年
嵩實姓拔拔,斤姓達奚,觀姓丘穆陵,堆姓丘敦。是時,魏之群臣出于代北者,姓多重復,及高祖遷洛,始皆改之。舊史患其煩雜難知,故皆從后姓以就簡易,今從之。
魏主又以典東西部劉絜、門下奏事代人古弼、直郎徒河盧魯元忠謹恭勤,使之給侍東宮,分典機要,宣納辭令。太子聰明,有大度。群臣時奏所疑,帝曰:"此非我所知,當決之汝曹國主也。"
六月,壬申,以尚書仆射傅亮為中書監、尚書令,以領軍將軍謝晦領中書令,侍中謝方明為丹陽尹。方明善治郡,所至有能名;承代前人,不易其政,必宜改者,則以漸移變,使無跡可尋。
戊子,長沙景王道憐卒。
魏建義將軍刁雍寇青州,州兵擊破之。雍收散卒。走保大鄉山。
秋,七月,己酉,葬武皇帝于初寧陵,廟號高祖。
河西王蒙遜遣前將軍沮渠成都帥眾一萬,耀兵嶺南,遂屯五澗。九月,秦王熾磐遣征北將軍出連虔等騎六千擊之。
初,魏主聞高祖克長安,大懼,遣使請和,自是每歲交聘不絕。及高祖殂,殿中將軍沈范等奉使在魏,還,及河,魏主遣人追執之,議發兵取洛陽、虎牢、滑臺。崔浩諫曰:"陛下不以劉裕欻起,納其使貢,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遽乘喪伐之,雖得之,不足為美。且國家今日亦未能一舉取江南也,而徒有伐喪之名,竊為陛下不取。臣謂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兇災,使義聲布于天下,則江南不攻自服矣。況裕新死,黨與未離,兵臨其境,必相帥拒戰,功不可必。不如緩之,待其強臣爭權,變難必起,然后命將出帥,可以兵不疲勞,坐收淮北也。"魏主曰:"劉裕乘姚興之死而滅之,今我乘裕喪而伐之,何為不可!"浩曰:"不然。姚興死,諸子交爭,故裕乘釁伐之。今江南無釁,不可比也。"魏主不從,假司空奚斤節,加晉兵大將軍、行揚州刺史,使督宋兵將軍、交州刺史周幾、吳兵將軍、廣州刺史公孫表同入寇。
乙巳,魏主如灅南宮,遂如廣寧。
辛亥,魏人筑平城外郭,周圍三十二里。
魏主如喬山,遂東如幽州。冬,十月,甲戌,還宮。魏軍將發,公卿集議于監國之前,以先攻城與先略地。奚斤欲先攻城,崔浩曰:"南人長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陽,經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時克,挫傷軍勢,敵得徐嚴而來,我怠彼銳,此危道也。不如分軍掄地,至淮為限,列置守宰,收斂租谷,則洛陽、滑臺、虎牢更在軍北,絕望南救,必沿河東走;不則為囿中之物,何憂其不獲也!"公孫表固請攻城,魏主從之。于是奚斤等帥步騎二萬,濟河,營于滑臺之東。
時司州刺史毛德祖戍虎牢,東郡太守王景度告急于德祖,德祖遣司馬翟廣等將步騎三千救之。
先是,司馬楚之聚眾在陳留之境,聞魏兵濟河,遣使迎降。魏以楚之為征南將軍、荊州刺史,使侵擾北境。德祖遣長社令王法政將五百人戍邵陵,將軍劉憐將二百騎戍雍丘以備之。楚之引兵襲憐,不克。會臺送軍資,憐出迎之,酸棗民王玉馳以告魏。丁酉,魏尚書滑稽引兵襲倉垣,兵吏悉逾城走,陳留太守馮翊嚴棱詣斤降。魏以王玉為陳留太守,給兵守倉垣。
奚斤等攻滑臺,不拔,求益兵。魏主怒,切責之;壬辰,自將諸國兵五萬馀人南出天關,逾恒嶺,為斤等聲援。
秦出連虔與河西沮渠成都戰,禽之。
十一月,魏太子燾將兵出屯塞上,使安定王彌與安同居守。
庚戌,奚斤等急攻滑臺,拔之。王景度出走;景度司馬陽瓚為魏所執,不降而死。魏主以成皋侯茍兒為兗州刺史,鎮滑臺。
斤等進擊翟廣等于土樓,破之,乘勝進逼虎牢;毛德祖與戰,屢破之。魏主別遣黑槊將軍于栗磾將三千人屯河陽,謀取金墉,德祖遣振威將軍竇晃等緣河拒之。十二月,丙戌,魏主至冀州,遣楚兵將軍、徐州刺史叔孫建將兵自平原濟河,徇青、兗。豫州刺史劉粹遣治中高道瑾將步騎五百據項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將兵屯湖陸。于栗磾濟河,與奚斤并力攻竇晃等,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