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精選4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二類字只識不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30課《狼何鹿》。(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說說狼和鹿之間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3、過度:課文中的狼和鹿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果消滅了人人討厭的狼會怎么樣?請自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讀要求: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詞的意思。
貪婪哀嚎提防狩獵青煙裊裊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詞語
蔥綠 捕殺 災難 下毒手 生機勃勃
枯黃 功臣 威脅 傳染病 生兒育女
(2)出示句子,讀準多音字
狼一個跟著一個哀嚎著倒在血泊中。
人們特意保護的鹿,倒成了“大壞蛋”。
(3)理解詞語:
貪婪 哀嚎 提防 狩獵 青煙裊裊
(4)指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說說每個自然段將了什么?
(三)學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圖。
(1)第一幅:請你仔細觀察畫面,然后到課文中找一找哪些語句是描寫這個畫面的?交流。
(2)第二幅:課文中哪些語句又是描寫這個畫面的呢?
(3)同樣的森林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請你結合課本上的文字來談談凱巴伯森林前后的變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小鹿嬉戲,一幅多么美好和諧的畫面啊;而如今的`凱巴伯森林卻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美麗可愛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請你找到剛才那兩段話,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男女生分讀。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請你仔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這第二幅插圖該怎么畫?
交流
6、現在你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請你用幾句話概括地說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敵,于是人們( )狼,( )了鹿,使得鹿群( ),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
7、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老師這兒現在有三頂“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壞蛋”、“自由王國”。
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一下這些“帽子”該戴在哪兒?為什么?
(四)延伸明理。
1、課上到這兒,老師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編者叔叔把這樣一個故事放到課本中來,目的是什么呢?
2、現在有人想在凱巴伯森林入口處豎一塊警示牌,你認為該在上面寫些什么?
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2
《大禹治水》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文章簡短易懂,語言精煉,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禹的贊美。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7個,培養孩子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弄懂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技能目標:
1、提高小組分工合作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利用網絡(Internet)自主查尋、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了解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
2、對策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理解。
②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和相關資源,學生自己上網獲取信息,分析交流,談出感受。
三、學習對象分析
1、學生特點
本課面向的是小學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各種識字方法來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同時,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已經有了一些體驗,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該階段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并對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熱情很高。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信息的查詢及理解能力還很欠缺。
2、相應對策及學法指導
①利用網絡教室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發揮其能動性,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師引導下各小組學生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③教師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見解,使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設計及教學策略
1、教法設計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為指導,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發現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
本節課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去實現,講故事導入新課,初讀故事整體感知,細讀故事體驗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節課由故事開始,至故事結束,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聽、說、讀、悟多種感官參與,放手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資料進行個別化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拓寬了學習的廣度。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交流,使認識得到升華。
2、教學策略
①提供資源,方便學生查閱。
②師生互動,個別輔導,并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總結歸納提升。
五、教學媒體和資源應用設計
1、教學媒體
①全部聯網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濫及大地恢復平靜的景象。
③利用網絡(Internet)查找資料(學生操作)
④教師制作: A.大禹治水的動畫及配音課文朗讀
B.生字游戲
C.“三過家門而不入”圖片、配樂
D.歌曲《為了誰》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神話故事。
2、教學資源應用設計
媒體 何時應用 達到目的投影演示課題及問題設計情景導入及初讀課文前吸引學生注意,明確讀課文目的大禹治水的動畫及配音課文朗讀初步感知課文時圖文并茂,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本課留下深刻印象投影演示生字游戲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后以有趣的形式反饋學習成果播放洪水泛濫及大地恢復平靜的錄像在了解治水原因及治水結果時激發學生想象力及為感情朗讀做好鋪墊互聯網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情節介紹及學生心目中的英雄資料深入體會大禹的奉獻精神時及拓展延伸時激發學生對大禹及具有奉獻精神的英雄們的崇敬與愛戴之情歌曲《為了誰》結束本課時為英雄唱贊歌,使情感得到升華。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內容資源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講故事
導入新課
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并認真讀了,把你讀的故事簡單介紹給大家。是的,大家讀的這些神話故事都歌頌了真、善、美,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動人傳話——《大禹治水》(多媒體出示課題),順利導入新課。學生拿出課前搜集的故事,在老師指引下交流。
①課件的搜集神話故事
②課件
1、這一設計旨在展示學生課外閱讀成果,同時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2、通過讀故事、講故事的體驗,學生對神話傳說這一文學體裁有了初步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初讀故事
整體感知
1、讀課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在大屏幕上。
2、播放教師已制作好的課件(動畫),再配上課文朗讀。
3、把學生分成小組選組長,合作學習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做生字游戲。反饋學習成果。
1、學生針對課題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
2、看動畫、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學習結果,師生互動,評點正音。
課件1、給學生提問的機會,激發學生思考、表達、交流的愿望,使學生能主動地探究學習,成為知識的構建者。
2、學生已具備自主識字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學,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可發揮學生自我評價作用。
細讀故事
體驗感悟
1、播放洪水泛濫的錄像,在錄像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怎樣?
2、同學們,畫面上正是課文一自然段的`內容,讓我們讀出自己的心情,讀出感情。
3、看到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災難如此嚴重,想到父親臨終前叮囑,大禹堅定了治洪信念,大禹是怎樣治水的?你覺得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選擇喜歡的方式讀三、四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互相交流。
4、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也可讓學生在互聯網上自行搜索大禹治水十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同時大屏幕出示“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畫面,讓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感受。
5、課件將四自然段的詞語:“才、僅僅、就、卻”打成紅色,再讀、再體會大禹是個怎樣的人?
6、播放錄像:大地恢復平靜,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此畫面下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怎樣?
7、大屏幕出示大禹畫像,教師鼓勵學生回答,此刻你想對大禹說什么?
1、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多方位的思考與想象,并作出回答(如:看到洪水淹沒農田、沖倒房屋,百姓無家可歸,聽到有人喊救命……。心情難過傷心。)
2、在情境的渲染下,學生有感情朗讀一自然段。
3、自由讀三、四自然段,學生畫出了表現大禹在治水時經歷的困難與挫折的詞句,并在教師的指引下想象大禹還會吃哪些苦頭,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
4、根據老師的提示,明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方法。進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中,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5、注意屏幕上的紅色字讀,談感受、談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
6、在情境的渲染下,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五自然段,感受洪水治服后的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7、學生對比讀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次體會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同時表達對大禹感激、敬仰之情。
錄像
互聯網
課件
1、播放錄像,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更好的激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讓學生說看完后的心情如何,這主要為朗讀作好情感鋪墊,用讀來表現自己內心感受,自然而然的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2、對三個重點句段的處理,是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教師在重點、難點處給予引導,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使本課的重、難點得以突破。同時在鼓勵學生發言、交流時,訓練了其語言表達能力。
3、在錄像的渲染下,提出你想對大禹說什么?學生在表達對大禹的崇敬之情時言語發源來自于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七、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千辛萬苦
三過家門而不入
舍小家為大家,為民造福,無私奉獻
八、練習設計
1、測試內容
①教師堂上提問:看到洪水泛濫及大地恢復平靜你分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樣?大禹治理洪水時吃了哪些苦?大禹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大禹說什么?以及你今后將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對大禹的崇敬與愛戴之情?學生討論交流作出回答,教師概括總結。
②對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情況,網上信息的搜集、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隨堂進行反饋。
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理解“死而復生、起死回生、切脈、厥癥”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轉述扁鵲從行人和侍衛官處了解到的情況。能按事情發展順序復述扁鵲醫治太子的過程,體會其高超的醫術。
3、體會扁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扁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PPT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在單元導讀課中,我們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賽馬》和《完璧歸趙》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記得第11課《起死回生》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扁鵲從侍衛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宮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這篇課文講的就是扁鵲讓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鵲圖片)了解扁鵲嗎?誰來說說看?
(1)生交流
(2)看來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鵲。確實,扁鵲是個中醫,中醫往往是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給病人治病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扁鵲是如何讓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預習反饋
1、師: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詞,都知道怎么讀嗎?開小火車領讀。納悶侍衛病榻手腕凝神攜帶藥囊切脈厥癥大拇指議論紛紛起死回生死而復生
(1)切.脈:“切”是個多音字,讀第四聲,跟著我念“切脈”藥囊.:“囊”字筆畫既多又難寫,它是上中下結構的。上邊是“一”加上一個“中”,中間是“凸寶蓋”的寫法,下邊是“兩個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著老師一起書空。厥癥:厥癥是什么意思?誰來讀一讀?(中醫學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過一定時間會蘇醒的疾病。)
(2)師:生字新詞都會讀了,課文能不能讀正確,讀通順呢?打開書,翻到第36頁。課文共有13小節,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過渡:小朋友讀得真不錯。
三、研讀課文
研讀第一節——第八節
1、現在自由輕聲地讀一讀1-8小節。要求:用橫線劃出扁鵲的話,曲線劃出侍衛官的話。開始。
2、誰來交流扁鵲的話?(紅色標出),誰來交流侍衛官的話?(藍色標出)。
3、都找到了扁鵲與侍衛官的話。現在同桌合作讀一讀對話,邊讀邊想:扁鵲從侍衛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媒體出示:一向好好的(你們是從對話中得知3條信息的,再讀讀第一小節,還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只說胸口悶,就死了早上雞叫的時候沒過半天,還沒入棺
4、師:誰能把4條信息連起來說一說?老師給你們一個句式:媒體出示:扁鵲從行人和侍衛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扁鵲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著急;可他聽說太子還沒入棺,就送了口氣。你們能不能把扁鵲由緊張到放松這個心情變化的過程表現出來。
6、讀得真好啊!讓我們一起來讀。男生讀扁鵲說的話,女生讀侍衛官說的話,老師讀旁白。過渡:國王得知有人能讓太子活過來,急忙請他入宮。那么扁鵲是如何為太子治病的呢?
研讀第十節——第十一節
1、自由讀讀課文10-11小節,圈出扁鵲為太子治病的動詞。板書:按、切、貼、聽、取、扎、撿(豎排)
2、小朋友找到了這7個動詞,現在老師請你們兩兩合作,一個先演扁鵲,邊讀邊做做這7個動作;另一個做太子。稍后我們互換。
3、再讀讀課文,找找扁鵲在做這些動作時,太子有什么反應呢?請用直線劃出相關內容。(生交流)老師和你們一起讀一讀。
4、當扁鵲為太子扎針的時候,太子的反應是鼻翼扇動,眼皮睜開;當太子喝下藥后,太子的反應是身體恢復健康。板書:鼻翼扇動、眼皮睜開、恢復健康
5、現在能不能看著老師的板書,把扁鵲是如何醫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應的,給大家介紹一下?(1-2人) 6、能不能用上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把故事說得更清晰一些呢?說給同桌聽一聽。(3、4人) (出示:先、接著、然后、最后)
研讀第十二節——第十三節
1、過渡:是呀,扁鵲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難怪國王豎起大拇指稱贊扁鵲……(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1)個別讀(2個)
(2)全體讀
2、師:面對國王的稱贊,扁鵲卻謙虛地說……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太子本來就沒有死,我不過是治好了他的病。”
(1)個別讀
(2)全體讀
四、總結全文。
1、師:扁鵲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扁鵲是個怎樣的人?
(1)生交流(板書:醫術高超)
(2)面對國王對他的稱贊,扁鵲卻很謙虛,從中看出他是個醫德高尚的人!(板書:醫德高尚)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扁鵲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同學們回家后可將今天所學內容復述給爸爸媽媽聽。下課!
《起死回生》教材理解
“起死回生”一詞可在解題時直接檢查學生預習狀況;“納悶”一詞可聯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凝神”可讓學生模擬當時扁鵲專注于聽診時的神情,進而積累描寫注意力集中的相關詞語;“死而復生”則可通過與近義詞“起死回生”的差異辨析來理解。當然方法的運用還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他們個性化的理解過程。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復述課文,教學時應圍繞這一教學重點展開教學。
第一步:揭示目標,導入新課
在講清本單元的目標后,教師可直接引入:復述課文通俗地說就是講故事,那么我們今天要學講的故事就是——起死回生,然后破題,理解成語“起死回生”的意思(把將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文中指的是把看似已經死的人給救活了。引出“課文中是誰有如此高超的醫術可以把看似已經死去的誰給救活了呢?從而整體進入課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扁鵲,并適當進行人物資料的補充。
第二步:整體入文,理清脈絡
通過資料的補充,學生對扁鵲的醫術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時教師可請學生讀文找出文中直接稱贊扁鵲醫術高明的句子,即“先生真是神醫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國王豎起大拇指稱贊說。接著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義詞——死而復生,進行兩詞的辨析。起死回生主要是從醫生的角度出發,贊揚醫生醫術的高明,而死而復生往往是從病人的角度而言,兩者的用法存在一定的區別。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未必能講清其中的細微差異,教學時教師可通過設計這樣的選詞填空來幫助理解詞義,國王稱贊扁鵲有怎么樣的(起死回生的)本領,使得太子怎么樣(死而復生),在此基礎上體會兩者在用法上的區別。并以此句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口:“為什么國王會這樣夸獎扁鵲呢?”讓學生讀讀課文的1至12小節,即整個起死回生的過程。
第三步:讀懂重點段落,嘗試復述
整個過程可分為:打探和治病兩個部分。
“打探”
部分可讓學生讀文,劃出扁鵲從行人和侍衛官口中了解到了些什么?這里有四句相關的句子,其中有一句反問句需要理解——從死到現在,還沒過半天,哪就入棺了呢,然后句式歸納:扁鵲從行人及侍衛官的口中了解到了一向好好的虢國太子只說胸悶,今天早上死了,目前還沒有入棺。這個概括的結果實則是簡要復述的滲透,教師無需挑明,只需把它作為概括能力的訓練,為以后的簡要復述作鋪墊。
扁鵲治病的過程分成“確診病因”和“成功治療”,按要求需復述。
從文中可知扁鵲確診太子得了厥癥只做了兩件事,一是切脈,二是聽診,可謂醫術精湛。教學時可讓學生說說扁鵲確診太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教師補充“厥癥”相關知識。然后讀文圈出扁鵲確診病因的關鍵動作,接著理解到底是怎么切,怎么聽的,可通過讀讀、演演、講講來幫助記憶。這里有一個詞語“凝神”需理解,教師可適時幫助積累描寫注意力集中的詞語。
成功治療太子的病。扁鵲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針灸,二是用藥。這段文章運用了交叉描寫的方法,教學時可采用角色對讀、配合讀,邊讀邊演等方法,體會扁鵲的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同時在演中質疑:體會文中的扁鵲從藥囊中“撿”出幾味藥的“撿”的使用不恰當。
第四步:理解對話,體會人物品質
課文的.最后兩節運用了對話的形式寫了國王稱贊扁鵲是神醫,有起死回生的本領。扁鵲自稱世上沒有死而復生的道理,自己不過是治好了太子的病。一個是被扁鵲高明的醫術所折服,禁不住嘖嘖稱贊;另一個卻輕描淡寫,似是小事一件,不足掛齒。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沒有扁鵲的及時出手,并憑借其精湛的醫術,太子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教學時,教師可抓住“不過”一詞來做文章,扁鵲認為自己只不過治好了沒有死的太子的病,是件小事,不足掛齒。你是怎么認為的?
扁鵲高尚的醫德以及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可從文中的矛盾處加以理解,文中有兩次提到了“死而復生”。一句是第9小節,扁鵲松了一口氣說“煩你通報一聲,就說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復生。”另一句是文中最后一句“世上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太子本來就沒有死,我不過是治好了他的病。”前者扁鵲說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復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薦,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皇宮,想做的僅僅是挽救一個可能還有一絲希望救活的病人。當病人被救活后,扁鵲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說明世上沒有死而復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見一斑。教學時通過對人物行為的質疑,即:扁鵲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這樣的話?為什么這樣說?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扁鵲不僅僅是一個醫術高明的神醫,更是一位醫德高尚的人。
三年級下冊語文蘇教版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寫一個身邊熟悉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2.通過交流平臺,學會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或向別人請教等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3.通過識字加油站,學習讀詞語想象畫面,從而認識生字。
4.通過詞句段運用理解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不同意思。
5.學會圍繞一個意思來寫一段話。
6.積累關于改過的名言警句。
【學習重難點】
1.學會抓住特點寫人物。
2.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和生字卡片。(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一、談話導入,引出文題。
1.出示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熱心腸、智多星、樂天派、昆蟲迷、小問號、小書蟲、幽默王子、故事大王、運動健將……
2.引導學生了解這些描寫人物特點的詞語。
二、議一議,拓展思維。
1.再讀上面的詞語,說一說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誰?為什么會想到他?
2.小組議一議,說一說。
3.你還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這些詞語可以形容誰?
三、明確主題。
1.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件出示:親人、同學、朋友……
2.你最想說誰?他哪一方面的特點讓你難以忘記?(性格、特長、品質、愛好……)
3.課堂交流。
四、指導習作。
1.引導學生回憶發生在某個人身上的能體現人物特點的事。
2.引導觀察,發現特點。
(1)回顧本單元課文中描寫人物的語句,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
(2)教師小結:可見,我們在描寫人物時,恰當地運用這些描寫方法,才能將人物的特點展現出來,語言才會生動。每個人的特點不同,描寫人物的時候不可能把語言、神態、動作等都寫到,所以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表達方法。
3.教師出示范例,學生讀一讀。
(1)指名反饋:寫的是誰?寫了他的一件什么事?體現了他的什么特點?
(2)品讀例文中的語句,學習小作者出色的表達。
4.學生習作,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
完善習作。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一、欣賞佳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我的“花迷”爺爺
有人迷棋,有人迷戲,還有人迷球,而我爺爺迷的是花,他是一個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花迷。爺爺愛花,可真愛到“頂”了。為了得到奇花名花,他四處買花種,每次去書店也總不忘買幾本有關養花的書。
記得有一天,天還沒有亮,我正甜甜地睡著,突然耳邊傳來爺爺的聲音:“伊可,快起來,曇花開了。”我迷迷糊糊地來到桌前,果然一朵美麗的曇花正徐徐開放著,那粉白的花瓣真令人喜愛。再看看爺爺,一邊滿臉興奮地欣賞,一邊不住地說:“曇花一現難得一見啊!”過了一會兒,他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拿起放大鏡專注地盯著曇花,仿佛要看清每根葉脈的顫動,每片花瓣的舒展。后來我才知道,爺爺為了觀察曇花開放,一整夜沒睡。奇怪的是,爺爺第二天還是那么精神。
我問爺爺為什么能把花養得那么好,爺爺對我說:“做一件事,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專心,必須付出代價。”
聽了爺爺的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專心,必須付出代價。”這句話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點評:小作者重點抓住爺爺為了觀察“曇花一現”而整夜不眠的典型事例做文章,并從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使人深受啟迪。全文敘議結合,結尾使主題得到升華。
2.全班同學聽后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1.是否寫出了人物的特點。
2.選材是否恰當,對人物的描寫是否生動細致,事情是否寫清楚了。
3.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三、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1.小組評析。
教師:請同學們寫好后讀給小組內的同學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2.集體評析。
實物投影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四、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后根據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習作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好嗎?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臺。
1.回憶理解難懂的詞語的方法。
(1)讓學生回憶自己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時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學生交流探討。
(3)總結理解難懂的詞語的方法。
2.總結理解難懂的句子的方法。
(1)結合生活經驗理解句子。
(2)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查找資料。
(4)向別人請教。
二、識字加油站。
1.課件出示詞語:
旭日島嶼海濱沙灘
瞭望巡航纜繩鐵錨
(1)學生自讀詞語,邊讀邊畫出生字。
(2)指名認一認,讀一讀。
2.認讀生字“旭、嶼、瞭、巡、纜、錨”。
3.再讀詞語,說一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學生自由交流。
(2)指名說,預設:
生1:我仿佛看到旭日東升,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海防戰士開著巡邏艇警惕地瞭望著廣闊的海面,注視著海面上的動靜。
生2:我仿佛看到海中的島嶼在旭日下是那么美,沙灘上的沙子金黃金黃的,戰士們解開纜繩,開始了一天的巡航。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并用生字組詞。
5.小結:今天我們將這些生字詞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又通過想象畫面認識了不少生字,大家課后還要抓緊復習鞏固,加深記憶。
三、詞句段運用。
(一)讀一讀,體會兩組加點詞語意思的不同。
1.出示句子:
米飯沒熟,還要再蒸一會兒。
平時很熟的曲子,今天卻總是彈不準。
(1)說一說“熟”分別在兩個句子中的意思。
(2)全班交流:第一句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燒煮到可吃得程度;第二句中的“熟”是指熟練。
2.出示句子:
我很喜歡蘋果的味道。
這本書越看越有味道。
(1)結合句子說一說“味道”的不同意思。
(2)選一選,“味道”在詞典中有三種意思,你認為上面兩句話中“味道”的意思分別是哪一種?
A.舌頭接觸東西時所得到的感覺。B.氣味。
C.比喻某種感受、情趣、意味。
(3)全班交流,選出答案。(A、C)
3.練一練。
“驕傲”有兩種意思:①不謙虛;②自豪。請你分別用這兩種意思說一句話。
(二)下面的例句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讀一讀,再選一個開頭照樣子寫一寫。
1.課件展示課本第84頁的兩個例句。
(1)讀一讀這兩句話。
(2)這兩句話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展開描寫的?
(3)全班交流。
2.你能圍繞一個事物具體寫一寫嗎?請從下面選擇一個開頭寫一寫。
小麗多才多藝……
雨下得真大……
(1)小組討論怎樣寫“小麗多才多藝”或“雨下得真大”。
(2)推薦代表交流。
(3)自己動筆寫一寫,可以借鑒別人的優點。
(4)展示示例:小麗多才多藝,不但能歌善舞,還會彈鋼琴,毛筆字也寫得特別好。
四、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名句,讀準讀通。
2.指名讀,集體讀。
3.引導觀察發現:這些語句都是關于改過的名言警句。
4.學生說一說這些句子的大概意思,并說說這些句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5.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勇于改過的名言警句?
6.師指導背誦,指名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