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爸爸、媽媽教案(精選8篇)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1
整理這是一個心理健康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教師的用意,她要升華的是孩子愛的情感,要讓孩子知道愛父母,怎樣愛父母。由于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所以對孩子的關愛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孩子首先愛的是自己,然后再是親人,再是身邊的人,再往后就是對祖國的愛,在大班進行愛身邊親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也是極為需要的。
一、 評選材
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一點一滴,這些都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也使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卻不知道自己該用什么方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切入點,不僅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更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二、 評目標:
雖然我并沒有看到過這個活動的目標,但通過觀摩整個教學活動,卻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動的目的所在,那就是對孩子愛的教育,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而且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是很高的。
三、 評準備:
1、教師自身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態度溫和,聲音輕柔,非常得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松,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為活動創編了手的情境表演,雖然很簡單,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詮釋故事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物質準備:教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材料是隨手可得的,但卻都體現了教師的用心:所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又能給活動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磚塊是讓孩子來體驗付出和分擔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該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是鼓勵孩子讓旁邊聽課的老師畫的,增進了全場的融洽,而且最后匯集愛心卡,讓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
了解背景來幫助理解文章
2、過程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中心,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領會文章“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的主題。珍視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劇重演。
一、導入
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的由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同樣,在二次大戰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之內,7000多個無辜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個孩子。這是怎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國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認識戰爭的罪惡,懂得和平的珍貴。
二、讀薩特的話,思考:“沉重”和“美麗”是否矛盾
“沉重”“美麗”是矛盾性詞語,因為指代內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帶走的沉重記憶。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前一句是對上面幾句話的總結,指納粹殺害了7000多人,所以這是沉重的記憶。后一句是對下面幾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對敵人的殺戮而表現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因此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三、速讀全文,理清主要內容:歸納文中四部分的內容
1、墳地所見所聞;
2、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
3、記錄作家座談會;
4、摘錄遺言。
四、結合文章中具體詞句回答問題
“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從課文的哪里看到悲哀,哪里看到美麗,哪里看到真實,哪里看到荒謬?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生還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竟然以優等種族自居,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荒謬。)
五、精讀,討論“引文”與“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念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夢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向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脅。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2、結尾引述死者的遺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遺言,是人性中最美麗的體現,讓人據此想像被殘殺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過再現被殘殺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動,反襯出法西斯的殘酷,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永遠不要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引文”是純客觀的記錄,是正文得出觀點、進行議論的依據。
魯迅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親愛的爸爸媽媽》中最后摘錄的被殘殺者留下的只言片紙,就是拾取人性中最為閃光的幾個瞬間控訴了泯滅人性的戰爭。
六、總結
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的地方銷煙彌漫,母親們痛苦的眼淚,孩子們驚恐的哭叫,那一雙雙流露著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們呼喊:不要戰爭,保衛和平。同學們,希望我們都是和平的維護者,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3
一、活動說明:
本活動分為活動背景、活動過程、活動收獲、活動評價四個部分。活動背景即課本第一幅圖;活動過程提示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愛我”“我愛爸爸媽媽”三個活動;活動收獲以“我對爸爸媽媽說”這種形式展開;活動評價既激勵了學生從三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評價,又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培養學生對爸爸媽媽的敬愛之情。
2、行為與習慣: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知識與技能:了解爸爸媽媽的基本情況,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爸爸媽媽。
4、過程與方法:通過回憶、介紹、自理、設計、學習、孝心行動、小表演等一系列活動方式方法,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和感悟自己的家庭生活。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照片、錄音帶《小烏鴉愛媽媽》
2、學生準備:家庭照片、搜集孝敬父母的故事
四、活動時間:
兩課時
五、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兒歌導入,激發情趣
1、你們學習了漢語拼音嗎?今天,教師帶來一首和拼音有關的兒歌,兒歌里藏著一個字,看看你們能把它拼出來嗎?請把小耳朵豎起來聽:
爸爸是個長長的J,做事總愛爭第一;
媽媽是個小小的I,做事總是很細心;
我是一個大大的A,快樂像個馬大哈;
這就是我們快樂的J-I-A。
原來是“家”字,小朋友們認識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問聲好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自己的家,說說我和爸爸媽媽。
二、爸爸媽媽知多少
1、(背景圖)是小明一家幸福的家庭照,他們一家三口在中山公園游玩,多幸福啊!
2、老師也有一張這樣的照片,這是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幸福照。同學們想了解老師的爸爸媽媽嗎?請同學們豎起小耳朵好好聽,用心記(從生日、屬相、長相、職業、愛好、品質及對自己的關愛等方面來介紹)。
3、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好的照片,在小組內互相介紹,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對父母最了解的小朋友上講臺向全體師生介紹。
4、誰愿意第一個上來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且為我們介紹相片上的家人?
5、學生個別展示和介紹,師生評評誰介紹得最清楚,最吸引人。
過度:同學們對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是了解的,對他們的關愛你體會到了多少呢?
三、愛伴我長大
1、老師也是一位媽媽,撫養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同學們想不想聽發生在老師家中的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并想一想,你家里有沒有這樣的事呢?(師講述突出做父母不易的事)
2、小組活動:自由組合,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賞自己搜集來的照片,并將自己家中愛的故事告訴好朋友。(講述中體會父母的愛)
3、夸夸自己的爸爸、媽媽:在自己的成長中,爸爸媽媽操碎了心,為自己的成長傾注了滿腔心血。誰能夸夸自己的父母?并把帶來的父母照片貼到“愛的小屋”中。(黑板上畫上“愛心小屋”)
4、總結:
我們成長的每一個足跡,都灑滿了爸爸、媽媽辛勤的汗水,灑滿了爸爸、媽媽深情的愛。父母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學本領、學做人,他們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
5、請同學們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悄悄話。
四、作業:
回家把你寫的一句話讀給爸爸媽媽聽,注意觀察:爸爸媽媽說了什么?表情如何?
第二課時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關心、呵護下健康成長起來,那么,作為兒女,我們該如何匯報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呢?
一、聽歌曲,學孝敬之行
1、聽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討論:這些歌曲實際上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你聽出來故事主要說的是誰嗎?
3、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烏鴉?
4、齊唱《小烏鴉愛媽媽》。
5、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你能給大家說說嗎?(交流)
6、你有沒有像小烏鴉一樣為爸爸媽媽做點什么?(組內討論)
二、競賽表現,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賽規則。(小組參賽,集體計分,每組抽一名同學當評委;抽必答題,小組討論;選派代表,競賽搶答。)
2、必答題
(1)爸爸加班去了,這時媽媽生病了,你會怎么做?請列出你可能想到的并表演出來,提示:注意語言動作,可加上適當道具。
(2)媽媽過生日,你會怎么做?
(3)爸爸(媽媽)為一件事不開心,你會怎么辦?
(4)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沒時間照顧你,你會怎么辦?請列出你能做到的……
(5)你正在看一部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媽媽叫你去拿碗筷準備吃飯,你會怎么做?(要求:說實話)
3、搶答題:
⑴媽媽燒了一桌好菜,我……
⑵爸爸答應星期天帶我買滑板車,可他沒有買,我……
⑶早上時間緊張,媽媽忙著燒飯,我……
⑷媽媽說今天天冷要穿毛衣,可我覺得天不冷,不需要穿這么多衣服,我……
⑸看圖(課本第3頁)——孝心行動,說一句話:時候,我。
4、公布競賽結果,老師點評。
三、精彩演出,表孝敬之行
1、《過家家》游戲活動,是由學生自己根據家庭生活經歷和經驗,選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段,確定一個主題,自編自演,重現生活,抒發情感。
2、主題可以是課文所提示的,也可以學生自擬。
3、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角色分工,也可以向教師求助,請求推薦“演員”。
4、各小組民主演出。
5、推薦優秀表演組班級內公演。
四、演兒歌,表孝敬之情
1、聽兒歌《好媽媽,好爸爸》。
2、大家表演《好媽媽,好爸爸》。
五、美麗的向日葵
1、同學們在表演中都表現的非常棒。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向日葵,你們看它漂亮嗎?(花瓣不美)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把它打扮得更美麗。我們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開心的事,寫在花瓣上,并涂上漂亮的顏色,使它成為一朵美麗的向日葵。
2、小結:我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給家人帶來歡樂的‘開心果’。希望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能用發自內心的話語,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滋潤父母的心田,去催開父母幸福的笑容你們對愿你們個個成為父母的開心果、小甜心。
課后延伸:
1、每天回家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和爸爸媽媽一起涂課本“為爸爸媽媽獻愛心”欄目。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的技能,鍛煉手指的精細動作。
2、學習粘貼五官和頭發。
3、通過活動,增進幼兒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范樣兩幅(爸爸媽媽)
報紙、各色包花紙若干
蛋糕盤、五官形狀的即時貼人手三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
你小朋友家里有誰呀?你們愛他們嗎?
二、出示范樣(爸爸媽媽),師幼一起觀察、學習制作方法。
看,老師這兒有兩幅完成的作品,一位爸爸,一位媽媽,我們來看一下是怎樣做出來的。
1、教師示范粘貼五官。
2、重點示范撕貼頭發的技能,提醒幼兒小心、仔細地撕貼。爸爸的頭發短短的,媽媽的頭發長長的、卷卷的,小朋友的頭發短短的,長長的。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講評。
活動反思:
主要是讓幼兒簡單的畫出自己的爸爸媽媽形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添畫,背景裝飾。我先讓孩子介紹自己的父母,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孩子抓住父母的特征,然后讓孩子畫畫自己的父母。讓孩子講講自己的父母和故事中有什么不同,孩子就能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父母的特征。在作畫過程中考慮到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美術活動中,先請幼兒觀察老師已完成的范畫,短發媽媽與戴眼鏡的爸爸。圖上作品幼兒很快能辨別爸爸媽媽的形象,并觀察地很仔細。通過圖片的出示使幼兒真正的了解了今天的主題。接下來老師通過示范作畫,使幼兒更清楚地了解爸爸媽媽如何畫?(五官及服飾)。由于很多幼兒剛剛接觸人物畫,還是有點難度,因此我請有些幼兒先進行頭像的組合,這可以降低難度,使幼兒易創作。
從我班幼兒的作畫過程來看,強弱差距存在,有些幼兒單單畫個圓形的頭都遲遲下不了筆,在老師幫助下才能進行簡單組合;但有些幼兒能自己進行大膽的想象,畫面效果不錯;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進行簡單的模仿。
通過這次的美術活動,了解到了幼兒程度上的差異,以后要多多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強化,進行多多指導的方式,盡量讓幼兒自己動手,以提高幼兒水平。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說說、議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理解父母,體貼父母,感悟真情,增進親情。
2.通過互動,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多向思考,大膽表達,機敏應對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合作意識,使學生能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規范語言
1.丁丁說,他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請大家一邊聽他為媽媽寫的歌,一邊找一找他的媽媽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2.學生個別發表自己的觀點。
3.學生點評好在哪兒?哪些地方有待提高?
教師相機指點,規范學生的語言:(1)不僅要說媽媽好在哪兒,而且要用上具體的事例,讓你的話更具說服力。(2)先說具體事例,再談自己的感受。
4.學生規范練說。
[創設情境,引出話題,教師根據學生的點評,加強語言的規范訓練,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學生掌握把話說完整、說具體的方法,同時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
二、夸夸自己的爸爸、媽媽
1.天下的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我們也來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媽媽。
2.小組內互說,盡量能具體生動地講述事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組員評議、修改、完善,推薦出本小組最好的爸爸、媽媽參加全班評選。
3.小組代表發言。提示:說話要有感情、有條理,語氣、語調得體,態度自然大方。
4.學生評選,如果讓你評出好爸爸,好媽媽,你給誰的爸爸、媽媽投票?為什么?
[在小組內練習交際,提供時空讓成員參與交流、表達,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發言權,互幫互助,實現小組成員間的互動,有效落實口語交際的合作性。]
三、理解父母,體貼父母
1.生活中,爸爸、媽媽也會帶給我們不少煩惱,聽故事《風波》。
2.相信你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小組合作,自己編排情景短劇《考卷發下來以后》。
3.師巡視時挑選幾組典型鏡頭,如:(1)考出好成績,父母大加夸贊,有求必應,物質精神雙豐收。(2)考出好成績,父母沒有太多肯定,孩子很失落。(3)考試考砸了,父母新賬舊賬一起算,男女混合雙批、雙打。
4.學生合作表演,觀眾發表自己的觀點:你想對劇中的父母說些什么?
5.父母真的那樣不通情理嗎?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爸爸媽媽的心聲吧。(播放事先錄好的本班部分同學父母的心里話,有意識地針對以上幾種場景來談。)
6.學生根據聲音辨認出自己的家長,談談自己對父母的愛的再認識。
7.請大家回憶自己類似的經歷,談談自己原先對父母過激行為的看法和現在自己的真實感受。
[模擬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氣氛中情動而辭發,產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參與,理解父母,體貼父母,感悟真情,增進親情。]
8.生活是七彩的,你能根據自己的體驗,挑選一種蔬菜或者水果來表達你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嗎?并說說自己的體驗,允許對同一種果蔬有不同的理解。如:(1)父母對自己的愛像苦瓜,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太嚴格,從來沒有表揚過自己或給予某一種鼓勵。(2)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像苦瓜那么苦,但是正像吃苦瓜那樣,先苦后甜,越吃越有味,清涼解毒,有益我的健康成長。
[用一種果蔬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另類的思維,調動了學生表達的興趣,使學生的個性與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四、關愛父母,回報父母
1.愛是相互的,我們也應該為父母做些什么?(1)談談自己曾經為父母做的事,特別要說說父母的欣喜、感動。(2)如果你還沒有做,可以談談你想為父母做的事。
2.師小結: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正如《游子吟》中所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師生齊背《游子吟》。
[真情感悟,傾情付出,體會到父母的偉大,將自己對父母的愛落實到行動中。]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學生對父母的采訪,體驗父母養大自已的辛勞,教育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一個孝敬體貼父母的好孩子,并進一步轉化為自身的行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這節班會課討論的主題是《我們愛爸爸媽媽》,課前大家認真觀察爸爸媽媽的一天生活,并且當一回小記者,采訪爸爸媽媽,看你們是怎樣從“小不點”長到這么大的。現在,大家一定都想來夸夸你們的爸爸媽媽吧?瞧!同學們都興致勃勃的樣子,誰先來發言?
二、夸夸爸媽
1、夸爸爸、媽媽。
2、大家都說爸爸媽媽好,那么你們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從同學們剛才的談話中可以看出爸爸媽媽都有很多優點,也很愛我們,但是大家對爸爸媽媽的愛還不夠,今后你們準備怎樣表達你們的愛呢?
學生分別談要從以下幾方面體貼爸爸媽媽:①倒開水。②按摩。③捶背。④考大學,讓爸媽高興。⑤賺很多的錢。⑤生病時陪他們。⑦講笑話,逗爸媽開心。⑧爸爸媽媽累了,給他們表演節目。
4、朗誦詩:《游子吟》
快板《好爸爸,壞爸爸》
三、指導行動
小品:《咚咚在家里》
你們認為咚咚表現得怎樣?
同學們紛紛指責咚咚做錯了,并能說出做錯的地方。
那么,你們認為在家里應該怎樣做?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表演你們在家里的情景。
(同學們分組表演,個別小組上臺表演。)
輔導員:看到同學們都這么懂事,老師真的很高興。希望同學們回家后都以實際行動表達你對爸媽的愛。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7
設計意圖:我國當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生活關心、照顧過多,教育不夠,造成部分孩子只知受他人之愛,而不知付出,認為父母的關心、照顧是應當的,不懂得回報、感恩父母。因此,加強孝敬父母的教育尤為必要。
本活動主要讓孩子了解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產生孝敬父母的行動,于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爸爸媽媽給貝兒過生日那天,貝兒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回憶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對于過生日就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讓給爸爸媽媽先吃的這個故事。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感情的升華是難點。這個故事所透視的內涵是因為給孩子過生日是當前家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家長往往是忘記或舍棄自己的生日,而給孩子的是隆重的生日,通過這樣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比較親切切容易接受。
活動目標:
1、知道父母養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2. 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媽媽的情感,愿意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課件:《我愛爸爸媽媽》;故事磁帶:《看誰做得好》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在這個世界上誰是你們最愛的人?你們家里都有什么人,他們對你怎么樣?小朋友,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是怎樣長到這么大的呢?
師:好,剛才所有的小朋友都說到了爸爸媽媽,現在就請你們來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你們都做過哪些事情?你認為哪些是愛你們的,哪些是不愛你們的。
二、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
1、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幫助記錄。
2、討論孩子說的哪些體現出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哪些是不愛我們的?
師:爸爸媽媽愛我們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給我們買好吃的、好穿的、還帶我們到外面去旅游……但爸爸媽媽打孩子是否表示他們就不愛我們了呢?讓孩子進行討論,爸爸媽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打我們的?
我愛爸爸、媽媽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利用文中的小標題,梳理文章的結構層次。
3、體會含蓄深邃的描寫議論句子的含義。
4、領會文章“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的主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劇重演。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新穎的結構形式,弄清文章引文和正文的關系達到整體把握目的;體會含蓄深邃的描寫議論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究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含義,掌握新穎的結構形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伴隨著“親愛的爸爸媽媽”這聲稚嫩的呼喚而來的,常常是充滿愛意的笑臉和親切的呵護。但在這篇文章中,伴隨著這聲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面對曾經發生過的慘劇,你對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對和平與幸福,也許會有更多認識更深的思考。
2、明確目標。
二、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出示自學指導一:
速讀課文8分鐘(每分鐘500字以上),運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
1、用一句話簡潔地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找出揭示文中主旨的句子。
⑵、交流反饋,教師板書知識樹。
⑶、教師引導,總結概括事件及文章主旨的方法。
2、細讀課文,分析理解:
⑴、出示自學指導二:
默讀課文,用時5分鐘,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引文和四部分內容。
2、在引文中,薩特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試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薩特這樣說的原因。
3、你認為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說說理由。
⑵、交流反饋,補充知識樹。
⑶、教師引導,總結此類報告文學按照人物活動的地點分層的一般方法。
3、學生質疑問難,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檢查點撥,探尋規律
總結此類報告文學的通用工具:
1、根據文章引文和正文的關系達到整體把握的目的。
2、利用文中的小標題,梳理文章的結構層次。
3、結合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態度,并結合上下文,整體思考,體會含蓄深邃的描寫議論句子的含義。
四、深入探究,回歸系統
1、拓展閱讀,驗證工具:
⑴、學生閱讀《天職》,自己畫知識樹。
⑵、交流反饋,補充知識樹。
2、回歸系統,暢談收獲。
五、課后作業
1、聯系本單元課文,談談對戰爭的認識,說說對現代戰爭的看法。
2、網上瀏覽文章《歷史不容忘卻》、《南京大屠殺事件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