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過生日教案(精選4篇)
小熊過生日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運用角色游戲活動,幫助小朋友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識,豐富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復習區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嘗試描述圖形的二維特征,啟發小朋友用禮貌用語,進行簡單的交往,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案難點:
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并愿意描述,能區分物體圖形、顏色的二維特征。
教案準備:
小熊兩個;小鴨、小兔、小貓掛飾若干;各種形狀的禮物若干,可以操作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顏色不同的餅干若干,貼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標記的盤子各一。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讓小朋友選擇掛飾掛在身上,激發小朋友對活動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
2、引導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掛飾說出小動物的名稱。
3、出示禮物,讓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個禮物,去小熊家給它送生日禮物。
4、老師讓小朋友按照小動物分組把禮物送給小熊,鼓勵小朋友嘗試按照禮物的圖形進行分類。從而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認識。
5、出示兩盒餅干,讓小朋友根據自己佩戴的頭飾選擇對應形狀的餅干。進一步鞏固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6、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小朋友一起唱生日快樂歌,讓小朋友在愉快的環境中結束課題。
小熊過生日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在《學習活動》一書中,“狗熊分餅”這一素材點內容涉及幾何圖形的等分。在日常生活中等分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如液體的等分、數量的等分等時時處處會碰到。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從不同維度嘗試等分,豐富有關等分的數經驗。
活動目標:
1、嘗試對形狀、容量、數量進行四等分,了解等分同一物品的不同方法。
2、通過圖形等分,培養幼兒科學驗證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1、食物(一些糖果、一大瓶飲料、面條、蛋糕)。
2、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手工紙。
3、筆、尺、剪刀,塑料刀、一次性杯子、PPT。
活動過程:
一、分餅,積累圖形等分的經驗
1、問題提出
(1)出示四種動物朋友,以及三種形狀的餅干。
(2)提問:每種形狀的餅干我們四個朋友都要吃到,怎么分呢?每種餅干要分幾份才能讓每個朋友都吃到?
2、操作感知
(1)個別操作,嘗試分餅
師:誰來把餅干分一分?怎么分成四塊一樣大小的小餅干,讓這四個朋友都能嘗得到呢?
小結:找到中心線,橫著切一切,上下兩半合起來,豎著切一切左右兩半合起來,這樣就可以將大餅干分成四份小餅干。
(2)集體操作
師:熊媽媽這里還有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餅干,我們都來試一試將他們分成大小一樣的四塊小餅干。(幼兒嘗試,并交流)。
師:你將什么形狀的大餅干分成了四塊什么形狀的小餅干,大小一樣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不同形狀的物體我們可以邊對邊、角對角,上下重疊比一比,不多也不少的說明分得一樣大小。
二、過生日,感知不同食物等分的方法
1、創設分享食物的場景,出示各種食物。
2、幼兒選擇各種食物,嘗試等分。
(1)飲料(液體)
(2)糖果(顆粒)
(3)蛋糕、面條(整體)
3、分享交流不同等分的方法
小結:這么多好吃的食物,原來我們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把像汽水這樣的液體分成相同的四份;對于像糖果這樣的顆粒食物,我們可以用數一數等分。像蛋糕和面條一整塊一條條的食物我們可以用剛才我們等分餅干時的對切的方法來等分,但是要注意切在蛋糕和面條的中點上。
延伸活動:其實呀,像蛋糕、面條、糖果、液體飲料這樣的食物我們還可以用秤、量等不同的方法去等分,請小朋友們回去和爸爸媽媽找找看還有什么今天我們沒講到的好方法,明天可以寫或畫在小紙條上帶過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三、活動延伸
嘗試等分更多分數的物體。
小熊過生日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按規律排序”是數學中較為復雜的概念,小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活動中通過創設“小熊過生日”的情境讓幼兒初步學習排序的方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排序的趣味性,并將排序活動生活化。
活動目標
1、對排序活動感興趣,愿意并積極的參加操作活動。
2、通過觀察發現排列的規律,并能較清晰的進行表達。
3、初步感知圖形排列的規律,基本掌握ABAB間隔模式的排列方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初步學習排序的方法。活動難點:幼兒能理解排序規律,自主操作排序。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若干(圓形、動物、水果)、操作卡槽、紙盤若干、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一)、運用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排序的規律。
師:今天是小熊的生日,熊媽媽請來了它的好朋友為他過生日,可是小熊的朋友是第一次來小熊家,不認識路,怎么辦呀?熊媽媽告訴它們:沿著小熊的腳印走就能走到小熊的家了,于是小熊的朋友們找到了熊媽媽的腳印,咦,第一個腳印是紅色的,第二個腳印是藍色的,第三個腳印會是什么顏色呢?(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看看,是紅色的,誰能猜一猜第四個腳印是什么顏色?(幼兒猜測)
師:原來第四個腳印是藍色的,接下來會是什么顏色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感知腳印的排列順序,并說一說是怎么排列的?
師:太棒了,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熊的朋友終于走到了小熊的家,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厲害,那么快就能說出下一個腳印的顏色,誰來告訴我這些腳印是怎么排排隊的啊?
(請個別小朋友回答)。
小結:腳印是按照一個紅色、一個藍色的順序排排隊的。
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征。
1、引導幼兒探索、感知圖形的排列規律特征,讓幼兒觀察,說一說是怎么排列的?請幼兒接著排列。
(1)、小動物排列。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來給小熊過生日的會是誰呢?(出示課件幼兒看圖自由回答)師:他們是怎樣排排隊的呢?
師幼共同回答:一只長頸鹿、一只小烏龜。
師:接下來排隊的會是誰呢?(個別幼兒回答)師幼共同重復小動物的排列。
師:咦?怎么還有一只小烏龜呢?我們能不能讓它排在小烏龜的后面呀?為什么呢?(個別幼兒回答)
小結:小烏龜不能排在小烏龜的后面,因為它們是按照一只長頸鹿一只小烏龜的順序往下排的。
(2)、圖形排列。
師:剛才熊媽媽告訴我,今天還有圓形寶寶也過來給小熊過生日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圓形寶寶又是怎么排排隊的呢?一個藍色,一個紅色,如果讓你們接下去排你們會排嗎?告訴我接下來怎么排?(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示范操作)..
師:還有一個紅色能不能排在這里呢?為什么?帶領幼兒用語言表達:因為她們是按照一個藍色一個紅色的順序排列,紅色后面是藍色。
三、通過操作,進一步鞏固感知物體的規律特征。(教師根據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1、請幼兒到桌子前按規律自己動手操作。
師:今天還有很多的圓形寶寶、水果寶寶、動物寶寶要來給小熊過生日,不過它們需要排好隊才能到小熊的家,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幫它們排排隊啦!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后面的桌子上有的是給小動物排排隊,有的是給圓形寶寶排排隊,還有的是給水果寶寶排排隊,等下老師要請每個小朋友去都去排一排,然后看看前面是怎么排的,那后面也要什么排的。老師再講一遍,你要看清楚前面是怎樣排的你后面也要怎樣排的,知道嗎?排完后把你排好的拿到老師這邊來,老師幫你們貼上,好了,現在請你們輕輕的站起來,不搬小椅子到后面的桌子上選擇一張你喜歡的卡片排排隊吧。
2、排列好的展示在板上,請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排的(一個...一個...),師幼共同檢查排序規律。
四、讓小朋友也來排排隊開火車,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今天表現的都很棒,小熊說特別謝謝你幫它的朋友們排排隊,接下來,老師請小朋友排排隊開小火車,好不好?
師:今天我們小火車有要求,要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一個男孩子。
四、活動延伸:
益智區中,提供各種塑料雪花片,圖形片,可供顏色、形狀、大小進行ABAB間隔模式的排列。
活動總結
整個活動貫穿了“小熊過生日”的情境,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環節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融合了信息化教學,運用白板課件讓幼兒進行排序操作,帶著趣味性的同時增強了幼兒對間隔排序活動的理解,在活動結束后的排隊活動中將排序活動運用到生活,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排序活動的理解,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基本掌握ABAB的間隔排序,但是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可能小部分的幼兒需要在區角延伸活動中進行個別化引導。
小熊過生日教案 篇4
目標:
1、嘗試對形狀、容量、數量進行四等分,了解同一物品等分的不同方法。
2、能夠大膽的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同伴。
環境:
小熊家的場景的布置(延續第一個活動的場景)
材料:
食物(糖果、魚柳絲、飲料、熟肉片);
正方形與圓形紙片、剪刀、塑料等
過程:
一、問題導入
教師:小熊要過生日了,它邀請了小狗、小豬、奶牛、小老鼠四個小動物來做客。提問:每種食物要分成幾份?怎么分?
二、分分紙片——積累等分的經驗。
1、幼兒操作(嘗試對圓形和正方形的紙片進行四等分)
觀察重點:怎么分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2、分享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幼兒演示)
重點:面的四等分
三、分分食物——分享等分的方法
1、對食物進行四等分
觀察重點:顆粒、條狀、液體食物的四等分。
2、分享:你剛才分了什么?你是怎么分的?
延伸活動:
(出示生日蛋糕)隱含有厚度食物四等分的方法
設計思路
孩子們與動物有著天然之緣,對動物的世界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伙伴。主題“動物大世界”的開展,給了孩子進一步探索動物世界的平臺。
從內容的選擇上看:
“小熊過生日”是主題中的一個系列活動。先前幼兒幫助小熊做了邀請卡,準備邀請四個好朋友來為小熊過生日,在情感上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幼兒已經完全沉浸在幫助動物的樂趣當中。而此次活動正是延續了幼兒的這股熱情,通過再次幫助小熊準備食物來讓他們的情感達到高潮!并通過情景性的活動,自然地將數活動“等分”的內容回歸其中。
從活動的目標上看:
等分是活動的重點所在。幼兒許多數方面的認知經驗大多是在生活中,在實際的操作中獲得積累的,所以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讓幼兒通過操作去獲得等分的經驗。幼兒在理解“四等分”時,是通過紙片的操作和同伴間的互相交流獲得的。然后在具有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對食物進行四等分,充分感受四等分的不同方法。由平面材料向食物過度的過程,也是幼兒探索運用的過程。
從活動材料上看:
活動中材料的提供是多元的,有液體的、顆粒的、面的、條狀的等,在一次活動中投放多層次的材料,是我的一次大膽嘗試。而對同一物體進行四等分可能又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有的可能是先數一數總數再分一分、也有的可能是通過目測進行等分,形式多變,而且分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既考驗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操作中滿足了幼兒的大膽嘗試。
從活動的過程上看:
從平面的操作材料四等分到食物的四等分,是幼兒積累經驗的過程。在如此溫馨的家中,為小熊過生日而忙,比較自然的把和數有關的活動溶入了幼兒喜歡的情境中。
教育署陶老師點評:
今天是直接感受,我們一直處于自然、輕松的狀態,聽課的老師以及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在互動,這就是二期課改帶給我們的沖擊:
如何在過程中(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得以發展。
下面,我從三方面來談體會:
一、從新教師帶給我們的四個理念上來看
1、回歸生活
兩個活動的內容從主題而來,對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對幼兒能力的發展都有較大的作用。因為數活動本身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與生活有機的結合?并運用于生活中去?”今天的活動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教材與幼兒生活經驗的整合,充分挖掘并促進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2、關注過程
今天“小熊過生日”(二)的活動中,同樣的“圓”四等分,分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老師在幼兒的操作中關注的是孩子思維的過程,是怎樣把圓進行四等分的?有的是折好再剪;有的是當場剪……雖然剪出的結果是完全相同的。
3、加強整合
兩個源于主題的集體教學活動,在演繹的過程中整合了許多的元素:幼兒的合作能力、幼兒的探究能力……如:合作把信的`內容表達出來、合作把食物分完,甚至是寫信的過程,孩子也有許多思維的碰撞,沖突中,大家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4、注重選擇
選擇需要基于對幼兒的了解。因此,教師的預設能力很重要。過程好基于預設基礎。今天的活動,兩位教師都在此方面有很深的思考:同一年齡段有的共性的東西?可以有哪些事先預設的回應策略?
二、從教師的三個能力培養上來看
兩位教師在今天的活動中體現出選擇與創造、預設與生成、反思與調整這樣三個能力,深刻反映出教師的智慧。
三、思考與建議
1、小熊過生日(一):
對寫信的要求交代非常清楚,但是解讀信件的過程還有一點問題,如:信件中內容次序的排列其實是寫信的關鍵等。教師可以抓住幾個關鍵的點,把解讀信的過程進一步讀透。
2、小熊過生日(二):
整個活動既有合作操作的內容,又有個別化操作的過程。既然有了合作環境,教師可以暗示幼兒以合作的方式將個體等分好的食物擺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