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新衣服教案(精選2篇)
美術新衣服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實驗活動中觀察感知鵪鶉蛋在白醋中的變化。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1、鵪鶉蛋每人2個,一次性杯子每人2個,舊牙刷每人1把,毛巾每人1塊,記錄表每人1張,標記每人1個,籃子每人1個。
2、白醋、水、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出示鵪鶉蛋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它長的什么樣子?身上還穿著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有斑點、花衣服)
2、出示白色鵪鶉蛋
教師:有位魔術師朋友變了一個魔術,幫鵪鶉蛋變了一件新衣服,看,是什么顏色的新衣服?
它怎么就會變成白色的呢?(幼兒猜想)
二、做實驗。
1、區分水、醋,貼標志。
(1)教師:到底這個朋友變了什么魔術呢,不如我們先拍拍手把它請出來問一問吧!
(2)教師:你們的掌聲真熱烈,一下子就請來了兩個朋友,可是,在這兩個朋友中只有一個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朋友。
看看,這兩個朋友住在哪里?長得是什么樣的?(透明液體)你們猜猜是什么?(幼兒猜水)
(3)教師告訴你們,這里面一個是水,一個是醋。小朋友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判斷一下?
(引導幼兒聞一聞,區別水和醋)
(4)教師水聞上去怎樣?(沒有味道)那醋呢?(酸酸的)做個酸酸的表情。
我這里也有一個酸酸的`表情,我輕輕地把它送給白醋。
(5)貼酸的標志,并互相驗證看看是否貼對。
2、猜一猜
(1)反饋幼兒判斷情況。
教師:你用了什么方法來判斷的?
教師:我們剛才把鵪鶉蛋區分出來了,到底誰才是鵪鶉蛋真正的魔術師朋友?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是同時將2個鵪鶉
蛋放進醋和水的杯子中),
到底鵪鶉蛋放在水里會變白還是放在白醋里會變白呢?(幼兒猜)
(2)介紹統計表T:如果你覺得鵪鶉蛋放在水中會變白嗎?如果你覺得能就在問號下面的格子里打勾,反之就打叉。
(3)幼兒猜想記錄。
教師:現在請你輕輕地把統計表和小蠟筆從你的小椅子下面請出來。
3、做實驗,觀察鵪鶉蛋在水里和白醋中的現象。
教師: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現在,我們要用小手親子來做一做這個小實驗。
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2個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將它分別放入水里和白醋里,
從杯子口仔細的觀察它們,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在水里的鵪鶉蛋沒有任何變化,而在白醋里的鵪鶉蛋身上會有許多小氣泡。
4、洗鵪鶉蛋T:下面我們請來了牙刷幫幫忙。
(1)教師:請你先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水里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發生了什么變化?
(刷完后放回水里,用毛巾擦擦手上的水)
(2)教師:再請你輕輕地用手拿出住在白醋里的鵪鶉蛋,請你輕輕地刷一刷,你都發現了什么秘密?
(刷完后放回白醋里,用毛巾擦擦手上的醋)
(3)教師做記錄要求:剛才你用牙刷刷過后,發現水里的鵪鶉蛋怎么樣?(沒有變化就打叉)
放在白醋里的鵪鶉蛋怎么樣?(變白了,就打勾)
(4)教師將幼兒的記錄表放在黑板上,反饋幼兒的記錄情況。
5、教師小結:鵪鶉蛋為什么放在白醋里會變白,而放在水里沒有變化呢?
因為白醋是酸的,酸的東西很厲害,它有腐蝕性,能咬像蛋殼一樣的東西,所以鵪鶉蛋才會變白。我們的身體里也有和蛋殼一樣的東西——牙齒,我們的牙齒也是怕酸的,
我們吃的很多東西在牙齒縫里塞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酸的東西,就會損壞我們的牙齒,
所以我們要做到每天早晚刷牙來保護我們的牙齒。誰是每天刷牙的,舉手讓老師看看!
三、和幼兒一起念刷牙兒歌,教育孩子保護牙齒。
小牙刷,手中拿,早起晚睡先刷牙,小牙刷,沙沙沙,從上往下輕輕刷,從下往上仔細刷,
爸爸媽媽夸獎我,是個講衛生的好娃娃。
四、延伸
教師:大家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變軟的蛋)
這是鵪鶉蛋放在白醋里好幾天的樣子,變成什么樣子了?(軟軟的,像沒有蛋殼了)
哇!酸的東西真的好厲害呀,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現在請你端起白醋,
我們回到教室里再仔細地觀察,看長時間在白醋里到底能不能變成這樣,好嗎?
美術新衣服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孩子進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人,讓他們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尤其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環保中廢物的利用,讓孩子在了解環保的過程中,也體會著一種關心社會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心的培養作為大班教育目標。結合這兩方面,我選擇了這個題材,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無用的瓶子,并加以設計裝飾來美化環境,這就是我選材的意圖。
在設計活動時,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首先,根據我園“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特色課程的要求,我著重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創造。如:對各種形狀不同的瓶子的聯想,對裝飾材料的組合運用,這些都隱含著對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
其次,我也注重我園的基礎課程。在技能的傳授上老師也開拓思路,把孩子們原有的一些平面裝飾技能重新組合運用到立體裝飾上。對孩子來說,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飛躍。除了這些還不夠,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以及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幼兒內在情感的投入。而環境創設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于是我帶領幼兒外出參觀“飾品自助店”,并在活動室創設了“延中創意室”,讓孩子身臨其境,大大激發活動興趣。
在選擇材料及材料投放時,注意因材施教。如:為能力較差的孩子,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讓他也能體驗成功感。由于了解了每個孩子,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情感,孩子們的作品是成功的、富有創意的。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無用的瓶子經過裝飾可以美化環境。
2、通過對各種投入材料的聯想組合,設計富有創意的立體裝飾瓶。
[重點難點]
利用瓶子的各種形狀來設計成裝飾物。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形狀的玻璃瓶。
2、裝飾用的材料(毛線、麻繩、干花、餐巾紙、玉米、辣椒干、樹葉、即時貼、彩繩等)。
3、欣賞作品。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導入活動—引導構思、聯想組合—自主選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紹、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人活動。
1、帶領幼兒觀察延中創意室內的各種欣賞作品。
2、向幼兒介紹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瓶子及各種裝飾材料。
3、激發幼兒對瓶子進行創意裝飾的愿望。
(二)引導構思,聯想組合。
1、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對瓶子的形狀進行想象造型構思。
2、幼兒說說自己對裝飾作品所需要各種材料的聯想組合。
(三)自主選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構思需求選擇裝飾材料。
2、幼兒制作過程中,針對個別幼兒實際,在想象和技能上給予適當點撥、指導。
(四)相互介紹,欣賞作品。
1、介紹作品的名稱,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2、啟發幼兒聯想生活中還有那些廢舊物品可以通過裝飾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