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子教案(通用4篇)
端午節粽子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嘗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難點
1、認識粽子態的不同形狀及大小種類。
2、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2、《包粽粑》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猜謎語
“草葉包裹四角尖,再用細繩腰上栓,
白米豬肉里面塞,家家過年擺上桌!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
二、認識粽子
1、說說粽子形狀。
(1)、教師:“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并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狀。有三角粽、四角粽、長形粽子等。
2、說說粽子的味道。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么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味道呢?里面包著什么呢?”
。2)、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吃過的粽子,并說說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3)、請幼兒品嘗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3、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4、讓幼兒認識粽子的由來。
三、教師小結: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著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里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首先我對目標的制定: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情感目標為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其次,對組織的形式。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的美食,對家鄉的地方特色產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最后,師幼的互動。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征,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顒永镂姨峁兆訉嵨镒尯⒆佑^察,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分等特征,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后給孩子們品嘗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嘗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后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對家鄉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后的環節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境創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境創設的準備更要充分布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而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端午節粽子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對民族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2、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粽子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里經常看見大人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為了什么?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僭诙宋绻,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邶堉凼鞘裁礃拥模咳藗冊谠鯓觿濤堉鄣?一邊劃龍舟還做些什么?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劬G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來的?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4、品嘗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粽子教案 篇3
1、鉆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鉆研大綱、教材5261的基礎上,掌握教4102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1653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于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鉆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于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后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鉆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端午節粽子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幽繕耍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志愿者;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么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么?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過程后有什么感受”。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志愿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5、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