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隊活動的教案(精選4篇)
班隊活動的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在“賽一賽”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比較感受到:一個人一個想法,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的動作協調一致;而兩個人,兩個想法,拼揍的左手和右手的動作,不容易協調一致,因此,彼此理解配合才能默契的道理。
2、通過游戲創設的情景,使學生領悟到:相互信任、支持、合作才能成功。
活動準備:
1、一份表格
2、游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有許多事需要我們使用兩只手,也就是左手和右手一起來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左手和右手是怎樣一起做事。
板書:第7課左手和右手
二、進入
1、賽一賽
(1)有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教師:看書上的要求,左圖是一個表格,請同學用尺子、鉛筆在右邊照樣子畫出來。
開始畫,計時
全班一起討論:左手和右手要怎樣才能把一件事作好?
由于什麼原因,左手和右手的動作協調一致
小結:板書:一個人一個想法協調一致
(2)用“我”的左手和“你”的右手
教師:用自己的.左手和同桌的右手,組成“一雙手”,請大家準備好!
請用這雙手,將表格復制在空白處
要求:每人只能用一只手,一人拿筆,另一人拿尺
(3)發令———計時
(4)指名回答:與剛才相比,哪“一雙手”更快,為什麼?
小結:兩個人,兩個想法,配合不易協調一致(板書)
2、討論:兩個人組成“一雙手”怎樣配合,動作才能協調一致?
小結:合作的伙伴,如同我們的左右手,彼此理解,配合才能默契
班隊活動的教案 篇2
【背景情況】
本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家長具有高層次的學歷,家庭條件非常優越。在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中,了解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特別注重孩子個性的張揚。所以有不少孩子“以我為中心”的表現尤為突出。
開學初,以小組為單位第一次合作出了一份以“我們的風采”為主題的版報。不料,在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合作精神,或是沒有正確的合作方法,吵的吵,鬧的鬧,有的完成了,有的勉強完成,有的還無法完成。所以各個小組完成的時間和效果都截然不同。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將學生引入到有趣的游戲之中,通過自身的感悟來體會合作。并結合學生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在相互交流與討論中,學會合作。最后再設計一個共同合作的主題任務,為學生的實踐運用創設條件,從而進一步強化、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活動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它倆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生活中,
有許多事情都需要這對好朋友共同來完成,比如:穿衣服等。下面我們就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好嗎?
生齊:好!
師:請每位學生將一根線穿過針眼,比比誰最快!開始!
生:穿線(略)
師:你們的左手和右手配合得都很默契。那么我們來換一個左手和右手,試試不行?
(二)親身感受,明確道理
師: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與同伴的右手或左手,組成“一雙手”,再來穿一次,好嗎? 生齊:好!學生穿針(略)
師:剛才每個小朋友都感受過了。現在能不能告訴陳老師,你感覺兩次穿針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自己的兩只手穿,很快。
生:我覺得兩個人穿,一穿就進去了。
生:一個人的兩只手穿比較靈活。
師:為什么自己的兩只手穿就靈活呢?
生:是一個大腦控制的。
師:對呀,想法是一樣的,那么兩個人組成的“一雙手”穿有什么問題?
生:很麻煩,穿也穿不進。
生:很別扭。
生:我是這樣想的,往這邊,他卻往另一個方向去了。
師:我剛才統計了,自己的兩只手穿針最快的用了6秒;而兩個人的兩只手穿針最快的用了
8秒4分。這也證明了我們每個人的左手和右手,都受到大腦這一個司令部的控制,想法一致,動作就相當協調,穿起針來又快又省力。而兩個小朋友組成的“一雙手”,由于各有各的主見,配合起來呀,就不容易協調。
師:但剛才也發現兩個小朋友組合成的“一雙手”,也有穿得快的,我們來請教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好嗎?
生甲:我拿著針,對著她。她拿線來穿。
師:為什么要你拿線?
生甲:剛才我一個人穿,沒穿進去。她穿得比我快。(指著生乙)
師:誰決定這么分配的?
生甲:她決定的。(指著生乙)
師:你們想一想,他們倆這樣合作穿,又這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哪個人好,就讓她做哪樣。
師:對呀,這就是發揮各自的特長。沒有完成的,請你們談談,怎么會造成的?
生:(略)
(三)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師:當然,有很多事,并不像穿針那么簡單。有時,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一定的困難,
甚至無法完成,這時候,就需要有同伴的合作,共同來完成。你們能說說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有哪些事,需要我們合作的嗎?
生:(略)
師:這學期,我們根據大隊部的要求,以“我們的風采”為主題,每個組學出了一期版報,
也是我們小朋友第一次合作出版報。所以在完成的過程中,我發現有這樣幾種情況:
1、有的組,大家經過商量后,由組長統一了思想,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發揮了組內每個隊員的特點,所以任務完成得很順利,合作得非常愉快。
2、有的組,各人有各人的說法,最后組長干脆聽自己的,一手包辦,組內意見很大。
3、還有的組,想法沒統一,組長也沒辦法,有的組員就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最后,有的勉強完成了,質量不高,有的.就完成不了。
對照老師剛才說的幾種情況,回憶一下,你們組屬于哪一種?
學生討論:(略)
學生交流:(例:一組)
組員:組長包辦了。
師:(對著組長)為什么你一個人做?事先有沒有分工?
組員齊:分了。
組長:(指著一組員)她畫得很慢,我就幫她畫。
師:那么剪呢?
組長:也是我。
師:為什么?他們四個人干嗎?
組員:在旁邊看。
師:一個人剪,四個人剪,哪個效率高?
生齊:一起剪快。
師:那為什么你們在邊上看,是不愿意剪嗎?
組員齊:不是的,是組長不讓我們剪。
師:(對著組長)那么,現在請你想一想,當時如果分工來做,會怎么樣?
組長:第一個就能做完,更快地完成。
師:即使動作慢,也是他(她)出的一份力。如果出了一份力,他(她)心里會怎么樣? 組長:會很高興、很開心。
師:還有其他情況嗎?
其他組交流:(略)
師:組長要起到一個協調作用。平時要多觀察組員,增強了解,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師:我們同學的集體榮譽感很強。只是,有的同學愿意合作,而不會合作;有的不僅自己會合作,還會教別人合作。通過今天的討論,知道小組合作時要注意什么?
生:分配工作,齊心協力。
師:怎么分工?
生:按個人的能力、特長。
生:你的工作做完了,別人沒做完,可幫他(她)。
生:還可以請別組的同學幫忙。
生:不要把個人的意見放第一位,多想想別人。
師:其實需要合作的事情或任務也各不相同,在難度上也有區別。比如:班級主頁制作好了,要制作小隊主頁了,而我們小隊的成員在這方面能力有限,那該怎么辦?
生:(略)
(四)總結歸納,布置任務
師:通過今天的活動,相信你們都學會了合作。現在再以 “迎新年”為主題,每組合作完
成一張版報,構思一下,可以怎么合作?
生:當場討論。(略)
師:相信這份版報,一定比原來那份完成得好。
【課后評析】
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從合作的結構成分上分析,合作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表現,而且是合作認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合作行為的綜合體。
本次活動的設計正是以學生身邊的事為著眼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悟。以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自然流暢地帶領學生進入活動的主題,通過學生自已的討論,將合作這一認知目標清晰化,并形成合作行為發生的內動力——合作情感。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并不滿足于口頭,再設計了一個活動任務讓學生實踐,把認識了的行為付諸于新的實踐的運用之中,教會學生合作的技能,讓學生得以真正的收獲。整個的活動過程,我傾聽了幾組學生的討論,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的變化,他們開始學著分工、合作。我自己感覺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很真實的。
【課后反思評析】
但本次活動,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在指導學生如何合作的過程中,我更多地注重了組長在合作過程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強調組長要善于發揮組內成員各自的能力和特長,充分調動組員的積極性,卻忽視了當發生矛盾與沖突時,組員該怎么辦?如何來調動每個人的合作主動性,尤其是組員的主動性與合作性。
在設計活動時,我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因合作行為是一個人合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在合作的不同方面,存在著年齡、性別等差異,影響兒童合作發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認知水平、交往技能、目標結構、榜樣、文化背景等等。所以,我便有意避開了這一問題。
如果,以后我再上這個主題活動,最后一個環節,我會讓學生展開討論,作為組員,你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與人合作?如何為自己的小組出一份力呢?作為老師,我可以請一些能力相對弱的學生來發言。通過交流,使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隊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一份工作,至于運用哪種方式、方法,可以盡其所能。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學生在活動中無所事事的現象,調動起每個成員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班隊活動的教案 篇3
班隊活動教案活動主題:名人故事會
活動地點:教室內參加人員,全體師生
活動準備:同學們每個人準備一個名人故事!在黑板上寫上4組來比賽。
活動規則:主持人請同學們來講名人故事。其中主持人也來講故事。
主持人:崔磊 . 徐肯一.1主持人開場白合:許多名人小時候和我們一樣,并沒有特殊的本領!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這些名人啊!現在就讓我們來講講名人故事吧!2徐:請一位同學來說一個名人故事吧!就請陳煜先來講一個故事吧!……(在陳煜的組上加一顆畫一顆紅星)3 崔:聽了陳煜講的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嗎?請一位同學來回答!(按照故事內容來回答)4 徐:我來講一個名人故事吧!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有—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面幫助我在—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5.崔:你看這故事里的高爾基是多么熱愛書啊!為了搶救書本,差點兒送了自己的性命!我大家也要多看書啊!6. 徐:陳曉韜你來講講吧!(在陳曉韜的組上畫一個紅星)……三 .請同學們來講故事,并加紅星,教案《班隊活動教案 ——崔磊》。四.崔:現在,大家來聽我講一個故事吧!列寧吸煙的故事 列寧上大學時開始吸煙。列寧的母親是醫生的女兒,她懂得吸煙的害處。她對兒子吸煙上了癮感到很傷腦筋,曾多次叫列寧戒除這一不良嗜好。開始,列寧面對著母親的勸告只是微笑著說:“媽媽,我是健康的,吸這點煙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親疼愛兒子,她想了許多辦法叫兒子戒煙,可都沒有效果。后來,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有一次,母親對列寧說:“孩子,我們是靠你父親的撫恤金過日子,撫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樣多余的花費都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你吸煙雖然花費不多,但日長天久,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假如你不吸煙,那對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那時,俄國的紙煙并不貴,母親是為了叫列寧不吸煙才這樣說。列寧聽到母親的話,很受感動。他對母親說:“好好,您說的這些過去我沒有考慮到。好!從今天開始,我不吸煙了。”列寧說完,把口袋里的煙掏出來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2.徐:列寧知錯就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啊!五.評選出哪組得到的紅星最多,哪組就獲勝!六:主持人合:時間過的很快,希望同學們能向一些名人學習!我宣布本次班隊課,到此結束!下課!
班隊活動的教案 篇4
教育的主要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學生對“恩重如山的母親”、“有滴水之恩的朋友、陌生人”“磨礪自己的挫折、苦難、痛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他們心存感激,懂得珍惜、感恩,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
教育的主要實施步驟:
一、 談話導入:
“感謝”是個很普通的詞,我們小朋友都知道,當別人有恩于自己的時候,應該由衷地說聲“謝謝”。
二、情感體驗:
(一)、這一次的小練筆“感謝 ”,小朋友都覺得媽媽是最值得自己感謝的人,所以都寫了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寫得情真意切。讓我們來聽聽一些同學對母親的肺腑之言吧!
(生發言)
是呀,母親對我們“恩重如山”(板書),我們應該好好感謝。
(二)、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的人、物、事還有好多好多。聽聽這首詩歌,對你有何啟發?
師朗誦詩歌《感謝你》
(生談體會)
(三)、生活是多么絢麗多彩,只要懂得珍惜,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板書),你就會擁有生命的光彩。
想一想:
什么時候,你會感謝別人?
什么時候,別人感謝過你?
(生小組討論,交流)
(四)、感謝有恩于自己的人,我們都覺得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這就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板書)
(五)、可是,面對別人的(侵犯、傷害),面對(挫折、失敗),面對生活給你帶來(磨難、痛苦)時,想再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卻不是那么容易。(板書括號內文字)
1、游戲:《實話實說》
問:如果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生:各抒己見
2、出示《感謝》
讀了這段話后,你現在應該怎么想?怎么做?
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3、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遇到過一些讓你不高興的事嗎?
現在你還不高興嗎?為什么?
4、你知道今后應該怎樣做了嗎?
(生討論、交流)
三、指導行為
聯系實際,說說你將因為什么而感謝什么人?
(對倪伊丹、對問題答錯的同學、對辛勤工作的校工、對陌生人、對學校、對祖國----)
出示例句:(略)生仿寫
四:總結升華
是呀,一切的一切,這美好的所有,我們都應該對此心存感激。只因為感激,你會知足,就不會再怨天尤人,在你的心里就會充溢著熱愛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