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書包》教案(通用8篇)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1
本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重在培養學生觀察、繪畫的能力。本課展示了書包實物圖片,并針對不同特點的書包的各部分結構提出問題,其目的旨在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書包進行細致觀察和分析,從而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了解到書包的主要功能是為了方便人們攜帶學習用具的,了解體會出設計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自己的設計打下基礎。
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觀察書包的結構及細節特征用筆精細地描繪出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整體-----局部”繪畫原則畫書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把觀察的感受表現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發現畫書包的樂趣,并愛上學習的好伙伴——書包。
現代教學手段:使用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
重點:指導學生觀察表現物體的某些細節,畫出書包的外形,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難點:學生學習“整體----局部”的繪畫原則。
教法:本節課通過“圖片欣賞、實物觀察、教師演示、學生自主創作”來找到繪畫的樂趣。
學法:欣賞法、討論法、演示法、評價法。
一、激話導入
1、根據自身實際,引出身邊的小伙伴——書包
2、書包是我們上學的時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與我們朝夕相處。現在的書包不僅實用,而且非常的美觀,我們背著自己的喜歡的書包,就仿佛象平時穿衣穿褲一樣必不可少,它可以說是我們的貼身伙伴。現在和老師一起來欣賞各種各樣的書包。(課件展示 書包圖片)
二、講授新課
1、我們同學的書包也是各種各樣,但是同一個書包會不會呈現不同的樣子呢?(擺放書包實物)360度有360種不同形態。 生觀察后回答原因
教師小結:不是書包自身的變化,而是我們作畫者的位置不同,所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書包的樣子也就不同了。(展示課件三個角度的書包)——正面、側面、背面。
2、觀察實物書包,說出書包的結構——書包箱體
書包背帶
外部裝飾(口袋、拉鏈、拉鎖、搭扣、標志等)(板書)
3、展示道具正面外形圖,側面外形圖,背面外形圖。(結合三年級線描外形講解)
4、只有外形圖還不夠,怎樣添加書包結構?區分箱體、背帶和口袋生回答。(出示三個角度的第二部整體結構圖)
4、書包有哪些細節組成,或者是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外部裝飾(口袋、拉鏈、拉鎖、搭扣、標志·····)(出示三個結構的第三部細節刻畫圖)
4、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帶來的書包,它分為哪幾部分?(出示學生帶來的書包)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書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書包的樣式、功能,從而對這樣對書包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
生交流后分小分隊不同角度寫生書包。(課件出示寫生要求) A:先勾畫出外形輪廓————添加整體結構————細節刻畫
(區分箱體、背帶和口袋)
外部裝飾(口袋、拉鏈、拉鎖、搭扣、標志等) B:大膽運筆,注意線條穿插,粗細、長短線條相結合C:注意搭扣等局部細節D:參考課本中的學生作品
5、教師范畫,邊畫邊講:先勾出外形輪廓——按照結構特點,在添畫背帶、口袋——逐步深入刻畫。
三、學生創作
1、觀察所要畫的書包的外形輪廓
2、按照繪畫要求,按步驟繪畫
3、教師巡視指導
四、學生作品展示評價
1、學生自評: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從外形和線條方面解說。
2、學生互評:說一說誰的作品更吸引你。
3、教師評價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繪畫書包文具的繪畫步驟。也懂得了用自己的繪畫作品回饋與我們朝夕相處、不離不棄的“小伙伴”。同學們,加油,愿在今后的生活里畫筆為你增光添彩!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了解書包及常見文具用品的名稱與用途,在操作中學習有條理地整理小書包。
2、激發幼兒上小學的向往之情,在活動中體驗做小學生的愉快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書包。制作的ppt
2、桌上放有教科書、練習本、鉛筆盒、鉛筆、卷筆刀、橡皮、尺、餐巾紙、水壺、毽子、繩子、食品等,數量不一。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激發興趣,觀察、討論小書包
師:呀!今天我們小朋友都背來了自己心愛的小書包,真神氣!
你們知道書包到底有什么用呀?為什么小學生要背書包上學?書包里要放些什么呢?(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書包是我們上小學后要每天背著它去學校的,里面放的是我們學習的書本、文具和用品,它是小學生的好朋友。
(二)、操作體驗。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現在,請你們過去看一看,想一想,哪些東西是我們將來上小學時必須要帶好的,哪些東西是可以帶著上小學的,把它們挑選出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情況)
3、集中交流:重點交流小學里可不可以帶玩具?(讓孩子用完整話說明理由。)
4、教師小結 :現在我們知道了,一些學習用的書本、文具是我們每天上小學時必須要帶的東西,一些餐巾紙、茶杯等生活用具和毽子、繩子等體育用品是我們可以帶的,而另外的那些玩具和危險的用品是不能帶到學校去的。
三、整理小書包
1、請一個小朋友嘗試整理小書包。(師生共同觀察,發現整理的較亂)
2、觀看錄像,看看小學里的姐姐是怎樣整理書包的?
3、幼兒學習整理書包。教師觀察指導。
4、小結:因為書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們以后上小學去的時候,要每天整理好我們的小書包,還要愛護好書包里的這些東西。
延伸活動;
將區域活動的一角布置成小課堂,讓幼兒在游戲中嘗試再次整理書包。
聽課評析:
本次活動符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整堂課課堂氣氛和諧、融洽,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努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分組討論,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的原則,同時,憑借語言及多媒體課件,以錄像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從錄像中得到啟迪,滲透思想教育,讓幼兒知道要愛惜物品,不浪費、損壞物品,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整節課中,激發了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注重了對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更有個性地發展。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學習折小書包:看圖示折、看步驟折、看成品折等。
2.學習中遇到困難能主動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3.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折書包圖示、折書包步驟演示、范例:書包。
2.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廣告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書包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2個月我們大班小朋友就要畢業了,將要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名能干的小學生。那小學生每天都要帶什么上學呀?(討論講述)
(二)集體觀察書包示意圖
1.(出示范例小書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折書包,看看書包是怎么做的?說說要幾個步驟才能成功?
2.你覺得哪個步驟看不懂的可以提問?誰能幫助他? 3.對難度大的或幼兒實在看不懂的地方老師示范。
(三)介紹學習折紙的形式
1.提供有層次的材料:有折成功的作品書包若干、圖示步驟圖、有圖示和分步折紙示意圖。
2.讓幼兒討論說說哪一種形式學起來是最難?鼓勵幼兒挑戰有難度的進行學習。
(四)學習折紙書包
1.要求:自主選擇學習折書包的方法,可以看圖示折、可以結合分步折紙圖折、可以看折成功的作品折或直接跟老師學習折。
2.折紙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同伴學習。
3.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五)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
1.說說你剛才成功了嗎?在什么地方碰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
2.對幼兒出錯的地方逐一進行糾正。
3.邊欣賞自己折的書包邊念兒歌“小書包”
兒歌《小書包》
媽媽送我個小書包,
背在身上多神氣。
打開心愛的小書包,
一樣一樣看仔細:
鉛筆、橡皮、卷筆刀,
越看心里越歡喜。
背上心愛的'小書包,
我呀就要上一年級。
再見吧!可愛的幼兒園!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自主探索學習折小書包:看圖示折、看步驟折、看成品折等。
2.學習中遇到困難能主動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3.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4.了解書包的結構和功能。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教學準備:
1.折書包圖示、折書包步驟演示、范例:書包。
2.收集生活中的各種廣告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書包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2個月我們大班小朋友就要畢業了,將要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名能干的小學生。那小學生每天都要帶什么上學呀?(討論講述)
(二)集體觀察書包示意圖
1.(出示范例小書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折書包,看看書包是怎么做的?說說要幾個步驟才能成功?
2.你覺得哪個步驟看不懂的可以提問?誰能幫助他?
3.對難度大的或幼兒實在看不懂的地方老師示范。
(三)介紹學習折紙的形式
1.提供有層次的材料:有折成功的作品書包若干、圖示步驟圖、有圖示和分步折紙示意圖。
2.讓幼兒討論說說哪一種形式學起來是最難?鼓勵幼兒挑戰有難度的進行學習。
(四)學習折紙書包
1.要求:自主選擇學習折書包的方法,可以看圖示折、可以結合分步折紙圖折、可以看折成功的作品折或直接跟老師學習折。
2.折紙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同伴學習。
3.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五)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
1.說說你剛才成功了嗎?在什么地方碰到了困難,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
2.對幼兒出錯的地方逐一進行糾正。
3.邊欣賞自己折的書包邊念兒歌“小書包”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示范畫的基礎上,并結合生活經驗變換各個角度貼加想象。
2、能大膽地從一種形轉化為另一種形,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發現觀察、想象、表現、創造的能力,體驗創造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ppt,白紙若干,勾線筆3.背景音樂
三、教學過程
1、圖片觀察
(1)整體觀察:這是什么?它長得怎樣?
(2)局部觀察:背帶、包身是怎么樣的?
(3)細節觀察:包身是怎樣的呢?你還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地方嗎?
2、刻畫椅子
(1)師幼互動,引導幼兒刻畫書包:畫這個書包應該怎么畫?畫的時候注意些什么呢?
(2)幼兒刻畫:現在請你們把你們這個書包畫下來,看誰畫得最有意思。(請幼兒用簡練的筆法把書包畫下來)
3、啟發想象
(1)教師根據幼兒刻畫的作品轉換角度啟發想象:如果請你貼上幾筆能變成什么?這個書包現在倒過來像什么?你能把它變成什么?側看像什么?你能變成什么?
(2)教師把幼兒想象的形象畫成具象的圖畫,起到點撥幼兒的作用。
(3)教師提供成品作品給幼兒欣賞:你們看,這個小朋友把書包變成了什么?你喜歡嗎?為什么?
4、創造作畫
師:原來書包換一個方向就可以變出不一樣的東西來。現在請你把書包變出一個很奇特的東西,你們可以變整個書包,也可以變書包的一個部分,還可以轉換各個方向來變。看變得最神奇,還想想你變出的是什么東西。(在作畫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對遇到困難的幼兒要及時啟發以解決問題,對想法特別奇特的幼兒要給以大力的支持和鼓勵。)
5、評價、講述作品
(1)幼兒自我評價、講述畫面內容
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畫的書包?最喜歡自己畫的那個地方?為什么?
(2)同伴互評
師:你們最喜歡其他小朋友畫的那個作品?為什么?說說你喜歡他的哪個部位?
(3)教師點評
(根據巡回觀察情況進行點評)
四、教學反思
書包是小朋友們以后讀書必不可少的東西。首先整體觀察書包的基本外形及部件的構成,也可以提醒同學可以從不同角度整體觀察書包的形體結構和比例的變化,體會其不同觀察角度下呈現的美感。在此基礎上觀察書包各個部分結構的前后空間關系以及書包結構的細節。在用筆描繪書包時,請幼兒選擇用什么樣子的線去表現拉鏈呢?用什么樣子的線條表現背帶?請幾位幼兒同時嘗試后對比,哪一種效果更好?再次,應當注意線條的裝飾運用,了解疏密的對比。看到什么畫什么,通過欣賞作品,幼兒了解了構圖的重要性,能從好的作品中吸取經驗。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熟悉、了解書包及常見文具用品的名稱與用途,在操作中學習有條理地整理小書包。
2、激發幼兒上小學的向往之情,在教學中體驗做小學生的愉快樂的感覺。
教學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書包。制作的ppt
2、桌上放有教科書、練習本、鉛筆盒、鉛筆、卷筆刀、橡皮、尺、餐巾紙、水壺、毽子、繩子、食品等,數量不一。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激發興趣,觀察、討論小書包
師:呀!今天我們小朋友都背來了自己心愛的小書包,真神氣!
你們知道書包到底有什么用呀?為什么小學生要背書包上學?書包里要放些什么呢?(幼兒討論)
小結:原來書包是我們上小學后要每天背著它去學校的,里面放的是我們學習的書本、文具和用品,它是小學生的好朋友。
(二)、操作體驗。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現在,請你們過去看一看,想一想,哪些東西是我們將來上小學時必須要帶好的,哪些東西是可以帶著上小學的,把它們挑選出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情況)
3、集中交流:重點交流小學里可不可以帶玩具?(讓孩子用完整話說明理由。)
4、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一些學習用的書本、文具是我們每天上小學時必須要帶的東西,一些餐巾紙、茶杯等生活用具和毽子、繩子等體育用品是我們可以帶的,而另外的那些玩具和危險的用品是不能帶到學校去的。
三、整理小書包
1、請一個小朋友嘗試整理小書包。(師生共同觀察,發現整理的較亂)
2、觀看錄像,看看小學里的姐姐是怎樣整理書包的?
3、幼兒學習整理書包。教師觀察指導。
4、小結:因為書包里的朋友有很多,所以我們以后上小學去的時候,要每天整理好我們的小書包,還要愛護好書包里的這些東西。
延伸教學;
將區域教學的一角布置成小課堂,讓幼兒在游戲中嘗試再次整理書包。
聽課評析:
本次教學符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整堂課課堂氣氛和諧、融洽,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努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分組討論,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的原則,同時,憑借語言及多媒體課件,以錄像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從錄像中得到啟迪,滲透思想教育,讓幼兒知道要愛惜物品,不浪費、損壞物品,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整節課中,激發了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注重了對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以游戲為基本教學,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更有個性地發展。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提出以教學為特征的課程組織,強調教學的價值,注重教學的過程體驗,以改變幼兒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教學取材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臨近畢業,孩子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小書包、在書包的選擇上他們往往關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視書包肩帶的寬窄,忽略小書包對自己身體的保護作用。因此,教學教學--背背小書包,從幼兒身體的自我保護入手,與科學小知識: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相結合,重在幼兒的體驗探究過程,將科學知識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幼兒,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2、積極探索,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重點: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難點:發現寬肩帶比窄肩帶的書包背起來更輕松的小秘密。
教學準備:
材料:不同肩帶的書包若干、圖書若干、小實驗:兩塊海綿和小椅子教學過程:
一、不一樣的小書包--發現不同,引出話題1、這些都是小學生的書包,它們一樣嗎?
2、說說它們哪里不一樣?
3、小結:小小書包,有這么多的變化,你一定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小書包。
二、背背小書包--體驗感受,發現秘密
1、剛才,你們發現了書包的肩帶有的寬,有的細窄,如果在這兩個書包里放入一樣多的圖書,背在我們的肩上,哪個會更舒服、更輕松呢?
2、請你們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任務。
小提示:2人合作--在書包中分別放入5本圖書--兩人輪流背背小書包,慢慢繞走一大圈。
3、幼兒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說說感受,哪個書包背起來更舒服?
你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1、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實驗,海綿代替我們的肩膀,小書包背在我們的肩上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
5、小結:細肩帶書包壓在我們的肩上,會刻出深深的痕印,我們背起來會覺得痛,很不舒服,而寬肩帶的書包不會把我們的肩膀勒疼,背起來舒服和輕松。通過小實驗,我們知道了寬寬肩帶的書包能保護我們的肩膀,讓我們背起來更舒服,所以,我們以后選擇小書包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寬寬肩帶的書包。
三、遷移運用--嘗試運用,拓展生活經驗1、這是細肩帶的書包,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它變寬,讓我們的肩膀背起來更舒服、輕松呢?
2、出示加肩帶的書包,加上一個小小的寬肩條,就能讓我們背得更舒服。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寬了?加寬了以后有什么用處?
教學反思:
教學教學在張弛有序的過程下逐一展開,幼兒學得很快樂、很輕松,教學環節的設計為教學教學目標而服務,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體現。教學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注重科學小實驗的論證,讓幼兒在即時有效的觀察中,得到論證,達成共識;注重科學道理與生活的結合,將科學知識淺顯化、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教學中的延伸環節,讓幼兒更多地關注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去發現更多這樣的好方法,科學和生活的結合更具有教學的意義。
教學評析:
教學取材源于幼兒的生活,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探索和體驗過程,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科學道理淺顯、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獲得經驗。
大班美術《書包》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嘗試表現人物背書包的各種姿態,能區分人物正面和背面的特點。
2、萌發做小學生的情感,向往小學生生活。
教學準備:
各種人物背書包的動作,幼兒作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我是小學生——說說當小學生的快樂
1、我們參觀完小學后,又去小學報名了,你的心情如何?
2、你想當一名怎樣的小學生?
二、背起小書包——感知理解人物的不同角度來表現人物背書包的各種動態
1、小學生都會背上小書包去上學,看看這幾個小學生背書包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雙肩背書包
斜跨背書包
2、請幾名幼兒背上書包,請幼兒觀察:這幾個小學生背書包的時候是怎么站的?
正面站
側著站
背著站(能看到書包的全部)
3、這個小學生與我們平時畫的人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只看到他的背面、背著一個大書包)
小結:原來人物不同的站法,我們看到的多少也不同。
4、先畫人還是先畫書包?為什么?
小結:作畫的時候要有順序,先畫人物再畫書包。
5、幼兒畫出小學生背書包的姿勢,關注五官的不同表現、雙手的位置、書包的樣子等。
6、哪個好朋友一起背書包去上學?
7、去上學的路上你會看到什么?(添畫背景、小學門口,兩邊樹林等)
三、我去上小學-----分享交流中再次調動幼兒情緒,關注作品中的亮點
1、欣賞同伴的作品。
2、介紹自己想去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