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小動物教案(精選3篇)
小班音樂小動物教案 篇1
1.對比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輕和重。
森林要舉行小動物表演舞會,正在選拔小演員,我們一起去參加吧,看我們能不能順利通過。
(1)音樂游戲,感受聲音的輕和重。
教師:請你拍拍肩膀,請你拍拍肩膀;請你跺跺雙腳、請你跺跺雙腳。拍肩膀的聲音是輕輕地還是重重的?跺腳的聲音呢?
(2)對比欣賞音樂選段,分辨輕和重。
教師:順利通過初步選拔,下面我們來欣賞兩短音樂,告訴我,那一段是輕輕地?
(3)我們來完整的欣賞音樂。教師:感受音樂的輕和重,猜一猜這段音樂要表現的是哪個小動物。(欣賞音樂,根據感受猜動物、呈現小動物)
2.了解樂器特點,選擇樂器、根據音樂進行表現。
(1)了解樂器特點,確定樂器“輕”和“重”的特點
教師:這是什么啊?聽,它的聲音是輕輕地還是重重的?他像哪個小動物?
(2)認領樂器、欣賞音樂、勇敢表現。
教師:感受一下這個音樂是輕輕地還是重重的,它像在表現那個小動物?
3、表演結束、放還樂器、謝幕。
活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能持續注意力集中、跟隨活動主線積極、主動表現音樂,通過對比試聽,順利完成感受音樂的輕、重這一活動重點;在嘗試運用樂器表現音樂這一環節,幼兒能大膽嘗試但在短的時間內將音樂與樂器的融合一致表現上存在困難,應該把音樂本身的對比更加明顯,樂器的代表性設計的更加突出,以幫助幼兒明確的區分。
小班音樂小動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學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誰來了
價值取向:了解小動物的叫聲,嘗試學小動物的叫聲。
1、紅紅的雞冠,早上早早起,是誰?(公雞)我們和公雞打招呼吧。(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話來打招呼)
公雞是怎么和我們打招呼的?(喔--喔)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誰來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羊是怎么和我們打招呼的?我們來學一學。
3、走路靜悄悄,愛吃魚,是誰?(小貓)我們也有禮貌地和小貓打招呼吧。小貓怎么和我們打招呼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吧。
二、學唱歌曲
價值分析:學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三個動物朋友來到我們班級了,他們想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一起來唱歌。那我們兩只小耳朵來聽聽小動物唱的歌吧!)
1、(播放音樂)你聽到小動物怎么唱的?(鼓勵幼兒隨便唱)
2、教師示范唱一遍,引導幼兒一起念歌詞。
3、小朋友也來和小動物一起唱歌。
4、小動物,一邊唱,一邊還做動作呢!師生邊唱邊表演
5、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起來唱歌(戴胸飾表演)
三、延伸活動
1、還有許多小動物唱歌聲音很好聽的,啟發小鴨子怎么唱的?……
2、那我們去找更多的小動物唱歌,看,它們都走來了……(表演:走路,自然結束)
講課后的反思
每次講課后總會有很多的感悟,這次講課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比以前有所進步,尤其是課堂駕馭能力有所提高,感覺自己輕松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仔細回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選材上,我根據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動的特點,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選擇音樂游戲《小動物走路》,并精心設計了本節教育活動。
2、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我以“去樹林游玩”為主線,在玩的過程中認識了四種小動物并學會了它們走路的樣子,帶領幼兒隨音樂進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高興地玩耍,快樂地學習。
3、由于托班孩子年齡小,在課件制作上,我精心制作了動畫片的形式,讓幼兒直觀形象地學習,模仿小動物走路。
雖然自己在活動中總體表現良好,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由于托班孩子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事物接觸的少,因此,導致了我在活動中所提的問題不太恰當,以至于有的孩子回答不正確。;比如:在出現小花貓這幅動畫的時候,我問:“小花貓是怎么走來的?有的孩子不是回答,而是模仿爬在地上學小花貓走路。見此情景,我隨即另提出一個問題:“小花貓是靜悄悄地走來還是重重地走來?孩子們一聽,便說是靜悄悄地走來,這樣一問,便掌握了小花貓走路的樣子。
其次,在課件制作上,雖然自己精心制作得比較好,但是為了讓小動物跟隨音樂按順序表演,由于電腦知識欠缺,沒有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那種效果,因此,自己以后要在課間制作上多下功夫。
最后,這次講完課后,感覺自己在課堂上語速還比較快,性子還比較急,想急于完成活動目標,自己以后要盡量克服,使自己在以后的活動中表現得更加完美。
有了以上的一些感受,我想自己以后會多加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多學習,多交流,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班音樂小動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傾聽音樂、欣賞音樂。
2、鞏固小動物走路的律動。
3、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5、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森林背景圖、小動物圖片及胸飾。
2、知識經驗:幼兒已聽過故事《獵人的故事》;已學會兔子跳、小鳥飛、大象走。
教學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兔子跳、大象走進入活動場地。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2、分段欣賞音樂。
欣賞第一段:《森林狂想曲》前半部分(旋律優美、歡快)師生談話:你聽到了誰的叫聲?它在哪里?還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音樂旋律優美、歡快)欣賞第一段:《獅子王進行曲》(音樂強勁有力)師生談話:發生了什么事情?小動物們會怎么做?
欣賞第三段:《森林狂想曲》后半部分(旋律優美、歡快)師生談話:小動物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
3、完整欣賞一遍。
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三、結束部分音樂表演:幼兒自由選擇動物胸飾,模仿小動物走路,表現音樂。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都以游戲的口吻引導孩子,孩子也是以游戲角色參與活,也能突現音樂的目標實現過程。如節奏的練習的情景化,演唱要求滲透于音樂形象中;動作表現的美的要求、節律性教師都能注意到。
不足之處:教學中沒有鼓勵幼兒的求異思維,也沒有控制幼兒演唱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