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的教案優秀(精選2篇)
詠雪的教案優秀 篇1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并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學習重點:誦讀課文,多角度拓展思維。
學習難點: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知識鏈接】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此人愛好文學,喜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部記述魏晉時期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在內容上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2.謝道韞(349—409)“詠絮之才”的起源,魏晉時期的才女。她自幼聰識有才辯。是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謂是出身于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
【呈現目標明確任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并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合作預習問題導向】
美美地讀(從讀中感受)
1.聽范讀:聽字音、節奏和情感。
2.組員朗讀展示。
認真地譯(從譯中探究)
小組合作,結合課前預習中的重點詞語翻譯全文。
細細地品(從品中領悟)
【生問師答定向釋疑】(學則須疑)
提問向導:從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等角度提問,提出小組不懂的問題,向老師質疑。
【盤點收獲拓展提升】
1.請說出一句有關描寫雪的詩句
2.課堂小結:
詠雪的教案優秀 篇2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樂融融的氛圍。發揮想象,會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學習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常見文言字詞,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學習難點
發揮想象,會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劉禹錫的《烏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當時最有名、最顯赫的兩個大家族,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這兩個家族人才輩出。而謝安無疑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淝水之戰,就是時任東晉宰相的謝安指揮的。
本課要學習的就是有關謝安與他子侄輩講論文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詠雪》。
二、作家與作品
1、結合課文注釋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和劉義慶的知識。
《世說新語》,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全書按內容分類記事,共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三、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節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指導讀音。
(2)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清停頓,注意節奏。
(3)去標點讀,讀出停頓,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再讀課文,讀懂文義:
(1)借助課本注釋,小組合作,共同翻譯。
補充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號、物品名稱、計量單位要保留。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補:補充省略的詞語和句子成分。
刪:刪掉沒有實在意義的詞語。
(2)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強調重點字詞。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時間:寒雪日地點:家里人物:謝太傅、兒女們事件:與兒女講論文義
提問:家庭聚會的氛圍怎樣?從哪里看出來。
明確:融洽、愉快、輕松和諧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
四、問題探究
1、把大雪紛飛的情景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謝安認為哪個比喻更好?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謝太傅傾向于謝道韞的比喻。在謝道韞回答之后,“公大笑樂”。
2、合作討論:兩個比喻你覺得哪一個更好呢?明確:“撒鹽空中”——鹽的顏色與下落之態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當,但是,僅有物象而無意蘊;
“柳絮因風起”——不僅比喻貼切,表現出雪的輕盈之態,既有美的意象,又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更深刻。形、神、韻兼備。正如英國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五、拓展思維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發揮想象,寫出一兩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寫在書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鵝毛大雪,漫天飛舞。
3、列舉并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六、看關鍵字背誦
寒雪日講論文義欣然
板書:詠雪
鹽: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