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狼教案(精選13篇)
有關狼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兔子在狼的威脅下,勤練功夫,最后越來越強壯;狼為貪欲蒙蔽,最后只有死路一條。
4.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情節,感悟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師述:我們平時讀過不少寓言故事,你能把你讀過的寓言故事的題目告訴大家嗎?在大家的印象中,兔子和狼是兩種怎樣的動物?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兔子和狼》。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兔子和狼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第一要讀正確,不丟字,不加字。第二要讀通順,讀連貫,不破詞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讀書匯報。
(1)讀完課文后,說說哪些問題自己已經得到了解答。
(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北山的狼想吃南山的兔子。兔子為了防備老狼,天天練功,最后練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狼不但沒吃到兔子,還被摔死了。)
3.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找出會認字,自由識記。
2.認讀,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學習會寫字:狼 拳 威 拼 餓 實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記憶:良—狼 并—拼 我—餓
(2)重點指導識記、書寫“拳、威”。
4.你從本課中積累了哪些新詞?將它們添加到“我的詞語庫”中。
四、再讀課文。
要求:
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細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2.討論以下問題。
(1)當兔子聽到狼要吃它后,它是怎樣做的?
(2)狼見到兔子練功后,說了些什么?
(3)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大汗淋漓:形容汗流滿面,汗珠往下滴。淋漓: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氣喘吁吁:形容大聲喘氣。吁吁:形容出氣的聲音。
絞盡腦汁:形容處心積慮,費盡腦筋。絞:扭轉,擠壓。
動作演示理解“蹲、蹬、彈、跳、出拳、搗眼、踹腰”。
3.故事的結局怎樣?(兔子長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狼瘦得皮包骨頭,被老鷹丟到南山摔死了。)
討論:(1)為什么兔子后來會越來越強壯,而狼卻死了?
(2)如果你遇到同樣的問題,你會怎樣做?
4.小結:通過學習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北山的狼一心想吃掉南山的兔子,但是它只想不做,最終不但沒吃到兔子,反而被摔死了,兔子面對狼的威脅,為了防備老狼,天天練功,最后練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想象:
(1)當兔子看到狼死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如果狼改變了想法,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2.續編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鼓勵學生續寫《兔子和狼》。
有關狼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捕殺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述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感悟作者通過分析具體事例而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鹿、狼、林”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
教學方法:
快速閱讀、感情朗讀、口語交流、討論總結。
教學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讀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2、教師做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關于“狼和鹿”的童話故事嗎?在童話
中,你覺得“狼和鹿”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二、快速閱讀課文1、2自然段。
1、課文如何描寫森林的,你能找出相關的詞句嗎?
2、“羅斯福”是何許人也?他下了一道什么命令?為什么下此命令?
三、感情朗讀3、4自然段,說一說
:
1、
命令頒布后:狼被__________;鹿成了森林中的________。
2、我的口語-------Very
good
假如你就是一只受到寵愛的鹿,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四、用喜歡的方式自學5、6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狼消滅后,森林發生了什么變化?
狼消滅后,鹿群發生了什么變化?
2、回憶《蛇與莊稼》一文,寫“鹿、狼、林”之間的關系圖。
3、用適當的語氣朗讀這一部分。
4、口語練習:
假如你是余下的茍延殘喘的鹿,現在的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我幫總統找原因——(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7、8自然段)
1、為什么會發生“鹿死林毀”的悲劇?你能補充完下面關
系圖嗎?
(
)
滅絕后→
(
)
快速繁殖→(
)毀滅→
(
)滅絕
2、
羅斯福總統錯在什么地方?
六、這個故事說明: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動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斷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
至整個生物界中
的
這種
相互關系。
七、“我”有收獲了。
學生自由發言,談論自己的收獲。
八、課外延伸
通過畫面進一步認識“狼”,在生活中學習狼的優良品質。
有關狼教案 篇3
此課的教學創意是:評價性閱讀。
評價,包括鑒賞和評論。評價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評價能力本身有不同層次 ,文章高遠的立意,別具匠心的構思,有所領悟,是一種評價;對一個有特色的詞或句子的 體會,也是一種評價;就課文的片斷、詞句談談感受,也是一種評價方式。初一的學生文學 水平有限,評價能力不強,只要好好引導,教學任務是可以完成的。
評價性閱讀訓練,主要是為突出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這一 點,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的第四點有明確要求:
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 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 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的機械訓練。
評價性閱讀訓練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活動為主,教師適當引導,教師著力 進行的是要考慮怎樣引導學生評價,從而有步驟有層次地完成教學任務,進而提高學生能力 。
評價性閱讀的教學方式,適用于精美短文,如:詩、詞、散文、小說等一類課文的教學。
[平臺展示]
主要教學過程:
(一)預習識記,指導學生完成11個字的音形義的識記任務。
音:綴 窘 苫 蔽 弛 眈 瞑 隧 黠 * 寐
要求會寫,結合注釋掌握字義。
(二)初讀課文,完成兩項自學內容:1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的識記。2借助課文注釋 ,梳理文句,讀懂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三)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評價式閱讀。
1.指導學生從屠戶的角度對課文進行評價性閱讀,讀一段,評價一段。
教師示范: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學生討論,對二、三、四段進行評價,發言內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與結局。
2.指導學生從狼的角度評價課文。教師示范:第一段寫的是兩狼跟蹤。
學生互讀互評,發言如下:
第二段寫兩狼窮追。
第三段寫兩狼逼人。
第四段寫兩狼被殺。
3.我們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對課文評價。如故事波瀾,表現手法,情節結構,形象塑造等等。
學生分組評價,教師組織交流。
第一段:文章開門見山,寫一人遇兩狼,這是一個險惡的環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見,屠 夫身單力薄,一開始就造成了強烈的懸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戶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戶 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
第三段:屠戶在情急中,迅速占領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斗,與狼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
第四段: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第五段:這是一個議論段,既是對狼的嘲笑,又是對屠戶機智勇敢殺狼的贊揚,點化中心 。說明人具有狼所不可能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待像狼一樣的陰險狡詐的惡勢力,要敢 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4引導學生從用詞造句的角度對課文評價,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寫得好,寫出了… …表現了……”如“晚歸”的“晚”字寫得好,寫出了時間,表現屠戶在晚上無人時走路 ,環境十分險惡。
學生發言,教師點撥: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為情節的展開埋下伏筆。
“綴行甚遠”——表現狼貪婪的企圖,險惡用心。
“兩狼之并驅如故”——表現狼的配合作戰和虛張聲勢。
又至——復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貪婪啊。
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后夾擊置屠戶于死地。多么狡詐陰險 。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閑無事,偽裝輕松善良,實則暗施毒計,企圖麻痹屠戶表 現其狡詐的本性。
眈眈——寫出了狼的兇殘目光。
洞其中——表現狼在迂回包抄,準備前后夾擊。
轉視——寫屠戶的警覺,引出了更加驚心動魄的一幕。
屠暴起——寫出了屠戶的勇敢與機智。
數刀——表現屠戶毫不手軟。
“顧”“奔倚”“弛擔”“持刀”——表現屠戶在險惡處境中,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急中生智,想方設法和惡狼斗。
……
有關狼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狼·教案示例。
2.學習記敘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知識引路。教師要清醒地認識文言文閱讀的一般規律,從整體到局部,從熟讀到理解,從語言形式到思想內容,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并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詞。
3.復述故事大意。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于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于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注解,會認會讀;然后就要朗讀,讀得瑯瑯上口、滾瓜爛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于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后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③《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科舉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藝術成就很高,具有現實意義,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狼·教案示例》。
這一部分主要由教師講授。
3.認讀課文。
(1)教師布置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參看注解,劃出生字生詞;試通文句,弄清內容大意;
小聲默讀一遍。
(2)學生發問。
除注解以外,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發問,教師當堂解決。
4.朗讀課文。
第一遍:要求讀音準確。
第二遍:要求大體順暢。
第三遍:要求讀出語氣。
每一遍,教師均有講評。
5.默讀課文,準備復述。
教師給三五分鐘讓學生再默讀識記,要求能大體復述故事情節。
6.復述課文。
找三個學生復述,每一次復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要作出講評。
第一次,找中間程度的學生,讓他看著課文復述,實際上是對著課文口頭翻譯,大體譯對即可。
第二次,找中間偏上學生,要求對著課文較為準確地翻譯。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學生,背著課文復述,要求不遺漏主要情節。
7.掌握生字詞。
在這三次復述過程中,其他學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義的字詞。教師隨訂正隨理出掌握的主要詞語。
擬挑出常用的、比較容易掌握的單音詞,隨講隨寫黑板,讓學生筆記,以便復習掌握。
常用字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
突然。 斃:殺死。 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詞要入文作出準確解釋,可讓學生當堂翻譯原句,不要只是單個記詞義。
另有兩個詞用的是引申義,書上有注釋,教師可略加提示,學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這兩個詞是: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馳: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論實詞還是虛詞,可不單獨講解,以能理解文意為準。
布置作業
1.按照記敘的順序,看看本文敘述的故事可分成幾個部分,用一個詞(或詞組)給每個部分作出概括。
2.用現代語言翻譯最后一個自然段。
3.思考練習一。
4.做練習二、三,答案做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串講課文。
2.理清順序、掌握結構。 3.正確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學過程
本課時不單獨檢查作業,將此過程溶入教學的相應環節中。
1.串講課文并理清敘事順序與結構。
(1)本文敘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敘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個過程,按照自然段的順序來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完整地敘述這個故事的。
教師串講,遇到上節課列出的重點詞語可提問學生,歸納時也先提問,后訂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我們不妨用兩個字來概括,大家想,哪兩個字合適?--可用屠夫“遇狼”來概括。
再看第2段,寫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罷休,照樣追趕。說明狼很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兩個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個字來組詞,這個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懼狼”來概括。
再看第3段,寫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準備搏斗,這寫了屠夫對狼的什么行為?文中似無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慮。--可用屠夫“御狼”來概括。
再看第4段,寫屠 夫奮起劈狼,隨后又劈一狼。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殺狼”來概括。
(3)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恰好是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
那么,這四個自然段,哪是開端,哪是發展,哪是高潮,哪是結局呢?
關鍵在于高潮和結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發展。這點學生是能理解的。可見怎樣劃分高潮和結局,應該以文章本身的情況為準。
(4)文章還有第5段。
先檢查上節課留的作業2,讓學生念自己的譯文,教師訂正并講評。
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兩個字概括,與上面組詞形式相同,應是“×狼”呢?
可用“評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與第5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記敘,第5段是議論;前四段是講故事,第5段是評故事。
(6)本文的整體結構應該怎樣認識?
本文整體上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敘事,又分四個層次;第二部分為議論。
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時的主體部分,包括串講、理順序、明結構。每一個進程均有板書,隨講隨寫。最后形成的板書如下:
敘事順序與結構形式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即本文的主體是人,還是狼?
讓學生自由討論,要求自己的觀點必須在文中找到根據。
此處勢必出現分歧意見,可讓雙方爭論,教師不必過早表明傾向。
有關狼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綜合練習跑,跨跳,鉆,滾,和投擲動作,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提高幼兒的集體意識和竟爭精神。
3、體驗同伴間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喜洋洋,紅太狼,灰太狼頭飾若干,紙球若干,羽毛球拍4個,膠墊若干,長繩1根,呼拉圈4個,小鼓一個,磁帶1盒,錄音機1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聽口令快速集合成4路縱隊。
二、介紹自己:
小朋友們好,我是張老師,今天要和你們一起來做游戲,你們高興嗎?(幼兒回答)
三、基本部分:
1、做活動準備操(喜洋洋與灰太狼)
師:好,小朋友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吧!
2、教師導入。
1)利用角色的出現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跳得真棒,哪個小朋友知道我們剛才跳的舞叫什么名字呢?(幼兒回答)對了,是“喜洋洋與灰太狼”你們喜歡它們嗎?(幼兒回答)老師也很喜歡它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幼兒回答)這個是?(幼兒回答)這個是?(幼兒回答)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答對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個游戲名叫《打倒灰太狼》好嗎?(幼兒回答)
(戴頭飾)
可是,老師想請兩位小朋友來拌演紅太狼,誰愿意呢?你知道紅太狼生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幼兒模仿)好,真像,就讓你來演吧!(繼續給幼兒戴紅太狼頭飾)剩下的我們就來拌演可愛的小羊吧!都戴好了沒有?(幼兒回答)可是老師還總是覺得缺少了誰?(幼兒回答)對了,還有灰太狼呢?它到哪里去了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往那兒瞧,原來灰太狼在那兒呢!
小結:小羊們都知道了,灰太狼最可惡了,老是在紅太狼的逼迫下,傷害著我們小羊。今天我們小羊不用怕它了,我們小羊團結起來,一起想辦法來收拾灰太狼好嗎?(幼兒回答)來我們一起高喊“打倒灰太狼”,“打倒灰太狼”。
2)觀察和熟悉場地及設置。
師:要想打倒灰太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去尋找灰太狼的路上被灰太狼設置了許多障礙。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障礙呢?(幼兒回答)對了,這些都是要想打倒灰太狼必要經過的障礙,越過障礙我們才能找到灰太狼,才能打倒灰太狼,讓它再也不能欺負我們小羊了。
3、師幼共同探索游戲玩法。
路障設置了那么多,要怎樣經過呢?思考一下,哪只小羊來給我們示范一下好方法。
(評價示范幼兒)
剛才呢!兩位小羊都非常棒,他們都想出了極好的辦法來越過一個個障礙去打倒灰太狼,我也有一個好的方法,來越過這些障礙,請小羊們看一看我的方法好不好?
(教師示范)
首先我們一只小羊拿一個石頭,跨過攔繩,(單腳跨)再屈身鉆過障礙圈,滾過草地,最終站在河邊用小石頭來攻打灰太狼,(交代投擲要求),攻找完以后小羊要原路返回,明白了嗎?可小羊們不要忘了河那邊還有個紅太狼這四個小圈就是紅太狼的家。它為了保護灰太狼,會用它的平底鍋來打掉你們的小石頭,這樣要想打倒灰太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不怕只要我們小羊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戰勝它們的。對不對?(幼兒回答)小羊你們有信心打倒灰太狼嗎?(部分幼兒回答)“打倒灰太狼”,“打倒灰太狼”紅太狼你有信心保護好灰太狼嗎?(部分幼兒回答)
4、教師提出要求。
師:小羊們在去完成任務的路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在跨越障礙的時候要小心,小手不能去碰到障礙物,小石頭呢!也不能亂投,我們就瞄準灰太狼來打,不要管紅太狼是怎樣來保護灰太狼的,我們不要受紅太狼的干擾,記住我們盡管瞄準灰太狼來打就行。紅太狼就站在自己的圓形家里邊,不能走出來。
5、幼兒自由練習。
師:我們小羊們現在要做好準備有次序的快速練習。
6、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師:來我們快速集合成4個縱隊,我們看哪一組小羊進攻速度最快。誰就是第一名
1)評價幼兒游戲情況。
2)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結束部分。
1、獎勵(1分鐘)
2、放松活動(1分鐘)
最后跟音樂跳舞退場。
有關狼教案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
2、學科:語文
3、課時:2
4、學生課前準備:
(1)借助網絡和圖書館查閱有關狼的知識(參考關鍵詞:狼的介紹,狼的成語、俗語或歇后語,狼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等)
(2) 預習《狼》專題,閱讀專題中寫狼的文章,了解所寫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情感。
(3)記下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5、教師準備:
利用百度搜索有關狼的圖片、知識等材料,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設計制作課件。
二、教學課題
專題狼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使學生了解狼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學生積累關于狼的成語、俗語、諺語、故事等。
2、了解狼的形象及選文中作者對狼的評價。
3、通過對狼的資料的搜集和閱讀,形成對狼的綜合認識。
4、通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三、教材分析
《狼》專題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內容,被安排在第五單元后。本專題分為“閱讀積累”、“思索質疑”、“討論研究”三個層次進行,這三個層次互相滲透、有機統一,在逐層推進中實現綜合與提高。學生逐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閱讀、想象、領悟逐漸上升到思辨、表達、創新。這一專題是“建構主義”學習的集中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踐。它把聽說讀寫打通,學科間打通,課內外打通,真正實現了大語文教學。
教學重點:
1、通過對狼的選文的閱讀,了解狼的形象及作者對狼的評價。
2、通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教學難點:
1、通過對狼的資料的搜集和閱讀,形成對狼的綜合認識。
2、通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專題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的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所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合適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狼
(導入)出示狼的圖片:你知道圖中的動物是什么嗎? 你對這種動物的印象如何呢?學生發言 教師點評
下面我們就進入《專題 狼》的學習。
【投影】狼的圖片
過渡: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狼。古今中外有許多關于狼的成語、諺語和歇后語,你知道哪些呢? 二、說狼
說說你知道的關于狼的成語、諺語或歇后語。 學生展示搜集的成語、諺語或歇后語 教師點評并歸納整理成語、諺語或歇后語
【投影】狼的`成語、諺語或歇后語
過渡:從這些成語、諺語中我們知道狼是狡猾的、兇殘的,那么在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議一議狼。
二、議狼
1、自由朗讀選文《狼》,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話具體說說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說說作者筆下的狼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從文中找出依據)
學生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過渡:蒲松齡筆下的狼是貪婪的、狡猾的,但有一位作家卻不這么認為,你們想知道嗎?
2、讀一讀選文《母狼的智慧》,說說作者畢淑敏對母狼的評價如何?作者這么說有什么依據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依據 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過渡: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著重描繪了狼具有的人性的一面——聰明、機智,具有母愛。
3、你在平時的閱讀中還搜集了哪些關于狼的文章呢?從中你體會到狼什么樣的形象呢?
學生展示搜集的狼的文章及談狼的形象
教師點評
總結狼的形象。提問:你贊成哪一種呢?
(學生產生不同意見,爭執不下。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 三、合作探究
為什么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呢?20xx年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優秀教案評選活動
小組討論,請組長把小組的共同見解作好記錄。
小結: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這取決于作者的生活經歷、情感態度、選取角度,讀者的情感、立場,狼的處境、本性等因素,以及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思考,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通過對“狼”這一話題的探討,大家知道了要辨證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同時,同學們在查閱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也一定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去收獲! 五、作業布置
請你繼續搜集關于狼的成語、諺語或故事,形成對狼更深入的認識。
【板書】
作者的生活經歷、
貪婪 狡猾 兇殘 情感態度、角度 差異 讀者的情感 聰明 機智 慈愛 立場、角度
狼的處境、本性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對上節課內容進行復習回顧
二、寫狼
1、世界上有的民族崇拜虎,有的民族崇拜牛,有的民族崇拜蛇也有的民族非常崇拜狼。在蒙古和我國的新疆,一些故事和諺語中,狼是英雄的象征,有人喜歡以“狼”為人名;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傳說中,狼還被尊為人的保護神。比較一下另外一些民族對狼的態度,你能從中獲得什么啟示?
2、書中“參考資料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生存關系圖?這里面蘊含著十分深刻的科學道理,你能給大家做個解釋嗎?
以小組為單位,充分運用自己搜集到的各種資料,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形成自己的小論文。 題目示例(題目可根據寫作內容自定): 說狼
狼仇恨和狼崇拜
談談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
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
三、搜集、整理學生的小論文成果
六、教學反思
本專題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專題的教學依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設計,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教學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1、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專題的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所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合適的方法。在本專題的教學中,我就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利用互聯網搜索的優勢,讓學生通過自主搜集狼的資料(先是搜集狼的成語、諺語、歇后語,然后到尋找寫狼的文章,再到搜集狼的其他材料),由易到難地訓練學生的知識積累、閱讀能力等。而對于一些個人能力不足以解決的問題(如:為什么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呢?),則發揮小組合作的長處,通過集思廣益,完善答案。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確實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這也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
2、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努力讓他們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這也符合專題的教材特點。而我則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最好的幫手。
3、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和寫作能力
由于專題學習的知識容量較大,學生必須通過閱讀、理解、篩選等過程,才能獲取有效信息;必須通過思考、理解、組織,才能交流信息;最后運用大腦的思維活動,才能將探究的問題成果寫出來。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表達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訓練和提高。而我在教學中,通過預習、課堂、課后作業問題的設計,將能力的訓練貫穿始終。
有關狼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跳躍的性質。
2、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感知音樂的節奏和重低音的部分。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分辨音樂重低音部分,感知音樂的節奏。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每人一個小白兔指偶、4—5個灰太狼的胸飾、《小白兔和灰太狼》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調動情緒,導入活動。
1、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一玩吧。
教師帶領幼兒聽著音樂進活動室并做小鳥飛的動作。(師:小鳥飛來了!我們來學小鳥飛吧!小鳥的翅膀飛起來,軟軟的,小腳掂起來做小碎步,轉一圈)
2、(師:大森林里真美啊!我們坐下來聽音樂吧!)
二、欣賞和感受樂曲。
1、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師:(欣賞前要求)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聽聽音樂里會有哪些小動物來了呢?)
師:你們都聽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了呢?
2、教師合著音樂演示小白兔和灰太狼的圖片,幼兒傾聽音樂。
師:(欣賞前要求)那么到底是誰來了呢?請小朋友們再來聽一遍音樂,你們一邊聽一邊拍拍手來歡迎小動物出來吧!
師:是誰來了呀?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
:所以音樂也是跳跳的,灰太狼是怎么走路的?(很重)
:所以音樂也是重重的。(獎勵小兔子)
3、幼兒再次欣賞音樂。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這一遍請小朋友跟著小兔子,小兔子跳你們就跟著節奏拍手,灰太狼來了你們就停下不拍,也不動。(教師演示小兔子和灰太狼)
4、幼兒再次欣賞,用拍手表示小兔,用跺腳表示灰太狼。
三、動作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節奏和重低音。
1、隨音樂,教師帶領幼兒用小兔手偶在身體小路上跳跳。
師:我們套上小兔子的指偶在自己的身上跳一跳,跳的時候要跟著音樂跳起來,灰太狼來了我們就不動。
2、帶領幼兒跟隨音樂一起做小白兔跳的動作,在B段音樂的時候馬上站著不動。
四、音樂游戲,體驗快樂。
1、請幼兒做小白兔,老師當灰太狼,一起聽音樂游戲一遍。
(師:小兔子們,我們和灰太狼一起來做游戲吧!小白兔要跟著音樂跳起來,聽到灰太狼來了的音樂就不能動了,要不會被灰太狼抓走的。)
2、請部分孩子當小白兔,老師和幾個幼兒當灰太狼,一起游戲一遍。一下扮小兔和灰太狼的幼兒。
3、請幾個幼兒當灰太狼,老師和另外小朋友當小白兔一起去采蘿卜做游戲一遍。
五、以愉快的情緒結束活動,跳出活動室。
(小兔子們今天我們采到了許多蘿卜,跟著媽媽回家去吧!)
有關狼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積累文言詞匯: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4)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
(2)通過討論探究,自己解決生難字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3)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詞匯,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難點: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課型及課時:
閱讀探究型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讀準字音,讀順句讀,發現疑難問題,回憶鞏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由學生說帶“狼”字的成語。然后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導入。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現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怎樣的一個故事,并能說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準備搶答)
2、理清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后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敘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機智、勇敢、警覺、善于斗爭。
狼:貪婪、兇狠、狡詐。
2、悟讀:明主旨,談感受。
你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談。學生暢談之后,教師點評、小結。)
請結合圖片適當想像,將此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
狼
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屠夫:機智、勇敢
惡狼:貪婪、兇狠、狡詐
寓意:對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有關狼教案 篇9
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彼得與狼》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初步了解樂器的音色特點和豐富的表現力,感受樂器所塑造的音樂形象,體驗音色、旋律、節奏、速度等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以及所表現的故事情節。教學重點:感受樂器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體驗音色、旋律、節奏、速度等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以及所表現的故事情節。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教學過程:組織教學!
1、用“小鳥”的聲音引入課堂
(出示課件)播放“鳥叫聲”,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啊?師:可愛的小鳥唱著歌向我們打招呼呢!聽!(播放小鳥主題)
2、感受這段音樂形象,從旋律和曲調上體會
從小鳥的歌聲中,你能聽出這是只怎樣的小鳥呢?為什么?
3、所演奏的樂器
其實,不同的樂器能用它特有的音色和特定的旋律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交響童話的音樂世界吧!
二、新課教學
1、出示題目《彼得與狼》,解釋什么是交響童話。
2、“彼得”主題旋律
a、出示旋律
b、感受旋律所表現的人物(從旋律、情緒上說)
c、哼唱主題旋律隨琴哼唱填詞哼唱
d、感受樂器
e、介紹弦樂四重奏
3、“鴨子”主題旋律
現在故事開始:有一天清晨,少先隊員彼得打開大門,到草地上去散步,小鳥見到彼得,便飛了過來,高興地打招呼說:“彼得!早上好!今天天氣真好!出來玩吧!”(課件播放清晨音樂)這時,一只鴨子也搖搖擺擺地走過來了。它很高興,因為彼得出門的時候忘了關門。它說:“這一回我可以到池塘里舒舒服服地洗個澡了!
師活動:你覺得這段音樂表現了一只怎樣的鴨子呀?為什么?提示:(從速度、情緒、裝飾音說)
師:可知道這只鴨子又是用什么樂器表現的呢?(出示雙簧管并簡單介紹)
4、“貓”主題旋律
小鳥見到鴨子,就和他嬉笑玩鬧了起來。突然,誰來了呢?聽!(播放貓主題)它想干什么呢?為什么會讓你有這種感覺呢?(跳音)
這只貓在想:“小鳥正在和鴨子玩鬧,肯定不會發現我的。讓我過去把它給捉住!”于是,它向小鳥偷偷地靠近。(重播貓主題,師生模仿)
哎呀,能把貓那躡手躡腳地,想吃小鳥的心態表現得那么逼真!會是什么樂器呢?可真神奇呀!(出示單簧管)
5、“小鳥飛上樹”主題旋律
這時,彼得發現了,他急忙喊道:“啊!小鳥,當心!”小鳥聽到了,會怎么樣呢?聽!(播放小鳥飛上樹音樂),小鳥可安全了,貓只能呆在樹下眼睜睜地看著流口水了。
6、“爺爺”主題旋律
正在這時,彼得的爺爺出來了,他很擔心地說:“你們在這兒玩,多危險哪!萬一從樹林里出來一只狼怎么辦呀?”說完,硬是把彼得拉回了家,并且把門給鎖上了。大家想想,用哪種樂器來表現老爺爺好呢?(出示相關的樂器)請和身邊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學生回答)
為什么?音樂的速度應該怎樣?為什么?那聽聽這段音樂怎么樣?它表現了一位怎樣的老爺爺啊?(播放老爺爺主題)
7、“狼”主題旋律
對于老爺爺的擔心,彼得卻并不害怕。他說:“少先隊員最勇敢了,我可不怕狼。”可是,不久,狼就真的出現了!(播放狼的主題)
設置問題:這段音樂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呢?為什么會讓人覺得那么陰森、可怕呢?(出示譜例)原來是因為作曲家運用了非常不協和的和弦,它通常能營造一種危險、恐怖的氣氛。那么,這樣的音樂讓你在眼前出現了一只怎樣的狼呢?能聽的出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這是用三支圓號演奏的。
8、“動物們逃跑”旋律
同學們,小動物們發現狼來了,都會怎么樣呢?聽!(播放逃跑音樂)這是誰?(貓)他怎么辦了?這又是誰?(鴨子)他又怎樣拉?
9、“捉狼”旋律
鴨子被狼吞進了肚子,貓和小鳥都躲到了樹上,彼得則在大門里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一點兒也不害怕,他決定和小鳥合作把狼給制服。聽聽他們是怎么做的!(播放捉狼音樂)放繩子把狼套住,狼越掙扎繩子越套得緊。
10、“獵人”主題旋律
狼是被抓住了,可還是不能靠近它呀,會被咬的。這時,大家希望誰能出現呢?那獵人來了沒有呢?(播放獵人主題)怎么聽出來的?你可知道獵人的槍聲是用什么樂器來表現的呀?對,是用定音鼓和大鼓來表現的。(重播槍聲)
11、“眾人凱旋”主題旋律
聽到槍聲,彼得連忙喊道:“別開槍,狼已經被我們給活捉了!請幫忙把它送到動物園去吧!”于是,他們組成了一支勝利的隊伍,向動物園凱旋而去。聽!多神氣呀!(播放凱旋主題)
12、“呻吟的鴨子”旋律
噓,還有個小秘密。就是那鴨子還活著呢!原來,狼剛才吞得太急了,沒有咀嚼就把鴨子整個地吞進去了。所以,現在鴨子還在狼的肚子里“嘎嘎”地叫呢!(播放鴨子呻吟音樂)
三、小結
1、通過這節課對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欣賞,你有什么收獲嗎?它帶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要團結起來,機智勇敢地去斗爭,就能戰勝兇惡的敵人。
2、這么精彩的交響童話是由俄國蘇聯的著名作曲家——普羅科非耶夫創作的。(出示作曲家簡介,朗讀)
3、師:這部《彼得與狼》完整的播放共需要將近30分鐘,由于時間有限,我們不能在這節課上完整地播放它了。但是,我們可以在下節課中完整地來欣賞,還可以創編音樂劇,進行表演?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上網收索欣賞。相信,完整的《彼得與狼》會帶給你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美妙的體會。
有關狼教案 篇10
一、導入課題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復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點討論
1、為什么我們不應該完全消滅兇殘的狼?再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嗎?
2、學習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1)什么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來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盡管狼吃鹿,它卻維護著鹿群的種群穩定。這是因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鹿的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沒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后又啃食大樹的樹皮……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數量驟減……)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復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見到此景,你想說什么?
(3)整個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系嗎?
五、小結,作業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寫完后同學之間交流一下。
有關狼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重點了解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
2、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
3、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態度;
4、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愿望;
【課前準備】
1、上網收集狼的資料;
2、用筆繪制狼的圖畫;
教師精講設計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語
對于動物狼,同學們并不陌生。童話故事中,我們聽說過它;動物園里,我們見到過它;生物課上,老師介紹過它。文學作品中更是給我們描繪了一大批形態各異,性格迥異的狼的形象。就拿語文書上的兩篇文章,狼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差異。
誰來說說看這兩篇文章各自刻畫了怎樣的狼的形象?
二、舉一反三,交流狼的故事
課前收集狼的圖片,做成幻燈片,課上打出圖片。給學生視覺感受,激發學生想起更多的狼的故事。
三、推薦閱讀──《兩狼共行》
導:老師在前兩天也讀到一篇寫狼的文章,很想推薦給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鏈接文章。請一生朗讀。
四、談你心中的狼的形象
導: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很多人在讀完文章后,都會被作者筆下這兩只狼忠貞的感情深深地吸引。但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作品。作者因情感和立場的不同將狼寫出差異。那老師今天想聽聽你們心中的狼是什么樣子的。
五、辯論
導:雖然作家和許多同學都試圖將狼刻畫的有情有義,但絕大數人還是會“談狼色變”,對狼充滿恐懼與厭惡。那么老師就要問問大家了,你們認為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空間里,人與狼到底能否成為朋友呢?
正方:人狼可以成為朋友
反方:人狼不能成為朋友
六、辯論總結
導:我不禁要為大家的精彩辯論拍案叫絕,也只能以贊賞的掌聲結束這次辯論。還是請大家推薦一名同學,給自己的辯論點評一下吧……
狼能否成為人類的朋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蓋棺定論,因為我們無法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做這樣的嘗試。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狼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狼的團結、狼的智慧等。
七、本課小結,課外延伸。
本堂課只是開啟了狼的專題研究的一扇門,走進這扇門,你會有更多新奇的發現和收獲。課后我們也可自由組合小組,對狼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有關狼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現及各自的結局。
過程與方法:
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理解、朗讀、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兔子的隨機應變與自強努力,以及狼的癡心妄想與不作努力。
2、引導學生明白:自強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現
2、體會兔子隨機應變,自強不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如果一只狼碰見一只兔子,會發生什么事?如果讓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對面,但暫時狼又吃不著兔子,你說狼和兔子又會有什么表現?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狼和兔子的故事。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畫出生字新詞。
2、出示本文生字詞,指名認讀。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討論、交流:這些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要注意什么?
5、齊讀詞語。
6、分段指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現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同桌合作,完成自學表格,了解狼與兔子的不同表現。
3、指名逐行反饋表格中的內容,評議。
4、結合反饋,指導朗讀。
5、引導學生體會:
(1)小兔子的隨機應變,積極動腦。(抓住關鍵句子)
(2)小兔子的自強努力,堅持不懈。(抓關鍵詞句)
6、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自然段。
四、總結
1、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兔子?
2、總結:兔子時刻做好準備迎接狼的入侵,但結果如何,我們等下節課再來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本文生字,開火車認讀并組詞。
2、說說: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準備?
3、學生齊讀課文1—5自然段。
4、導言:狼在對面山頭上,年頭兔子做好準備對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二、學習課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結果
1、指名讀第六自然段。
2、說說:一段時間之后,狼和兔子各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變化?
(1)學生自由發言,評議。
(2)教師引導體會狼的氣急敗壞卻不作別的努力,而兔子卻堅持不懈,做好對付狼的準備。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六自然段。
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終于有一天,它實現了這個愿望,但它卻再也吃不了兔子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5、學生自由讀第七、八自然段。
6、說說:狼是怎么來到南山的?
7、想想:如果狼摔下來沒有死,還是好端端的,兔子會怕狼嗎?為什么?
體會:兔子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鍛煉出強壯的體魄,狼不再是它的對手了,另外,兔子還因為自己粗壯的身體躲過了老鷹的襲擊。
三、總結全文,想象感情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當兔子看到狼死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感悟: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啟發?
有關狼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狼來了小兔要快快地藏起來;
2、初步學習跟著音樂有節奏地做小兔跳的動作;
3、通過小兔和狼的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場景布置(草地、蘿卜地)。
經驗準備:有學習小兔子跳的經驗
材料準備:兔媽媽頭飾,兔寶寶胸飾。
活動過程:
一、情境設置教師以兔媽媽的角色出現。
兔媽媽:我來找我的兔寶寶,誰是我的兔寶寶。(邊問邊有節奏地做兔跳)兔寶寶:我是你的兔寶寶。(兔寶寶有節奏地回答。肯定一位幼兒說得真好聽,并掛上胸飾)。
兔媽媽:誰是我的兔寶寶?(幼兒集體回答后師分發胸飾)幼兒佩帶胸飾。
誰是我的兔寶寶?(通過提問集中兔寶寶的注意力)
二、感知樂曲一(小兔的音樂)
1、聽樂曲一兔寶寶長耳朵最靈了,聽!誰來了呀?(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合著音樂做小動物相應的動作,如:小鴨子——小鴨子怎么走路的,喜歡到哪里玩?我們一起到水里去玩了,引導幼兒做做小鴨子洗腳、游泳的動作。
2、小動物玩得真高興啊,走!跟著兔媽媽到草地上玩咯!看看誰的耳朵長得最最長,一蹦一跳出發咯!(兔媽媽夸張的做四次兔跳,起到再次演示的作用,幼兒練習時加入語言節奏的暗示:我是一只 小白 兔呀 蹦蹦 跳跳 真可愛。。。。。)
3、兔寶寶第二次練習:寶寶,我們在草地上跳個舞吧!長耳朵們,跟著媽媽輕輕跳、慢慢跳
4、寶寶第三次練習:時間不早了,跟著媽媽回家了,我們的家在哪里?(那里)我們的家在前面。
三、感知樂曲二(大灰狼的音樂)
1、到家了,真累呀!擦擦汗、洗洗手,拍拍身上的灰塵舒舒服服睡覺了(大灰狼的音樂)兔媽媽:嗷喲!誰來了?
2、大老虎大灰狼來了我們怎么辦?(躲起來、藏起來,這樣我們就安全了)
3、你想躲在什么地方?(我想躲在大樹后面,肯定說完整的幼兒,引導后面的寶寶說完整)
4、是呀,大灰狼來了,我們可以躲在很多地方,這樣就安全了。可不要躲在一起,不然大灰狼會發現你們的。
四、音樂游戲:小兔和狼
1、音樂聲起,兔媽媽:寶寶記住了,大灰狼來了,要躲在安全的地方)播放音樂做小兔跳的動作,播放曲二旋律時,小兔躲藏起來,大灰狼出現了,大灰狼自言自語:“怎么一只兔子都沒有,咳!今天只能餓著肚子回家了。”兔媽媽:大狼走了,我們安全了!
2、再次出現大灰狼音樂,兔媽媽:不好,大灰狼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