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中班游戲教案(精選3篇)
跳竹竿中班游戲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竹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但它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種各樣的竹竿、竹擔、竹筐、竹席子等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孩子們生活在農村,所以對于竹竿并不陌生,但是家長卻很少意識到竹竿也可以做游戲,就拿跳竹竿來說,讓孩子雙腳輕松自然地在竹竿中跳進跳出,既可以鍛煉孩子動作協調、平衡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感受一種節奏,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和敏捷能力。
在“我是中國人”這個主題中,孩子們知道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對于少數民族的服飾、舞蹈都很感興趣,竹竿舞是我國海南黎族的一個舞蹈,結合我們開展的鄉土游戲課題和我班以竹為特色的鄉土環境,我預設了這個活動:跳竹竿,既讓孩子了解了竹的用處、竹竿舞的由來,又讓孩子感受合作游戲的樂趣,可謂一舉兩得。
活動目標:
1、了解竹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竹竿舞是我們少數民族的舞蹈。
2、提高幼兒動作協調和敏捷的能力,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孩子有玩竹竿的經驗,竹竿,竹竿舞音樂、錄象。
活動過程:
一、說說竹子
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和我們生活密切關系)
二、說說竹竿
竹竿的多種玩法(經驗回憶)。
三、欣賞黎族
黎族的舞蹈(知道這是少數民族的一個舞蹈)
四、教師示范
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
1、教師講解示范游戲。
2、教師提出游戲規則與要求。
3、幼兒結伴游戲。
幼兒三人一組,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兩個幼兒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三人輪流游戲。
五、交流分享(了解跳竹竿的規則)
說說你們是怎么玩跳竹竿游戲的?
你們說說玩跳竹竿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師小結游戲情況。
六、再次欣賞錄象(感受黎族竹竿舞的壯觀)
你看了黎族的竹竿舞覺得怎么樣?
我們下次再來完跳竹竿游戲。
跳竹竿中班游戲教案 篇2
跳竹竿是黎族的一種富有節奏性的風俗活動,舞者與打竿者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在竹竿間快樂穿行。樂于探究的大班幼兒對此活動充滿好奇和嘗試的欲望。本活動順應了幼兒的興趣,先采用語言提示“分分、合合”,讓幼兒掌握節奏的要領,將活動的難度分解,再嘗試跳竹竿,利于幼兒學會與打竿者合作,體驗跳竹竿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發現竹竿的多種玩法。
2.會玩游戲“跳竹竿”,重點發展彈跳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玩跳竹竿游戲的快樂。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熱身游戲“騎大馬”和音樂《阿瓦人民唱新歌》:事先欣賞過有關竹竿舞的圖片和視頻,初步了解民間體育游戲“跳竹竿”的來歷,并在活動時自由玩過竹竿。
物質準備:音樂《騎大馬》、《阿依人民唱新歌》,幼兒每人一根短竹竿
(長度約50厘米),一定數量的長竹竿(數量為總人數的三分之二,長度約300厘米)等。
活動過程:
一、玩律動游戲“騎大馬”,萌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帶領幼兒)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騎著馬兒出去玩玩吧!讓馬兒跑起來,跳起來!
幼兒每人拿一根竹竿,愉快地隨音樂《騎大馬》變化律動,以模仿騎馬游戲的形式,做揮馬鞭、上馬、下馬、騎馬、跳馬等動作(分別對應頭頸部、肩部、上肢、腰部、下肢、腳踝和跳躍等運動)。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每項運動進行2次左右。
二、幼兒自由玩竹竿,主動探索多種玩法。
1.引導幼兒嘗試利用長短不一的竹竿進行一物多玩。
師:我們手上的竹竿可以玩騎大馬的游戲,大家動腦筋想想,還可以怎么玩呢?我們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看看誰能玩出新花樣?
觀察幼兒活動的大致情況:有的找朋友合作把竹竿搭成小船,多人一起合作劃小船;有的把竹竿鋪成小路在上面練習平衡;還有的把竹竿擺成一定的圖形玩跳竹竿的游戲。
2.展示幼兒自己探索出的竹竿新玩法,交流、總結竹竿的多種玩法。
師:大家都大膽嘗試了竹竿的多種玩法,小朋友們不僅會一個人玩竹竿游戲,還會找朋友一起玩竹竿游戲,太棒了!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玩的?
三、幼兒玩游戲“跳竹竿”,重點發展彈跳能力。
1.教師引導幼兒嘗試自由組合合作玩游戲“跳竹竿”。
師:我發現許多小朋友喜歡用竹竿打節奏,也有小朋友喜歡跳竹竿,現在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長竹竿,既可以敲又可以跳,可以怎么玩呢?
師: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可以怎么跳?
教師重點觀察并指導:敲打竹竿和跳竹竿應該怎么配合,是用什么節奏一起來敲和跳的,引導幼兒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跳竹竿的玩法:游戲前先商量好敲打竹竿的節奏類型,而后每兩名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按節奏同時分合跳進或跳出。)
2.師生隨音樂《阿瓦人民唱新歌》共同游戲,師重點指導幼兒跳的動作和節奏的.協調。
師:小朋友們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跳法,真棒!讓我們跟著音樂《阿瓦人民唱新歌》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
師幼共同隨樂曲嘗試用單腳跳、分合跳、雙腳跳等不同玩法跳竹竿。四、變竹竿為健身器材,做放松活動。
1.梳理活動過程,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經驗。
師:我們和竹竿一起玩了很多好玩的游戲,(根據幼兒剛才在整個游戲中的狀況做簡單梳理)真開心!現在來放松一下。
2.變竹竿為健身器材,做放松活動。
幼兒隨音樂拿著竹竿做放松動作:舉重:雙手橫握竹竿上下放松擺動,吹氣球:自然吸氣、呼氣等,用竹竿拍打腿進行放松活動。
教學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鍛煉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并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個放松運動。
跳竹竿中班游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彈跳力和靈敏性。
2、發展創新精神及與同伴相互配合開展游戲力。
活動準備
2、3m長的竹竿若干根。
活動過程
熱身活動
隊列練習。要求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左右轉彎走,
幼兒聽口令進行分腿跳、左右跳、前后跳等動作練習。
練習運動
練習跳竹竿的基本動作。
請4名幼兒做擊竿人,兩兩分組,面對面蹲立,雙手各握兩極竹竿的両頭,同時合擊地的動作,節奏為兩拍開、兩拍合.
可以—起喊口令“4開開、4合合”。
寬度與肩膀寬度相同。
擴展運動
其他幼兒作為跳竿人,排成兩列縱隊,做跳的動作。跳竿的節拍與擊竿的`節拍保持一致,開竿時往里跳,合竿時跳出。
也同樣喊口令“進進進、出出出”,如圖。
待幼兒動作熟練后可自由變化節拍,跳竿動作都可變化。如單腿跳進雙腿跳出,雙腿跳進單腿跳出等。
游戲“扶小樹"
將幼兒分組,并自行編好號。每組2?3根竹竿,選出2?3名幼兒每人扶1根竹竿,扶竿人叫1個I、2個2、3個3,然后數1、2、3松手,被叫,1、2、3號的幼兒迅速去扶竿。聽音樂做放松的動作抬著竹竿回教室。
活場建議
活動變式在跳竹竿之前開展一節欣賞活動,讓幼兒通過觀看少數民族跳竹竿的錄像或老師表演跳竹竿,以此對跳竹竿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向幼兒介紹此項運動自哪個民族,并讓幼兒了解更多的少數民族的運動項目。
活動延伸
待幼兒動作熟練后,可以播放節奏鮮明或富有民族特點的音樂,增添游戲的情趣。跳竹竿活動可以排練成節目,隊形可以變化,擊竿人節拍保持一致,跳竿人沿竹竿轉圈跳進跳出,也可適當增加跳竿人,內外兩組同時跳竿,方向相反,配上音樂,增添情趣。
重點提示
合理調節跳躍時間和節奏,注意及時變換角色,預防傷害事故,提高健身效果。
個別指導個別幼兒剛剛接觸此項游戲,掌握起有一定難度,可采用以下學習步驟
1、徒手做開開合合的擊竿動作,先練兩拍開兩拍合,再練習其他節拍。
2、配樂學習擊竿的動作。
3、地面平行放兩根竹竿,幼兒做跳進跳出的動作。
4、分組配樂做跳進跳出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