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實習理論教案(精選3篇)
體育教育實習理論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以激發學生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為核心。通過講解示范、利用教具、互幫互學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積極觀察、思考、探究、自主學習,養成動腦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競爭的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鍛煉,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內容:1、排球墊球2、游戲:換物接力
版本:北京版
年級:五年級
(三)單元課次
本單元共8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
(四)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的分析
排球是三大球類項目之一,排球運動是通過發、墊、傳、扣、攔等動作組成的,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是一項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的很好的運動項目。正面雙手墊球是排球運動中比較簡單、容易掌握的一種擊球動作,是整個排球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墊球時的準備姿勢、移動方法等的正確運用,對于傳球、發球乃至整個排球動作的學習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擺正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以及個人行為對集體其他成員的影響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對排球的興趣,感受排球練習的樂趣。
2、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的手臂觸球部位及墊球時擊球部位的固定
手型:采用疊掌式手型,擊球的下部
難點:“插、夾、壓、蹬”動作連貫完成、全身用力協調
夾:兩臂夾緊;插:插入球的下部;壓:壓腕;蹬:雙腳蹬地,提臂送球
針對本教材的重難點,學生易犯錯誤是兩臂夾不緊,屈肘,上下肢不協調,上動下不動。
解決辦法:學生兩人一組做徒手模仿練習,近距離或向左、向右一拋一墊進行練習。
3、學生情況分析
教學對象:五年級六班
知識、技能基礎:
知道排球運動,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但在知識理解、技術掌握、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在教學中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心理、身體素質特點:
心理狀況處于思維活躍期,思路比較敏捷,樂于思考,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較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但合作學習的能力較差。處于生長發育初期,身體素質呈現發展不均衡的特點。
4、教學手段:
采用講解示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五)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
①掌握疊掌式手型和正確的手臂觸球部位,學習正面雙手連續自墊,體驗“插、夾、壓、蹬”的動作要領,大部分同學能在動作準確的前提下進行連續自墊。
②發展學生上下肢力量,提高反應速度和全身協調能力。
③通過排球基本技術教學,發揮球類運動集體性、競爭性強的特點,培養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體驗排球運動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2、主要教學環節
開始部分:
①上課式,包括隊長整隊,師生問好,教師宣布本課內容并提出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常規。
②隊列練習,原地轉發練習,裂隊---并隊走,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良好的空間方位感,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準備部分:
為了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安排了健身操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情趣,達到熱身效果,為下一步學習做好身體、心理上的準備。
基本部分:
(一)排球墊球
1、教師講解示范,強調使用疊掌式手型擊球的下部,在手腕十公分處擊球,目的在于讓學生有動作整體的感官印象;
2、學生集體進行徒手模仿練習,目的讓學生掌握動作技術;
3、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擊固定球練習,目的讓學生有正確的動作定型;
4、散點進行自拋自墊練習,目的讓學生體會自墊球的動作方法;
5、兩人一組進行互拋互墊練習,目的幫助學生進行腳步移動,解決上下肢不能協調配合的錯誤動作;
6、學生散點進行連續自墊練習,目的是能夠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墊球技術;
7、學生四人一組使用“運動處方”的練習方法,通過相互診斷動作(找出錯誤動作),運動處方(介紹改進措施),鍛煉實踐(自己練習),改進動作(進行糾正后的改進練習),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協作、自主有針對性地學練,提高學習效果。
(二)游戲:換物接力
游戲方法:
1、學生在進行接力跑的途中將手中的排球與規定位置中的小籃球進行交換;
2、再將手中的小籃球與下一位置中的排球進行交換;
3、學生持排球繞過標志物跑直線返回,將手中的排球交給下一名同學,此時下一名同學出發;
4、全組學生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接力,哪個組的最后一名學生先返回哪個組獲勝。
體育教育實習理論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反應能力。
2、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平整的戶外活動場地;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指導
一、教師向參加游戲的幼兒講清游戲規則,注意活動安全。
二、找10名幼兒示范,手拉手站成一列,站在最前邊的同學是"白菜心"、游戲開始后,大家一邊有節奏地說:"卷呀,卷呀,卷白菜!卷呀,卷呀,卷白菜……"一邊以"白菜心"為中心點來卷繞,中途掉隊者將會被淘汰,其出場以后,游戲繼續開始,且速度逐漸加快,最后的獲勝者做下一輪游戲的“白菜心”。
三、班級幼兒按每組8—10人分組參與游戲,規則同上。
四、放音樂,幼兒邊聽音樂邊參與游戲,提高游戲的節湊感和趣味性。
五、讓部分幼兒說明游戲帶來的收獲。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要提醒幼兒注意保持平衡,防止集體摔倒,造成幼兒的人身傷害。
體育教育實習理論教案 篇3
課題:運動損傷的預防及原因
教學內容:
運動損傷的預防及原因
教學目標:
1、了解運動損傷的概念及發生原因。
2、對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預防。
教學步驟:
一、運動損傷的概念和分類:
1、定義:體育運動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或生理上的紊亂,稱為運動損傷。
2、分類:運動損傷按時間可分:新傷和舊傷;按病程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按性質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按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損傷和重傷。
二、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1、認識不足,措施不當。對運動損傷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積極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2、準備運動不足:
A、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易造成肌肉損傷、扭傷。
B、準備活動敷衍了事,在神經系統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
C、準備活動的內容不得當。
D、過量的準備活動致使身體功能不是處于最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缺乏經驗、思想麻痹、情緒急燥;或在練習中因恐懼、害羞而產生猶豫不決和過分緊張等。
4、體育基礎差、身體素質弱,或動作要領掌握不正確,一時不能適應體育活動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發生損傷事故。
5、不良的氣候變化。如過高的氣溫和潮濕的天氣,導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發生凍狎或其它損傷事故。
6、組織紀律混亂和違反活動規定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
三、運動損傷的預防
1、學習運動創傷的預防知識,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做好組織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檢查運動場地和器材,穿著合適的服裝與鞋子。
3、在激烈運動和比賽前都要做好準備活動。
4、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活動內容,適當控制運動量。
5、掌握運動要領,加強保護和幫助。
6、加強醫務監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思考題:
1、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有哪些作用?
2、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3、預防運動損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課題:鍛煉意志、激勵進取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明確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個人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知道在體育運動中采取適當的手段鍛煉自己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3、情感目標:樹立自覺運用體育運動鍛煉自己意志品質的態度。
教學重點:
體育運動對鍛煉人的意志品質的積極作用
教學手段:
課堂講解
教學步驟:
一、意志與意志品質
1、什么是意志:是指人們自覺意志是指人們自覺地確立目的,并主動調節自己的行動,努力克服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2、意志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目的性——自覺地確立行動目的;
(2)調節性——能夠按照預期目的主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以實現目的;
(3)排難性——始終與克服困難相聯系。
3、意志品質是指人在意志行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意志特點或特征。意志品質反映了一個人意志的優劣、強弱和發展水平。
優良的意志品質包括自覺性、堅韌性、果斷性、自制性、勇敢性等;
不良的意志品質包括依賴性、動搖性、寡斷性、沖動性、,懦弱性等。具有優良意志品質的人,通常也稱為意志堅強的人;
具有不良意志品質的人,通常也稱為意志薄弱的人。
優良的意志品質是在與困難作斗爭中不斷得到鍛煉和增強的,是通過持久地自覺克服困難而表現出來的。
優良的意志品質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1)自覺性——自覺性是指一個人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并為此主動調節、支配自己的行動。
(2)堅韌性——堅韌性是指一個人在實現預期目的的行動過程中,堅持不懈,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3)果斷性果斷性是指一個人能夠及時作出有根據的決定,并付諸行動。自制性一—自制性是指一個人善于根據預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妁心理活動和行為。
二、體育與意志品質的培養。
體育運動是融知識、技能、素質、能力、道德、意志品質與情感為一體的過程,它不僅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伴隨著整個體育運動的過程,它的狀況如何,影響著體育運動的效果,體育運動的過程反過來也影響著意志品質培養的效果。
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人為地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使參與者在克服和戰勝各種內部(生理、心理)困難和外部(環境)困難的過程中,培養頑強的意志,鍛煉自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
如耐久跑、跨欄及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進行的體育運動,更能鍛煉和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另外,體育競賽具有激烈對抗和勝負不確定性的特點,既要能充分挖掘人體潛力、斗智斗勇、協同作戰、敢于拼搏、敢于勝利,又要能正確接受失敗的磨煉,樹立鍥而不舍的頑強進取精神。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能否勇敢地同困難作斗爭,能否有效地排除內外障礙,是衡量你意志品質堅強與否的重要標準。
學習目標
1、了解乒乓球運動的概況,能知道乒乓球運動的簡單規則。
2、對乒乓球運動產生興趣,樂于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練習。
教學內容
1、體育常識:乒乓球
2、室內活動:“乒乓對抗賽”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乒乓球運動的概況
難點:能初步學會和運用乒乓球運動的簡單規則
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要求
時間
次數
一
1、課堂常規
2、提出學習要求
1、師生問好,宣布上課。
2、明確提出學習要求。
1、明確要求。
2、飽滿熱情,準備上課。
集中注意
二
1、隊列練習:看齊
2、體育常識:乒乓球運動的概況
3、學做“乒乓球操”
4、乒乓球運動的簡單規則
教師口令指揮學生進行練習。
1、播放視頻,板書課題。
2、提問:你對乒乓球運動有哪些了解?,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3、請學生說一說了解的乒乓球運動的知識。
4、敘述一個乒乓球運動起源的小故事,展示課件。
5、出示三種球拍(板、膠皮、海綿),通過球拍的演變講解乒乓球運動的發展。
6、講解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崛起。
7、教師帶領學生跟音樂節拍集體學練幾個乒乓球動作。
8、介紹乒乓球運動的簡單規則,采用講解、提問相結合的方法。
9、播放一段比賽視頻,指導學生結合規則,學會看球。
10、引導學生課余積極參與乒乓球活動,簡介幾種練習方法。
起立,聽集體進行看齊練習
1、集體觀看乒乓球比賽視頻。
2、學生四人一組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乒乓球運動的知識。(運動明星、比賽規則、觀看比賽、參與練習等情況)
3、各小組將本組交流的內容說給大家聽。
4、認真聽講,了解乒乓球運動是如何產生的。
5、聽講解、看課件,知道乒乓球拍演變過程的三個重要階段。
6、師生互動式進行中國乒乓球運動崛起的學習。
7、集體模仿教師動作,隨音樂節拍進行乒乓球操的練習。
8、聽介紹,積極回答問題,大膽提出問題。
9、觀看視頻,集體嘗試擔任裁判。
10、了解幾種簡單的課余乒乓球鍛煉的方法。
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大膽提問
三
游戲:
“乒乓對抗賽”
1、講解游戲名稱、方法、規則,明確要求。
2、組織學生進行問題競答。
3、組織游戲活動,評價游戲活動。
1、聽講解,明確游戲方法、要求。
2、選擇答題,答對者將成為游戲“乒乓對抗賽”的主力選手。
3、全體學生選手一起參與游戲。
遵守規則積極參與
四
1、小結本課
2、布置課外作業
3、宣布下課
1、小結本課,提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課余積極參加乒乓球運動,關注乒乓球比賽。
2、課外作業:與父母或小伙伴一起練習乒乓球。
1、學生小結,談體會。
2、了解課外作業,認真完成。
認真總結
完成作業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錄音機、磁帶,乒乓游戲機
教學效果預計
1、80%左右的學生了解乒乓球運動的概況,知道乒乓球運動的簡單規則。
2、大部分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產生興趣,樂于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練習。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為省編教師備課用書水平二(四年級)體育理論知識——乒乓球運動,為使學生能夠了解乒乓球運動的概況和簡單規則,并對乒乓球運動產生興趣,我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為以下幾方面:
一、導入自然,激發學習積極性
通過開始的乒乓球和球拍的兩個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戲,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乒乓球上,從而自然的揭開課題,并引導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與討論,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動靜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本課在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參與適當的身體練習,穿插與課題相結合的乒乓球操和乒乓球游戲,做到動靜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師生互動,多種形式參與學習
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教師講解,小組交流與討論,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簡明的課件展示,有效的提問、精彩的回答等,形式多樣,師生互動,力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學習內容。
四、學習與反饋相結合
教學中,對學習內容通過提問與回答;結合所學規則,通過看乒乓球比賽視頻擔當小裁判;通過游戲參與知識競答題等活動,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即使進行反饋,鞏固所學知識。
五、以乒乓球運動為主線,前后呼應
本課以乒乓球運動為主線,從開始的乒乓球小游戲的導入,到乒乓球理論知識的講解,到模仿學練乒乓球操,再到乒乓球理論知識競答,到最后的游戲“乒乓對抗賽”的練習,做到前后呼應,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