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生活安全教育活動教案(精選4篇)
中班生活安全教育活動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生活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2、了解家庭生活中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
二、活動準備:
1、課前布置同學們查閱有關家庭生活安全知識。
2、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主持人:這是暑假里小明所經歷的爸爸媽媽上班去后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請你跟他一起幫他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
(一)廚房安全。
(幼兒扮演小明上場)小明:嗨,大家好,我是小明。我是一個生活小能手,我會自己做飯,燒菜。但是,在座的各位不知有沒有這樣的本領,我得考考大家。(投影幾件用具:刀具、高壓鍋、煤氣灶),這些“家伙”同學們會用嗎?用時要注意什么?(幼兒回答,回答后小明,并投影:)
1、如何安全使用刀具?
(1)使用刀具時應當注意力集中,不用刀具比劃、打鬧,更不能拿著刀具互相開玩笑,以免誤傷別人或自己。
(2)刀具暫時不使用時,要妥善保存起來,放在安全穩妥的地方,不要使刀具的尖和刃部突出、暴露在外,以防止刀具被碰落而傷人或者有人不慎觸碰而受傷。
2、如何安全使用高壓鍋?
(1)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2)在使用中,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3)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3、如何安全使用煤氣?
(1)認真閱讀燃氣器具等的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操作、使用。
(2)使用人工點火的燃氣灶具,在點火時,要堅持“火等氣”的原則,即先將火源湊近灶具然后再開啟氣閥。
(3)經常保持燃氣器具的完好,發現漏氣,及時檢修;使用過程中遇到漏氣的情況,應該立即關閉總閥門,切斷氣源。
(4)燃氣器具在工作狀態中,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止火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漏而引起中毒、發生火災。
(5)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二)食品安全。
1、發生食物中毒怎么辦?
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質引起身體的不良反應,其中也包括化學藥物中毒,有單發的也有群體的,輕者影響身體健康,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中毒后應如何自救?食物中毒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如大腸桿菌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如農藥中毒),動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食物中毒來勢兇猛,時間集中,無傳染性,夏秋季多發。群體食物中毒的表現是,在短時間內,吃這種食物的人單個或同時發病,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往往伴有發燒。吐瀉嚴重的,還可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癥狀。
特別要注意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給醫院檢疫,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越早去醫院越有利于搶救,如果超過兩個小時,毒物被吸收到血液里就比較危險了。重癥中毒者要禁食半天左右,可靜脈輸液,待病情好轉后,再進些米湯、稀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
2、防止食物中毒要防止食物中毒,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問題:
(1)個人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外出不便洗手時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2)餐具要衛生,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專用餐具,飯后將餐具洗干凈存放在一個干凈的塑料袋內或紗布袋內。
(3)飲食要衛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類的食物一定要洗凈皮。不要吃隔夜變味的飯菜。不要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剩飯菜食用前一定要熱透。
(4)生、熟食品要分開,切過生食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過生肉的手一定要冼凈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對不熟悉的野生動物不要隨意采捕食用,海蜇等產品宜用飽和食鹽水浸泡保存,食用前應沖洗干凈。扁豆一定要燜熟后食用。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7)一旦吃過東西后胃里有不舒服的感覺,馬上用手指或筷子等幫助催吐,并及時到醫療機構尋求救治。
(8)服用藥品時一定要遵照醫囑服用,千萬注意不要超劑量服用,以免造成藥物中毒。藥物同時服用要遵醫囑,避免混合產生副作用。敵敵畏殺蟲劑和滅鼠藥等不能與食物放在一起。
中班生活安全教育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幼兒隨著生活經驗和安全知識的不斷豐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當意外災害真的發生時,他們會感到束手無策。本活動除了讓幼兒了解有關火的知識處,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當意外災害真的來臨時,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學會自我保護、自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2、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3、一旦發生火災,要知道如何自我保護和如何自救。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小結:紙點燃后發出光和熱火焰是紅色的。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么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3、實驗:火的熄滅
(1)老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焰熄滅的原因。
(燃燒需要空氣)
(2)老師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同時扣住三只燃燒的蠟燭,觀察哪去蠟燭先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杯中空氣的多少,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
小結:如果想使火焰熄滅,必須使火和空氣隔絕。
4、組織幼兒討論:
(1)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么樣防止火災發生?
(3)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并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么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么明顯標志。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里千萬不要開門,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火災不可乘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5、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號,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應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但幼兒對“火”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對“火”的用途及危害了解的還不是很多。作為老師有必要引導幼兒更深入地了解,教會幼兒遇到火災時該怎樣應對。因此這個活動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既有利于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驗,激發了他們對周圍事物積極探索的熱情。
中班生活安全教育活動教案 篇3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并 不存在什么危險。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 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二、教學過程
1、 用電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 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 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 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 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
4) 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 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 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 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 安全使用煤氣
1) 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 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生火災。
2) 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 ,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 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3、 游泳時要注意安全
1)、 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
2)、 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
3)、 下水前要做準備運動。
4)、 飽食或者饑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后不要游泳。
5)、 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 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4、校園安全
1)上下樓梯時有序緩慢右行,嚴禁擁擠,特別是發現有人摔倒 時,應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將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門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戲,身體不靠欄桿且使 身體重心外傾或用力拉扯欄桿。
3)不在宿舍內點蠟燭看書。人疲乏入睡后,蠟燭容易引燃蚊帳、被褥,引 發火災。
4)離開宿舍時,人走熄燈、關閉電源。
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個別同學順手帶回實驗用酒精,藏匿在 床鋪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6)課間活動不追逐打鬧,不帶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進入校園,以免對幼兒 造成傷害。
三、 小結:
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校園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 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快樂地成 長。
中班生活安全教育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防盜的設施與方法。
2、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求知欲、創造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防盜設施、方法的圖片資料。
2、介紹“電視監控”“報警系統”、“電子門”“保險柜”的錄象。
3、畫有“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片。
4、紅色水筆人手1支。
5、實物投影儀1臺。
幼兒收集資料的過程同時也是經驗準備的過程,教師在交代任務時,把自己納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體性。但教師在準備時,著眼點在考慮孩子收集有難度的材料,同時盡量準備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來展示的,如多媒體課件、錄象等較為生動的形式。
活動過程:
1、利用生活經驗引出課題討論:你們家有沒有被偷掉過東西,是怎么一會事?
(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孩子參與踴躍,描述繪聲繪色,興趣充分激發)
2、了解各種防盜方法。
(1)幼兒介紹自己了解的防盜方法。
(2)幼兒布置展板,教師鼓勵幼兒觀看并相互介紹。
(3)鼓勵幼兒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盜方法介紹給大家。
3、通過討論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有了這么多的防盜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為什么?”
(2)“原來,小偷是會想盡壞主意偷東西,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們真得發現小偷該怎么辦?
4、游戲:設計防盜方案。
(1)鼓勵幾個小朋友結成一組,在新建的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紙上畫上不同的防盜方法。
(2)巡回指導時鼓勵幼兒設計發明新穎的防盜方法。
5、活動延伸:
幼兒介紹自己的設計創造。
活動反思:
1、活動前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非常有效,教師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
2、教師有意關注幼兒個別差異,尤其是在活動前重點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準備材料,使他們在活動中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賞與鼓勵,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3、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了解并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盜手段,使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過幼兒設計創造防盜發明,讓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